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智库”实现期刊多元发展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_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智库”是“软实力”的重要代表,在外交、国防、战略、经济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决策研究和智力支持作用;对于期刊而言,“智库”是其多元化发展的智力支撑,推动其理论水平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创新。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期刊面临的市场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更让传统媒体陷入困境。成立属于期刊的“智库”,指导期刊办刊内容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已经成为期刊发展中的创新探索之一。笔者拟以《环境保护》期刊利用“智库”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为例,探讨当下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期刊“智库”并发挥其功能。
  期刊“智库”建设与应用实践
  《环境保护》是由环境保护部主管的工作指导刊,在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过程中,从体制内步入市场,经历了定位调整、内容调整,但仍面临诸多发展瓶颈。2012年,《环境保护》成立了《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并设秘书处。目前,专委会共有52名来自环境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期刊的日常办刊和社会活动。
  专委会成立的初衷,旨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及政策,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力量,提高《环境保护》杂志的质量和影响力,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权威“智库”和环保政策、技术研究咨询机构,专委会由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在环保领域有杰出贡献和突出成绩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专委会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充分发挥了其“智库”功能,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并在专委会成立的第二年获得“中国百强报刊”的荣誉。实践中,《环境保护》对专委会这一“智库”平台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借助专委会专业优势,提升期刊学术质量。质量是期刊的生命线,是期刊得以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保障。作为环境领域的主流期刊,《环境保护》既有大众化、市场化发展的一面,也有其专业性、行业性的属性,在与同领域期刊的竞争中,必须做到专业精深、观点创新、研究前沿、贴合实际,才能吸引更多的领域内的读者和作者的关注。为此,《环境保护》加大了专委会对期刊的指导力度,在内容方面,定期向专委会委员汇报选题,研究选题的可行性、组织方向、创新之处,加大选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向专委会委员定期约写稿件,专委会委员均是环保领域或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学科带头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其文章或能从宏观上剖析环保问题发展脉络,或能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创新,对于提升期刊学术质量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立专委会评审机制,每期出刊后第一时间,将期刊寄送给所有委员,由其对期刊新一期的风格、内容进行评审,促进期刊的良性发展。
  依靠专委会背景优势,打造环境保护年度论坛品牌。随着新闻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单纯依靠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期刊必须多元化发展,形成自身的社会品牌项目。为此,《环境保护》依靠专委会的背景优势,将环境保护年度论坛作为品牌项目进行推广,并逐步获得环保领域和社会的认可,同时进一步扩大了期刊的知名度。专委会成员辐射社会各个层面,包括政府机构的决策者、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企业的负责人和一线的工作者等,能够较深入地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政府、企业、基层的层面进行探讨,这样的论坛既具有政策参考性,又具有实践借鉴性。2012年,首届环境保护论坛以“‘十二五’绿色转型”为主题,2013年环境保护论坛以“提速雾霾综合整治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主题,体现了论坛贴合实际、服务发展、解决民生焦点问题的主旨,既能高屋建瓴地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解读,又能从小处着眼服务基层发展,兼顾相关技术创新和为企业答疑解惑,这些都与专委会广泛的行业背景息息相关。
  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推动期刊多元化发展。在新闻体制改革后,《环境保护》不仅是一家媒体,也是自主经营的企业主体,需要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最终服务于自身社会影响力的提高。借助专委会的资源优势,《环境保护》搭建了一个沟通社会各界的政、产、学、研、用的平台。一是积极联系各高校,依托专委会开展征文、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活动;二是开展评审会,为产业园区发展、企业项目实施等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建议,专委会成立以来,通过项目评审会形式分别对 “国家环保低碳服务产业园”和“福瑞至美丽蓝天行动计划”进行论证评审,为项目的优化发展和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提供了专业咨询;三是为杂志开展的其他合作提供建议,在杂志开展项目前期,由专委会针对项目的可操作性、实施进度提出意见,保障杂志在经营中做到定位精准、科学引进。
  提升期刊社会影响力,推动良好社会舆论的形成。《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加强环保宣传、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任,而舆论的形成需要意见领袖作为引领。专委会各委员都是行业内的权威专家,是各自行业观点传播的意见领袖,为此,《环境保护》定期对专委会委员的最新动态、最新观点、最新学术研究进行收集,并汇总报道,以期引导舆论,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深化期刊“智库”功能的思考
  自专委会成立以来,对期刊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但是,无论从成立时间还是成熟度上来说,专委会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人员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参与不全面、凝聚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一一破解,并进一步深化专委会的“智库”功能,使其在期刊发展的道路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未来,《环境保护》将重点从机制、体制、人员构成等多方面提升专委会的“智库”功能。
  一是调整专委会人员知识结构,形成“大环保”格局下的“大专委会”。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环境保护的人才需求日趋综合性和全面性,作为智慧的集合体,“智库”应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强的特点,才能有效地提出科学的政策决议。而目前,《环境保护》专委会委员多数为环境领域专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 因此,专委会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空间,汇聚各行各业英才,注重人员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跨学科组合,确保专委会的综合性、全面性。
