“陌生化效应”的杠

来源 :东坡赤壁诗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又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创新是诗词创作的生命。唐诗专家林庚先生曾说:“唐诗为什么好?就是因为唐诗直到现在都还能使我们读来感到新鲜,一千多年下来还是新鲜的。”这种新鲜感,在文学心理学上就叫“陌生化效应”。
  当我赏读毕太勋君的诗词时,扑面而来的,不仅是飞扬的文采,更多的是清新亮丽的荡胸灵气。
  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告诉我们:“诗歌艺术的基本功能是对受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过程起反作用……诗歌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使我们如此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化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气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而人们的心理体验,总是认同与求异相伴相生的。全然陌生的不常见、甚至反常的事物不容易接受。完全熟悉,习以为常的东西又熟视无睹。当他去接受迎面而来的语言信息时,他总是用一种由若干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积淀而成的先在经验图式去验证之。这就要求“陌生”与“熟悉”之间,必须同时有一定的“同形度”和“差异度”。这才能使欣赏者,既乐于认同,又能产生新鲜的审美感受。
  毕太勋君深谙“陌生化”艺术之精髓,运用多种手法落实在诗词创作中。这里只重点地分析他娴熟地运用“错位嫁接”的艺术手法,践行“陌生化”而绽放的灿烂诗花。
  错位嫁接法,是指将常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东西,在诗人笔下混为一谈,让人耳目一新,取得出新、出奇、出人意表的特殊效果。
  例一,《虬川河》:“九曲虬川抱日流,滋红润绿灿金秋。天边渐白帆催梦,虾蟹云霞一网收。”有专家品评此诗结句“虾蟹云霞一网收”是一个浪漫的美梦。真是一语破的。虾和蟹可以用网捕捞,云霞怎么可以捞取呢?不是荒唐可笑的事吗!其实,在荒诞背后另有隐情。出自农村,成长在水乡的作者,有丰富的捕鱼经验和深刻的生活体验。在捕鱼收网时,渔网重量超常,断定鱼群入网,心里一高兴,劲就来了,浮想联翩,就以为连鱼虾夹带映在河面上的云霞都捞上岸来。连云霞都有了重量,喜悦之情自在言外。如果不这么写,按照原生态照像式地呈现实景,把诗句改为:“虾蟹云霞流或收”,那就索然无味了。这是虚与实错位嫁接的典型例子。又如“九曲虬川抱日流”,“天边渐白帆催梦”等,皆属此类。
  例二,《秋收》:“几遍秋风催稻黄,夕阳欲睡倚山旁。驾机割断双钩月,一垄蝉声运晒场。”这首绝句有专家赞许道:“拟人不露声色!秋风几遍催,令人神往。夕阳斜倚山旁昏昏欲睡,这么惬意,真令人神往。这一幅图景越想越妙,真大手笔也!”
  妙在何处,大手笔铸造了哪些亮点,评论家未述其详。笔者以为妙在“错位嫁接法”的妙用。本来嘛,秋风哪知道催促稻谷变黄呢,收割机、脱粒机哪能割断“双钩月”?蝉声怎么搬运呢?乍看都是奇谈怪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倒引起我想起一首朦胧诗来了。大意是写一个酒徒大醉后,酒斟在酒杯子里涌起泡泡,溢出酒杯外,竟变成了明亮的路灯。在常人看来,是不会出现的怪圈。但在醉酒的人来说,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亲眼所见”的事实。这确是常人不曾有的幻觉。又正是有关当事人在特定情景下,特殊情感的折射。由此类推,便容易理解《秋收》中为丰收付出艰辛劳动的农民,疲惫难奈时的感情折射物。“夕阳欲睡”其实是主人公思睡。“驾机割断双钩月”,其实是忙到深夜,月亮下岗了。“一垄蝉声运晒场”,其实就是脱粒机开动时,响声盖过蝉声。脱粒机关机后,才聽到蝉声响彻晒场夜空。由此再进一步升华诗的主旨,不正是“幸福是奋斗得来的”艺术图标吗?!总之,作者在新诗性思维的驱使下,把属于天时范畴的“双钩月”与属于空间范畴的“农业机械”错位嫁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鱼满船舱带月归”“一堤青梦绿苍穹”等诗句,都属此类。
