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 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bi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和国勋章系列·
  国之耆宿,天下无双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我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
  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
  这些闪亮的名字,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关于TA: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深潜实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适用话题:事业;梦想;执着;坚守;奉献;科技;发展;爱国
  参加这项工作就要当一辈子无名英雄
  20世纪50年代,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因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上的一些军事大国纷纷加强了对这一新型武器的研制工作。
  为了能够强有力应对西方大国的核讹诈,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34岁的黄旭华参加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是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
  第一,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要干上一辈子,犯了错误也不能出去,因为你一出去就把国家机密带出去了,犯了错误只能留在这里打扫卫生;第二,绝对不能泄露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第三,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不出名。人家问我你能够承受得了吗?我说能够承受得了。“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一穷二白起步土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
  核潜艇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研制难度远非常规潜艇可比拟。包括黄旭华在内的科研人员从来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中国的核潜艇事业需要从零开始。
  “我们的工作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陈毅讲了这样一句话,‘你们把事情搞出来,我这个外交部部长就好做了。没这个实力,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是没有地位的。’”
  在当时的条件下,黄旭华和其他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土办法,来解决尖端的技术难题。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他们就用算盘、计算尺,甚至用磅秤来解决核潜艇的重心问题。
  核潜艇牵涉到五万多个台件、几千米长度的管道电缆、一千多吨的钢材,这么多东西组合在一艘潜艇上,要保证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的同事没有怨言,咬紧牙关把它搞了出来。我们在船台的入口处放了一个磅秤,凡是拿进船台的都要过秤,所有的重量要跟我们计算的一样,重心如果不一样,马上要调整。”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我必须下去,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
  1988年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试验前,参试人员心情忐忑,有人甚至给家人写下了遗书。这种氛围与美国的一次核潜艇极限深潜航试验有关: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极限深潜航试验时,因事故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当得知舰上操作人员承受着超常的心理压力时,黄旭华亲自与他们对话,让他们对试验成功樹立信心:“这次做试验绝不是让你们去‘光荣’,而是要大家把试验数据完整拿回来。”座谈会上,他宣布要上艇与大家一起参与深潜试验。“他们说,总设计师的任务是坐镇在水面的指挥船上,您下去干啥?我说我下去,万一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些不正常现象,我会及时协助艇上的援救,采取措施及时避免事故扩大。作为总设计师,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我必须下去。”
  当时64岁的黄旭华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黄旭华当场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几个字是我从事核潜艇事业的写照。一个是‘痴’字,一个是‘乐’字。痴,痴迷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的事业我无怨无悔。乐,乐在其中,对待任何事物都是乐观对待。”
  隐姓埋名30年,
  父亲去世也不知他在干什么
  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从1958年到1988年,求索的这30年,也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
  1957年元旦,黄旭华回乡探望家人,他向母亲承诺要“常常回家看看”。可是,包括他自己在内,全家人谁也想不到,自此一别,竟要30年后才能再次相见。1958年工作调动后,他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信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父亲去世时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对于黄旭华的多年不归,亲人们多有怨言。弟弟妹妹们说,三哥大学毕业了,就忘了家,忘了养育他的父母。黄旭华的母亲几次三番对他们说,你们三哥不是这样的人!但是,30年没回家,母亲难免也有不理解的时候。
  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写了“他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老母亲知道这是她的三儿媳,文章尚未读完,老人已经泪流满面。