  二是发挥专委会合力,注重研究成果和研究观点的推广。《环境保护》专委会各成员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学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个人影响力,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凝聚力不足,合力发挥不到位,目前只通过年度论坛才能实现专委会的整体交流,形成研究成果。因此,在今后的专委会发展中,需进一步提升专委会成员的凝聚力,通过承担政府委托课题、开展企业咨询等,密切专委会成员间的联系,多出研究成果,并通过定期出版期刊、成果快报等,推广研究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打造并宣传专委会本身作为“智库”的品牌和价值,促进专委会的市场化发展。此外,将进一步综合引导专委会对热点、焦点环境事件“发声”,使其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舆论引领功能的独立机构。
  三是加大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提升专委会辐射面。专委会成立以来,与科研单位、企业建立了一定联系,但是仅限于日常的交流,并没有形成规划性的项目合作,影响的范围和行业仍很有限。为提升专委会的辐射面,《环境保护》将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与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合作,为其政策制定、项目引进、技术推广提供智力服务和支撑。在时机成熟后,在专委会的指导下,将开展年度人物评选、优秀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研究成果评比,对企业环境责任及环保公益事业开展评论,推进环境文化建设与环境宣传教育。
  四是密切专委会与期刊办刊的关系,使期刊质量实现质的跨越。目前,专委会对期刊的指导有限,仅限于不定期的选题评价和文章约写,对编辑部业务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因此,《环境保护》将进一步密切与专委会的关系,建立期刊后期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专委会对期刊的审读意见并作出调整;建立专委会专栏,定期发布专委会专家的最新观点和科研成果;建立定期学习培训机制,组织专委会对编辑开展专业知识教育,提升编辑的业务能力。
  作者郭媛媛系《环境保护》杂志
  总编辑、《环境保护》专家
  委员会副秘书长
  杨雪杰系《环境保护》杂志编辑
其他文献
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2013年发布了《数字新闻报告2013:探寻新闻业未来》(Digital News Report 2013:Tracking the Future of News),公布了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丹麦、美国、巴西和日本等9国受众的新闻消费状况调查数据。该调查数据是路透新闻研究所在2013年1月底2月初由网络调查公司YouGov通
期刊
摘要:如何做大做强边疆民族地区州市党报移动新闻客户端,打造智慧媒体,最终实现报业的全面转型,是州市党报必须面对的一道必答题。本文以云南州市党报移动新闻客户端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以期为州市党报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云南州市党报 新闻客户端 融合发展 对策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
期刊
近年来的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在大范围内把新闻出版单位推向市场,参与市场化竞争,实际上是在保持党报党刊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放开非时政类报刊。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舆论的稳定,又能够放开搞活非时政类报刊媒体,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次巨大进步。作为内蒙古地区期刊改制的先行者,文苑报刊社借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东风,抓住了发展良机,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在改制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笔者现整理成文
期刊
今年7月1日,是《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纪念日。记者对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采访中了解到,在纸媒衰退的大势中有这样一组令人非常振奋的数字:《湖北日报》发行量从2011年的21万份增长到2014年的63万份,其中,市场发行量20多万份,总发行量和市场发行量均位居全国党报前列;《湖北日报》广告收入从2011年的6100多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24亿元,增长1.03倍,今年上半年增长38%;集团经营收入
期刊
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凝聚力和导向力,是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产生认同感的主要源泉。文化频道(本文中泛指纪录频道、人文艺术频道、文化公共频道等)的建设一直是媒体人始终不渝的追求。1983年的《话说长江》开辟了文化纪录的先河,1996年起文化栏目的建设已在中央电视台逐步兴起,《见证》《讲述》及2012年开播的《魅力·记录》都在受众中引起不俗的反响。2000年初,真正意义上的
期刊
今年7月1日是《湖北日报》65周岁的生日。65岁,对于一个人来讲已经年过半百、步入老年,但对于《湖北日报》来讲,65年春华秋实之后,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正当盛年。6月28日,《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召开,来自中国记协、湖北省委宣传部等的有关领导,国内7所知名大学新闻院系、全国13家省级党报报业集团、全国新闻界知名期刊、中央媒体驻鄂机构和湖北省内主流媒
期刊
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金融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热议和媒体高频率报道的话题之一。这场新一轮的中国金融改革,以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在温州市设立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发端,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泉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相继获批,再到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金融改革扩延至全国,一举一动均备受关注。  在这一重大新闻事件面前,
期刊
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九家中央部委联合发起的一场打击新闻敲诈、围剿新闻敲诈的行动正在全国迅速推进。一些报刊被明令停办,一些报刊被停业整顿,一些记者站被予以取缔,一些记者被吊销记者证,一些编采人员被列入了黑名单。所发生案件可能会有各不相同的来龙去脉,各不相同的发生、发展背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其之所以被查处,都是因为有“新闻敲
期刊
“随着网络融合的升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这是在2011年召开的全球传媒产业与新媒体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观点。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全媒体时代,为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笔者以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为例,分析提出了舆论引导、新闻立台、融合新媒、人才兴台、精品强台等全媒体时代推进地方广播电视台发展的五大策略。
期刊
2004年前后,一批媒体人曾打着社区报的名号前赴后继直至全军覆灭,输得不明不白的报纸从此刻意与之保持距离。近年来,在报业下行趋势急剧加速的形势之下,社区报概念再度引发业界关注,不同的是,这一次不论是对行业形势的判断还是对盈利的预期,报业的态度都更趋理性,因而媒体的实践过程表现得相对稳健。但社区报是一种高度异质的分众传播媒介品类,对习惯了大众传播的从业者而言,真正从内心接受并实践分众传播理念是一个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