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路“哭晕”投资者 中粮糖业混改浮出水面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盲目扩张和日益被挤压的市场份额,使得番茄企业,尤其是像中粮糖业这样的代表企业元气大伤,也导致整个行业从红火状态逐渐滑落为多家上市公司的“包袱”
  近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上,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粮糖业”,600737.SH)将旗下的多家番茄制品企业挂牌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中粮糖业自今年4月份以来,又一次转让番茄制品企业。就在今年3月,中粮糖业宣布成立新公司,将所有的番茄业务都注入新公司。但近期不断出售番茄业务公司,难免会让外界疑惑,公司前后战略是否不一致?那么,中粮糖业近期不断剥离番茄业务相关子公司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新疆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和加工基地,番茄也曾被中粮糖业视为核心业务。如今,为何核心业务却不断在被出售?就以上问题,《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到中粮糖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得到一些简单答复。
  加速转让番茄业务
  12月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中粮糖业拟转让子公司的预披露公告。根据公告,中粮糖业拟转让中粮屯河拜城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拜城番茄”)100%股权及相关债权和中粮屯河惠农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惠农番茄”)100%股权及相关债权。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布的信息显示,拜城番茄为中粮糖业全资子公司。根据披露的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财务报表,拜城番茄营业收入为0元,净利润亏损382万元,资产总计4518万元,负债总计84万元。拜城番茄本次转让债权金额约为12万元,债权具体金额以及其他相关事項以正式挂牌为准。
  惠农番茄同为中粮糖业全资子公司,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财务报表显示,惠农番茄营业收入为1万元,亏损625万元,资产总计1.25亿元,负债总计1004万元。惠农番茄本次转让债权金额约为0.08万元,债权具体金额以及其他相关事项以正式挂牌为准。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拜城番茄和惠农番茄已分别于2013年和2012年开始停产。从中粮糖业近三年年报可以发现,2014年到2016年,拜城番茄的净利润分别为-1031万元、-775万元和-857万元;惠农番茄2014年到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139万元、-1284万元和-1679万元。从这些数据看,中粮糖业拟出售两家子公司,也不乏剥离不良资产、以免对上市公司形成拖累的考虑。
  此前,中粮糖业发布公告称,拟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11家子公司股权及1家分公司资产,被转让公司股权及资产中有至少6家明确提到是番茄制品相关企业。对于转让多家子公司股权的原因,中粮糖业方面表示,是“根据经营规划”。此外,这12家公司因原料及市场供求因素关系,均已处于停产阶段。此次发布公告拟转让的惠农番茄及拜城番茄就在上述11家子公司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中粮糖业在3月份还宣布成立专门的番茄业务板块。近期又不断出售番茄业务公司,这是否存在发展战略前后不一致的问题?
  就此,中粮糖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发展战略依然是一致的,成立番茄业务板块主要是为了推进该业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公司的番茄业务整合正在进一步推进中。”
  被边缘化的番茄业务
  17年前,中粮糖业转型涉入番茄业务领域,定位海外市场,欲与外国番茄巨头一争高低,番茄业务也曾被公司视为核心业务。如今为何支柱产业却成为了公司急于剥离的边缘化业务?
  从中粮糖业的财务报表中可以发现,番茄业务自2001年引入后,一直处于扩大规模或优化产能以抢占市场红利的状态。但从2008年开始,往日光景已不再。中粮糖业2008年年报显示,当年番茄制品的营业收入为19.8亿元,营业利润率为35.8%。而到2013年,中粮糖业的营收只有15亿元,毛利率为28.4%。
  也就是从2008年开始,“外争市场、内抢原料”的现象已成为困扰番茄行业发展的痼疾。于是,中粮糖业也从当年开始由原料收购转向实施原料基地战略,以解决原料品质与资源流失问题,同时希望通过此举控制生产成本。
  但是,从2009年开始,国际番茄酱市场从一片红火进入供过于求、去库存阶段。数据显示,国际番茄酱市场价格从2009年起持续低迷,最低降至600美元/吨,较历史峰值(2008年时的1200美元/吨)下滑约一半。同年,新疆番茄酱产量达到110.83万吨,但出口量却仅为44万吨。更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番茄酱生产销售企业的数量及产能仍处于持续扩张状态。
  盲目的扩张和日益被挤压的市场份额,使得番茄企业,尤其是像中粮糖业这样的代表企业元气大伤,也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路径发生偏离。同时,番茄业务也被多家上市公司逐步放到了边缘化的位置。
  除了中粮糖业以外,还有几家公司也在纷纷将番茄业务边缘化。其中,同处新疆的上市公司新疆天业(600075.SH)也在其2017年半年报中表示,番茄酱行业是公司目前经营中的亏损点,两家主要经营企业中,一家于今年7月宣告停产,另一家则力图减亏。
  *ST中基(000972.SZ)在2010年剥离番茄业务后再次将番茄业务装入上市公司体系,受此拖累,公司2015~2017年上半年连续亏损,直到2017年第三季度获得营业外利润1.4亿元,才扭亏为盈。
其他文献
