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辅导员学生工作方法探析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积极心理学与辅导员学生工作两者相结合,将积极心理学理念作为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尝试探索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辅导员学生工作方法,更好地拓展学生发展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辅导员;学生工作
  1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优势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个性鲜明、独立,反感重复说教与强制命令。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也由一元走向多元,并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特点,他们个体意识增强,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发展,班级建设缺乏动力和凝聚力[1],传统的班级建设与管理方法面临挑战。
  高校辅导员制度是现行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辅导员是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大学生有相似的生活阅历和心理历程,他们工作在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距离最近,更容易接近并及时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变化历程,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2],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辅导员学生工作方法
  2.1 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普遍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如:对全体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帮助筛选出的问题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进行追踪,减少或避免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此种模式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学生误以为心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常常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排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对学生造成消极暗示,总是想自己如何能够避免心理问题,而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积极品质,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和形式、教育对象产生偏离。
  教育的任务是要发掘、激励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积极心理学不同于关注消极和病态的心理学,它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主张要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的潜能与美德,达到追求幸福的终极目标。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弥补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作为高校班集体,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指引下,若辅导员可以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关注并擅于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为学生创设发挥自己积极品质的条件,提升学生的满意感和幸福感,将是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最终落脚点。面对对象是全体班级学生,这样既弥补了专职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不足,并能更大程度、更广范围使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2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天才”,如果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普通的学生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优势,多赞美学生,学会赏识学生,让每个学生找到好学生的感觉。同时要正确处理赏识与批评的关系,赏识并不排斥对学生错误进行批评指正,赏识的本质在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对学生纠正自己错误能力,或勇于承担自己过错应负责任的信任。赏识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3通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嵌入式的积极教育
  在传统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辅导员更多担任家长、保姆和消防队员的角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微小,鉴于辅导员资源及时间、精力的限制,满足每一个同学都是关注对象的积极心理取向的学生工作理念很难实现,借助由全体同学参与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是积极心理取向班级建设的有效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个体的发展规律,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和个体差异进行。如:大一新生的适应教育,大二、大三年级针对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健全人格培养,以及帮助毕业生全面认识自己、树立合理的职业观,指导他们顺利完成择业就业。辅导员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立团体活动的主题并策划详尽的活动流程,将积极心理元素如优秀品质、韧性、感恩等内容和技巧嵌入到团体活动中,辅导员在活动中要多使用平等、积极的词汇,鼓励赞美学生,发现并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相信他有发展的个人特质和潜能,学生通过活动进行体验分享,从而促进所有成员的人格成长[3]。
  2.4 建构辅导员的积极力量与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辅导员的言传身教对每一个学生有着强大的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力,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障。应将积极心理学因素注入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中,让每一位辅导员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积极面,挖掘并肯定自身的优势和美德,使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通过建构自身积极的力量去感受生活、积极工作、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同时,可通过开展辅导员与学生共同寻找优点等活动,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及氛围,创设相互尊敬、相互赞美、相互学习的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习惯去发现优点,而不是刻意寻找缺点,创建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校环境[4]。
  【参考文献】
  [1]邬旭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班级建设的思考[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16): 138-139.
  [2]乔永平.积极心理学对辅导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J],健康教育,2011(10):264-265.
  [3]姜小军.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大学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8(5):120-122,133.
  [4]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2):90-94.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促进学生实现立体学习。  【关键词】实验 能力 方法  近几年,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努力实践和不断借鉴,使低
【摘 要】在英语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多义动作动词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英语动作动词有表示“动作或事件的正在进行状态”,除了该意义之外,英语动作动词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特殊用法或涵义。鉴于此,对于英语多义动作动词的习得就对英语学习者多方面能力提出了要求。对英语多义动作动词习得,通过借助原型效应,为多义动作动词塑造一个原型范畴,这是该动词习得的基本方式。而多义动作动词可以通过隐喻化方式进行习
【摘要】面向对象方法已深入到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几乎所有分支。它不仅是一些具体的软件开发技术与策略,而且是一整套关于如何看待软件系统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用什么观点来研究问题并进行问题求解,以及如何进行软件系统构造的软件方法学。本文就面向对象方法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叙述。  【关键词】面向对象 程序设计 发展史 UML  1 面向对象特征概述  面向对象设计是一种把面向对象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开发
新时代的颂歌──评《珠江大合唱》卞祖善今年3月18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在北京音乐厅主办了一场"珠江之春"广州作品音乐会。展现了新时期以来广州音乐创作的一些代表作,作为音乐会引人注目的压轴曲目──《珠江大合唱》是1994年的新作。由庄宁、郑南作词,郑秋...
<正> 贺绿汀同志今年七月二十日度过了他的90岁华诞。上海各界为他祝寿,他精神矍铄地步入会场,吹灭了寿辰蜡烛,风趣地说:“90年前,我悄声无息地来到这个世界,从此就进入了与狂风大浪搏击的苦难历程,忍见战友一个个牺牲,没想到自己还能有今天,这是由于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社会。……”贺老的话,确是一往情深,言近旨远。贺老“与狂风大浪搏击的苦难历程”,说起来,也实在是极不平凡而动人的,甚至还带有点传奇色彩。1926年他参加湖南农民运动,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冬末投入了震惊中外的
不断开拓的作曲家罗忠镕程巍在中国音乐学院的讲台上,一位鬓发灰白的教授正在为作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们上课,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他就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罗忠,一位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艺术家。罗忠,1924年生于四...
为了实现可见光摄像机的自动调光,建立了基于图像的自动调光系统。采用图像处理方法提取图像的边缘信息,改变CCD的积分时间、增益,通过爬坡算法,找到边缘信息达到最大时CCD的
教无定法,但教有定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不能违背,在教学中要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
近代中国人最初接触西洋音乐的反应廖辅叔说起中国人接触西洋音乐,正如八股先生叠床架屋般所说的,"久矣夫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问题是过去的接触是西洋人送进来的,他们送来什么,我们就接收什么,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所说的则是中国人走出去,到西洋音乐本土去做"...
【正】 我迷恋于维吾尔木卡姆,是一位木卡姆爱好者,为此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因为,欣赏木卡姆旋律,与木卡姆艺术家交谈,往往给我精神注入新的蓬勃朝气。当一个人切望热爱本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