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人民日报》)
赏析: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却犹如一剂清醒药,让人迅速醒悟过来,给人以鲜明的启迪。本文作者从哲学与文化的深度分析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深层因素,挖掘出了其思想上的病灶是在于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敬畏者,既敬重又畏惧。这种敬畏是头脑清醒、态度端正的表现,是素质良好、行为规范的象征。我们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从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
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人民日报》)
赏析: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却犹如一剂清醒药,让人迅速醒悟过来,给人以鲜明的启迪。本文作者从哲学与文化的深度分析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深层因素,挖掘出了其思想上的病灶是在于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敬畏者,既敬重又畏惧。这种敬畏是头脑清醒、态度端正的表现,是素质良好、行为规范的象征。我们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从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