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熵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燃气电厂综合评价

来源 :油气与新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来燃气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已成为电网中重要的调峰电源形式之一.对标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燃气电厂运行效率及管理水平.但由于燃气轮机品牌、容量及等级不统一,对合理综合评价燃气电厂及对标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在阐述如何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选取安全环保指标、可靠性指标、设备管理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和主要运行指标,并采用基于信息熵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某集团多个燃气电厂进行了综合评价,覆盖多个品牌的E级、F级机组.该方法的应用实现了不同品牌不同级别机组之间的对标分析,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燃气电厂对标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针对低温油气藏胍胶压裂液破胶效率低,返排困难造成储层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发酵学方法利用地衣芽孢杆菌GD-551研制出一种低温油气藏胍胶压裂液专用生物酶破胶剂;测试该生物酶破胶剂的储层适应性,对比不同条件下酶破胶剂与常规(NH4)2 S2 O8破胶剂的破胶性能;通过室内基质岩心与可视化裂缝模型实验对比酶破胶剂与(NH4)2 S2 O8对储层物性的伤害.结果表明:酶破胶剂适用的油气藏温度为30~60℃,pH值为5.5~8.0,总矿化度小于84 g/L;低温条件下酶破胶剂作用4 h后胍胶压裂液破胶率可超过95%
中国已经掌握了小规模富氦天然气深冷法和常温法提取高纯氦气技术,但大型贫氦天然气提氦技术尚不成熟.贫氦天然气采用常规深冷法提氦,投资高、运行成本较高,基本不具备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国内外氦气产储销全供应链各环节技术,认为中国应从常温法+深冷法耦合提氦技术、高通量高性能提氦专用膜与膜组件国产化、氦气液化及储运的关键核心装备制造技术和超低温工艺装置建造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有效降低贫氦天然气提氦成本,支撑提氦工程规划和建设,进而降低未来国内氦气市场短供风险.
输气能力(GTC)是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关键指标,用于描述系统的输送能力极限.天然气管网系统存在输气能力曲线,能更完整地描述系统的输送能力极限.描述天然气管网系统运行时的工作点和输气安全性,并给出GTC的数学模型.提出GTC曲线的定义、模型、指标及绘制方法.分别基于小型天然气管网和大型比利时天然气管网验证所述方法,并与现有方法对比,分析GTC曲线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结果表明:GTC仅是GTC曲线中的极大值点,达到GTC的临界安全状态不只一个,同时还存在很多小于GTC的临界安全状态;GTC曲线能反映系统在不同
油气管道是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一旦发生损坏,将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为降低运行风险,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管道行业针对密切影响安全生产的第三方损坏、地质灾害、腐蚀、设备故障等风险开展监测技术攻关.“十三五”期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泄漏监测、第三方损坏预警、地灾监测、腐蚀监测、储罐状态监测及输油泵故障等油气管道系统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通过状态监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早期事故,切断事故成灾链条,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化.油气管道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管道安全防护水平,实现对运行风险的预知预控,事
传统的全金属单螺杆泵的螺杆转子与定子在结构上没有内压缩过程,在用于井下潜油时需要较长的螺杆.为减小潜油螺杆泵的长度,提高其在油井中的通过性,提出一种具有内压缩过程且具有卸压通道的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推导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截面的型线方程,研究啮合间隙的变化规律,得到新型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的设计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新型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的工作性能,得到其内部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并将其与传统的等啮合间隙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均相同的前提下,所提出的新型变啮合间隙单螺杆
大型LNG储罐钢穹顶由蒙皮板和单层肋环型网壳焊接而成,因其结构特殊性,目前中国在进行大型LNG储罐穹顶稳定性分析时无相关规范可以依循,多参照单层网壳规范进行设计,钢穹顶可能存在局部失稳的风险.提出一种新的钢穹顶稳定性分析方法,即将带蒙皮板网壳结构等效为单层网壳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该方法基于保证等效前后截面面积、抗弯刚度相等和等效后异型梁局部稳定的原则,通过将一定范围内蒙皮板截面换算成异型梁上翼缘截面来考虑蒙皮板对肋、环梁刚度的贡献.利用数值模拟,对比等效前后结构失稳模式、稳定极限承载力及稳定安全系数,验证
利用界面张力、乳化性能、润湿和驱油效率等测试手段研究槐糖脂、鼠李糖脂和脂肽3种类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性能.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张力为10-1 mN/m数量级,润湿指数为0.36,由于鼠李糖脂和脂肽同时具有较强的降界面张力和润湿反转性能,能大幅降低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的黏附功(黏附功下降幅度超过99.5%),但该过程需要较长作用时间(多于5 d);槐糖脂具有较强的原油乳化性能,400 min后乳化原油析水率仍保持在25%,试验区块原油降黏率达到85%;直接驱替过程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较低,仅为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家之间对抗博弈新的关键点.国际石油公司受投资、监管、市场、效益等因素驱动,纷纷进行低碳能源转型.通过剖析国际石油公司低碳能源转型的目标和驱动因素,选取bp、道达尔能源公司、壳牌集团等7家国际石油公司的低碳业务战略和投资进行分析,对于未来不同情景下公司低碳业务战略进行了预测,并对中国石油公司低碳能源转型发展提出了建议.
分析了北美和中东地区丙烷生产与出口状况以及中国丙烷进口与消费、丙烯生产与消费现状,探讨了UOP公司的Oleflex工艺、ABB Lummus公司的Catofin工艺等典型PDH(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的技术特点,并对中国PDH产业发展状况、技术经济性、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进口丙烷生产丙烯是满足中国丙烯消费需求增长的有效途径,但未来几年PDH项目大量投产,市场供应有望达到供需平衡甚至出现过剩,加之地缘政治和远洋运输等因素影响,进口丙烷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新建PDH项目需深入论证、谨慎投资.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共混浓度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沥青质颗粒复合降凝剂,通过流变实验和凝点实验,探究EVA/沥青质复合降凝剂对青海原油低温流变性的影响,考察加剂前后原油的结晶特性和蜡晶形貌的变化情况,分析共混浓度对复合降凝剂流变改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颗粒的引入增强了EVA降凝剂的成核作用,提高了含蜡原油的析蜡点;EVA/ASP复合降凝剂以平均粒径为2μm的复合颗粒形式分散于油相中,在降温过程中为蜡分子提供异相成核模板,进而显著改善析出蜡晶的形貌和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变性;随着复合降凝剂中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