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政策探讨

来源 :科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70年代开始,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政策论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技术创新政策”。80年代,对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和关注更是有增无减,而且,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如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也在为发展这种政策进行有益的尝试。技术创新政策的发展和受到关注,究竟有些什么背景?它和传统的科技政策有什么区别?这里试图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国内学术界和政策部门对技术创新这一重要问题的注意和讨论。
其他文献
【正】 光远同志兼职业革命者和学者于一身。他在广阔的科学领域从事研究和组织活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研究,是他的科学活动的主要领域之一。我在这里特地把自然辩证法同科
【正】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8年4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理事长龚育之、副理事长田夫、吴明瑜、罗伟、冯之浚、魏瑚及11名常务理事出席
【正】 美、苏、英、法、日本和联邦德国等国都较注意本国的基础研究,但是基础研究对这几个国家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所起作用却有很大差异。因此,本文拟从科学技术的投入和
本文对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文章认为:技术进步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技术进步的示范效
【正】 全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杂志第四次协调会议于1986年12月25—2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应邀并同意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二十一家杂志,实际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十七家杂志(四
二次科学化是一个新的概念,国内外研究都很少。本文对二次科学化的含义、二次科学化的范畴与特征、二次科学化与软科学、二次科学化与战略规划的制定及二次科学化与科技管理
本文阐明了生产劳动的内涵及在各种社会历史形态下的变化,科学劳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成为生产劳动的根据和途径。科学劳动队伍形成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劳动的性质和
科学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如果没有科学而严谨的逻辑体系,是会妨碍它的发展的。建立科学学的逻辑体系的前提是明确科学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方面和内容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正】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1月7日至12日在太原市科技馆召开,出席理事和理事代表共71名。这次理事会开得紧张、热烈。会议由田夫、罗
本文采用TIIZ模型对我国工业各行业1980—1983年科技发展水平、科技进步速度、效益及其对产出的作用作了计算分析,指出资金投入速度过快,对产出作用过大;科技进步速度过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