  “当我母亲知道我搞核潜艇时,她感觉很自豪。她把子孙们叫来,说了一句‘三哥做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这句话传到了我这儿后,我真的哭了。我说儿子对不起他们,我没有当好儿子,没有当好丈夫,也没有当好父亲,核潜艇就是我的一切。不能说我对家没有感情,我欠了我的父亲母亲,欠了我的爱人女儿,欠了一辈子还不了的情债。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坚持?我讲了一句话:‘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个一直在我心里面。’”
  1988年,黄旭华借着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出差的机会,终于回到阔别30年的广东海丰的老家。93岁的母亲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三儿子。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把母亲的一条旧围巾拿来。每年冬天,我一定会戴母亲的围巾。我感觉围了这条围巾,母亲就一直跟我在一起,我真的想念我的母亲。”
  94岁高龄仍坚持工作
  如今,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经94岁高龄,一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仍然每天坚持来到他的办公室,继续他的工作。
  “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退出一线,但我感觉我的责任并没有完。世界上的技术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最严峻的竞争表现在国防科技领域。竞争当中,你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人家说您不要去上班,我还是有责任的,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的这一代当啦啦队长,给他们鼓劲儿。”
其他文献
一个小孩儿  捉到一只小雀儿  小孩儿的妈妈微笑着  看着小孩儿玩小雀  雀妈妈飞过来  站在屋檐上  雀媽妈不飞也不叫  静静地看着
适合话题:  逆向;认知;改变观念;推陈出新;思维  纽约联合国总部原中文组负责人何勇曾告诉余秋雨,当地一家中国人开的餐厅举办过一次“余秋雨诗文朗诵会”。在此次活动中,何勇发现人们所朗诵的诗文根本不是出自余秋雨之手,全都是冒用余秋雨名字的“伪本”。余秋雨知晓后,开始是一笑了之,置之不理。时间一久,余秋雨也开始关注起来。余秋雨发现,这些文字,与他的笔墨风格虽然南辕北辙,但在内容上却没有什么污渍,都在
适合话题:  物质;精神;  气度;品格;  施恩与回报;  小与大;  贫与富  当年我还没有钱,也没有名。一天,我在纽约機场碰到一个卖报纸的小贩。我想买份报纸,但口袋里零钱不够,所以决定不买了,就把报纸还给他,我告诉他零钱不够。小贩说:“这份报纸免费送给你!”在他的坚持下,我走拿了那份报纸。  很巧的是,两三个月后,我又抵达同一座机场,发现自己零钱又不够买一份报纸。那个小贩又要送我一份报纸。我
一  那年9月,我踏进了市里最差高中的校门,我的心情难以言喻,没有喜悦,却也没有丝毫悲伤,因为我的升学成绩很差,落到最差的高中也是理所应当。  恰巧那年我家的生意亏本,父母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几乎没有时间顾及我。本来家里是决定让我做一个“特别生”的,走些关系进一所好一点儿的高中,可如今也没有了这个条件。  也许是上天在警告我:人生没有捷径可走,休想通过“歪路子”获得成功。  我原来就读的初中是市里
6月20日,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等部门单位组成工作专班,对聊城市冠县陈春秀、东昌府区王丽丽被冒名顶替上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6月29日,山东省对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发出后,引发舆论热评。  继“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后,又现“冒名顶替上中专”,加上之前的“往届生改应届生”……最近这一类的新闻一个接一个,舞弊者的肆无忌惮令人愤慨,受害人的命运让人唏嘘。  /适用话题/ 
珍惜  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素材分析:  只要永远以奋起直追的姿态前行,就一定能收获成功。  尼科罗·帕格尼尼是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的演奏技巧在当时无人能及,他还被人们称为意大利的“魔鬼小提琴家”。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魔鬼”般的指法,是在监狱中练出来的。  1782年,帕格尼尼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父亲是位非常喜欢音乐的
“而这一份近代史以来世界地图史上第一份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其中之一就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保存着,是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当导游学姐的声音通过放大器传到我的耳边时,我透过河北大学校史馆的窗户,看见外面的枫叶已经纷纷飘落,铺在了大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在欢迎我的到来。  河北大学,很荣幸和你一起走过未来的四年。  实事求是  从河北大学的正门进去,远处卧着块巨石,上面雕刻着“实事求是”
去年4月,校领导安排我参加市里举办的英语教师讲课比赛,而当我得知比赛选题那天,离比赛的时间只剩下短短三天。  这三天里,又正好碰上两百里外的亲姐姐结婚。比赛很重要,但姐姐结婚我也不能缺席,那两天下班后,都是先生开车送我和孩子回娘家住,路上耗掉了不少时间。我拿的有笔记本电脑,方便抽空做些关于比赛的准备。因为心里老惦记着比赛,我也不能好好陪姐姐,因此很是愧疚。  学校师资不足,别的学校是整个英语组一起
01  在火车上遇见一个男孩,十七八岁,皮肤黝黑,眼神清亮。也许是见我在看书,他主动开口和我攀谈:“姐姐,你去哪里?”  我这才知道,他是外出求学的大学新生,平生第一次出远门,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从西南奔赴祖国心脏。  “第一次出远门,父母放心你一个人吗?”我替他担心。  他爽朗得笑笑:“没事的,其实我也希望父母能来北京看看。可他们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路费,不如省下来给我做生活费。”  他没再往下说
火车最接近旅行的温度,也是最浪漫的交通工具。它是一本等待被写出来的小说,各怀心事的旅人是书中的人物,而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天马行空的创作者,为看似毫无关系的旅行者之间找出一条条情节的线索。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老而原始的出行方式也有了改变,从冒着浓烟的蒸汽火车到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再到千里江陵半日还的高铁,让你能通过一种奇妙的方式抵达一个又一个目的地。  春运在即,你是否有一个关于火车的故事要向我们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