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吉县农村劳动力居全区之首,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劳动力就业以体力为主,缺乏职业技能,劳务合作的层面依然是以转移就业为主。如何进一步拓宽合作区域和业务范围,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西吉县劳务输出产业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劳务特色品牌
1. 要针对地域特点、个人特长和职业技能要求,为劳动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能力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开展培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能工巧匠”,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劳务品牌。
2. 根据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个人特长和当地农村产业特点,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方向,统筹培训资源,开展分类培训。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促进其顺利就业;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开展中短期单项职业能力或初级技能培训,促进其转移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知识培训,促进其成功创业;对常年在岗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由所在企业组织,促进其稳定就业。
3. 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开展培训机构与乡村、部门联合办班和送培训下乡入企业等模式,方便农村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引导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和人才、技术、有计划地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
4. 要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实行培训机构的社会化和动态管理,制定统一规范的培训规程,实现培训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充分用好国家补助资金,统筹安排人社、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投入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工各类培训项目资金。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保障劳务人员权益
1. 乡村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全面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加强输出地乡(镇)劳务管理站建设,在输入地建立劳务派出机构,从两头开展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净化劳动力市场,改善就业环境,使进城农民工了解信息,增强维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总结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培训、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和经验,在格局上从单纯的劳务输出向跨地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这三种转移就业形式转变,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2. 充分使用信息系统,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各项业务的全程信息化,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就业信息系统要与社保等信息系统间建立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健全和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完善系统建设、维护、使用经费保障机制。运用“宁夏一卡通就业综合管理系统”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执行统一的指标体系,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网络到边到底”的系统建设目标。扩大信息服务范围,通过互联网、触摸屏、手机短信多种渠道,发布招聘岗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市场供求分析信息,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直接的信息服务。
三、扶持劳务经济能人,鼓励劳务人员回乡创业
劳务能人包括外出务工能人和劳务经纪人两类,由外出务工人员发展而来。要充分利用他们在外务工获得的信息、经验和积累的技术、资金等优势,通过以老带新创办企业,从事家乡劳务经纪活动等方式,带领和组织一定数量的家乡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目前,西吉县累计培育劳务经纪人1200多名,发展劳务中介组织12家。
要进一步培育劳务能人,实现市场化运作。一要将劳务经纪人及其活动纳入人力资源市管理范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劳务能人的积极作用和示范效应,确立发挥劳务能人熟悉市场、掌握信息、信誉较好的优势,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二要规范劳务能人的活动。掌握劳务能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对劳务能人的个人情况、务工单位、业务范围、带动人数、实际效果清楚,帮助劳务能人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加强诚信守法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引导劳务能人参加国家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培训,推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务能人的综合素质。三要提供及时服务和保障。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建立对劳务能人的资金扶持制度,可采取绩效挂钩的形式,对劳务能人成绩突出而确有不一定资金困难的,给予适当的补助和奖励。
要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和典型引路的做法,使更多劳动者通过建立自强自立、自主创业、敢于创新、不怕风险等理念,奠定创业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创业的氛围;要落实好支持创业的政策,建立健全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支持创业政策体系;要建立完善对开业指导、创业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企业孵化等支持创业的服务体系,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特别要有序引导积累了资金、技术、经验的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全民创业的风气,使创业促进就业这一积极有效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西吉县劳动就业局)
责任编辑:闫院平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劳务特色品牌
1. 要针对地域特点、个人特长和职业技能要求,为劳动者获得从事某种职业能力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开展培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能工巧匠”,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劳务品牌。
2. 根据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个人特长和当地农村产业特点,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方向,统筹培训资源,开展分类培训。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促进其顺利就业;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开展中短期单项职业能力或初级技能培训,促进其转移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知识培训,促进其成功创业;对常年在岗的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由所在企业组织,促进其稳定就业。
3. 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开展培训机构与乡村、部门联合办班和送培训下乡入企业等模式,方便农村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引导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和人才、技术、有计划地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
4. 要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实行培训机构的社会化和动态管理,制定统一规范的培训规程,实现培训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充分用好国家补助资金,统筹安排人社、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投入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工各类培训项目资金。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保障劳务人员权益
1. 乡村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全面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加强输出地乡(镇)劳务管理站建设,在输入地建立劳务派出机构,从两头开展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净化劳动力市场,改善就业环境,使进城农民工了解信息,增强维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总结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培训、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和经验,在格局上从单纯的劳务输出向跨地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这三种转移就业形式转变,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2. 充分使用信息系统,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各项业务的全程信息化,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就业信息系统要与社保等信息系统间建立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健全和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完善系统建设、维护、使用经费保障机制。运用“宁夏一卡通就业综合管理系统”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执行统一的指标体系,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网络到边到底”的系统建设目标。扩大信息服务范围,通过互联网、触摸屏、手机短信多种渠道,发布招聘岗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市场供求分析信息,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直接的信息服务。
三、扶持劳务经济能人,鼓励劳务人员回乡创业
劳务能人包括外出务工能人和劳务经纪人两类,由外出务工人员发展而来。要充分利用他们在外务工获得的信息、经验和积累的技术、资金等优势,通过以老带新创办企业,从事家乡劳务经纪活动等方式,带领和组织一定数量的家乡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目前,西吉县累计培育劳务经纪人1200多名,发展劳务中介组织12家。
要进一步培育劳务能人,实现市场化运作。一要将劳务经纪人及其活动纳入人力资源市管理范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劳务能人的积极作用和示范效应,确立发挥劳务能人熟悉市场、掌握信息、信誉较好的优势,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二要规范劳务能人的活动。掌握劳务能人的基本情况,做到对劳务能人的个人情况、务工单位、业务范围、带动人数、实际效果清楚,帮助劳务能人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加强诚信守法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引导劳务能人参加国家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培训,推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务能人的综合素质。三要提供及时服务和保障。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建立对劳务能人的资金扶持制度,可采取绩效挂钩的形式,对劳务能人成绩突出而确有不一定资金困难的,给予适当的补助和奖励。
要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和典型引路的做法,使更多劳动者通过建立自强自立、自主创业、敢于创新、不怕风险等理念,奠定创业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创业的氛围;要落实好支持创业的政策,建立健全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支持创业政策体系;要建立完善对开业指导、创业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企业孵化等支持创业的服务体系,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特别要有序引导积累了资金、技术、经验的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全民创业的风气,使创业促进就业这一积极有效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西吉县劳动就业局)
责任编辑:闫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