  例三,《鹧鸪天·春满虬川》:“细雨如烟笼柳堤,虬河石砌自高低。秧苗滴翠田畴绿,麦浪涌金日影迷。 蛙擂鼓,燕衔泥,铁牛欢唱奋轻蹄。村姑晨起银锄舞,一尺红巾飘垄西。”该诗我曾评点道:“作品描绘了一幅鲜活的春耕画图,色彩绚丽,声响和悦,虚实错杂,风情迭宕,新人耳目。”只说到“新”,但不具体,不深透。今天看来仍是妙用“错位嫁接”的成果,比如说,“虬河石砌自高低”,为常人所不解,石砌本是人为的,怎么“自高低”?一般人也只空洞说教式的解释为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而已。这一手法到底有何理论根据,是否合乎艺术规律,则置之脑后。我以为修辞学上的拟人法与“错位嫁接法”同出而异名。在我国古典哲学和文学范畴内,都奉行“天人合一”。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是说山水即我,我即山水。从哲学角度看,人是主体,物是客体。把人为的石砌说成自为,这就是主体与客体错位了。从文学角度看,唯如此方能写出有生命的山水诗来。这就是主客错位嫁接的典型例子。“秧苗滴翠田畴绿”等诗句,属于此类。
  纵观作者的诗词,艺术形象与原生态形象差别甚大,经过感情的炮制力度也大,既不是直接无依托的宣泄感情,也不是纯客观的描述生活情景,而是将提炼出来的生活特征和情感特征,在艺术想象中交汇融合,形成了艺术感觉。本来感情是艺术审美的基础,但感情不容易直接感染读者,只有被同化了的感觉才有感人的魅力。
其他文献
放眼地球村,不同膚色人。  版图分大小,财势有盈贫。  合作潮流涌,纷争战事频。  硝烟何日散,共享四时春。
期刊
深夜。我醒着  冬天醒着,时间也醒着  山河醒着,祖国也醒着  醒着,就是静静流淌  静静伫立,静静焦虑与痛恨  我醒着,就是做梦  梦见嫣然的妆台  夢见鬼魅,梦见长安  我醒着,酒杯醒着  茅台镇也醒着  鸡犬相闻,星汉灿烂
期刊
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名作,尤其是其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古今不知有多少为人之点赞。我每每读之,总想从中找到一点领悟,找到一点,对自己诗词创作有所启示的东西。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实则这首诗之妙,不单纯是语言上的互文。妙
期刊
喝酒,登楼,听你我的鼻息  狗儿恬淡,看惯了纷纷扰扰南来北往  天空与群山比邻,星火与零落的灯火比邻  流动的光阴,与精致的梦乡比邻  我,与一个顽劣的游子比邻  這样的夜,才是夜  这样的故乡,才是故乡  我们相视一笑,碰杯,饮一壶忧伤
期刊
我能走进诗词的神圣殿堂,对于一个起步晚的我来说,确实是太幸运了。我出生在金牛鄂王城边的徐桥村,长在农村,家乡的一草一木,我都很熟悉。读初中高中时,每逢放农忙假、寒暑假都回家帮父母做农活,美丽的田园风光,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百里高河栖鸟唱,鄂王城下晓鸡啼。清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霞光万道,高河两岸金光闪闪。傍晚,千家灯火炊烟起,万亩田畴稻谷香,一港清流,日夜唱着欢歌汇入梁子湖。每逢下雨水涨,梁
期刊
农家姐妹  手理青丝织锦忙,绣轮明月绣骄阳。  辫梢一甩银铃远,裁片朝霞作嫁妆。  出水芙蓉壓众芳,山乡一片好风光。  悠悠扁担风催柳,袖汗飘来五谷香。
期刊
农家即景  青峰云雾绕,白鹭落前川。  草绿微风岸,蛙鸣浅水田。  梨花香院落,紫燕语梁间。  欲醉无须酒,農家四月天。
期刊
每一天都是丰满的  绿不肥,红不瘦  风儿开始妖娆  雨儿婉转轻柔  思念的人儿,君知否  每一天,钟声响起  蚂蚁行进在温暖的大地  鳥儿暧昧地嬉戏  月儿落下,蛛丝儿游走四方  梦儿不留痕迹
期刊
农家赛秋  谷薯瓜蔬次第收,農家赛季比金秋。  老天也懂随人愿,暮色搬来大秤钩。
期刊
系裙腰·河边即景   晨風约我岸边行,花鲜艳,草葱青。毿毿翠柳轻盈,舞娉婷。听鸟韵、唱新声。 有人靓影映波明,云霞过,绕身停。凝眸久、水中泛起诗情。慰孤零。赏佳景、丽思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