虽然2017年还没走完,但年内已有14家险企在新三板市场获得融资,共7.5亿元,是去年全年的3倍,成交家数也实现翻倍。不过,流动性不佳的新三板市场对保险公司仍旧没有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与去年相比,今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企业(包括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保险销售机构等,下同)融资状况进一步向好。  《投资者报》记者据Wind统计发现,截至2017年12月6日,已有34家保险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12
期刊
江苏中行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实体经济和银行发展的重大机遇,重点布局新兴产业,推出了具有“国际化”“产业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来全面满足相关企业的金融发展需求  近日,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王兵,在监管层组织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对外介绍了该行支持江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情况。截至今年10月,江苏中行制造业贷款在全部公司贷款余额占比超过30%,针对十大战略性产业授信余额达650亿元。  江苏中
期刊
对于上周市场表现,有机构分析师表示,从当前市场的走势来看,沪指短线在3250点附近获得支撑,小幅反弹至3300点附近,但整体的调整周期仍将延续。另有机构分析师表示,短线的投资者可趁调整逢低买入,中线投资者可选择业绩优良的股票在震荡调整的时候逢低逐步建仓,如果把握不好可继续耐心等待。  12月1日~12月7日券商集中推荐的股票前四名为:东江环保、保利地产、浙江鼎力、宇通客车,这4家公司分别属于深圳A
期刊
在当下节点上,券商提出了拥抱与消费升级相关“金融、消费做底仓,制造为先锋”的投资布局主思路  近日虽然护盘的白马股失蹄,失守3300点关口,但市场反而轻松了,“漂亮50”的下跌,缓解了对指数恐慌情绪,由于“漂亮50”调整还不到位,大盘在3300点下方有反复,但机构调仓洗盘基本结束,短线再创新低概率较低,对近日的A股市场走势方正证券这样描述。  年末将至,各大券商如何判断2018年市场,投资策略上又
期刊
优质的头部平台已开始率先向合规靠拢,开启“去刚兑”行动。业内人士称,在没有用户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选择会更加谨慎,倾向更加优质的平台  近期,网贷平台“去刚兑化”行动引起了业内及投资者的注意。《投资者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并向所涉企业具体调查求证发现,目前网贷行业已经有7家平台已经开展了“去刚兑化”尝试。  不过,这一行动只是在悄悄进行着。不愿声张的背后,是否因为网贷平台担心投资者会因此离去?
期刊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新兴产业迎来一个全新发展契机。为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华泰柏瑞基金近日携手中国银行重磅推出华泰柏瑞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代码:005409),旨在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分享改革红利。  据《投资者报》了解,华泰柏瑞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将重点关注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契合“十三五”规划和“
期刊
“抱团取暖”的基金经理们这回的确感受到股市回调、收益下跌的一丝寒意。那么,白马股的行情是否戛然而止?当前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基金产品?  炒股不如买基金。2017年在蓝筹股的轮番上涨中,“抱团取暖”的公募基金获得不错的收益。  截至12月7日,上证指数为3272点,以去年3月份2638点为基准进行考量,涨幅为24%。虽然A股市场近两年逐步进入生态修复阶段,但从股民的角度来看,市场却是“只赚指数不赚钱
期刊
嘉实基金立足“全天候、多策略”新投研模式,通过专业的主动管理能力为投资者持续创造财富增长。旗下成立以来业绩翻倍的基金多达17只,今年亦有18只基金收益率超过30%  度过了20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岁月,基金公司如今已经达到113家,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肩负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重任。  站在历史道路的交叉口,一家引领行业创新浪潮、不断焕发新动能的基金公司,应该具备怎样的气质?  作为国内
期刊
政策趋严,对于发行人而言,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成本,用以规范企业运作;对于保荐人而言,意味着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辅导,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申报材料及反馈意见上,以确保不留疑点  2017年11月29日,对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意义深刻的一天:当日上会的3家企业,博拉网络、北京全时天地、重庆广电数字均被发审委挡在了IPO的大门外,“零过会”的首次出现正式宣告着证监会对新股发行“迟疑则否”时代的到来。 
期刊
高端白酒品牌需要长期培育,企业不可能依靠单一产品短期实现高端化。而在中国高端白酒市场,至少短期内还难以有企业能撼动贵州茅台与五粮液的双巨头格局  近日,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水井坊”,600779.SH)动作频频。先是推出超高端白酒品牌菁翠,再花重金拿下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独家冠名权,这一系列举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水井坊的目的——重回高端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水井坊曾经在高端白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