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专生正处于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开始萌生独立意识,但在各方面又都不成熟,因而,引发这个年龄段特殊的心理问题。教师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重视和承担起这份责任。
[关键词]中专生 心理健康 教师 责任
[中图分类号]B8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08-02
中专生心理脆弱,反应敏感,渴望独立又在各方面不具备成熟条件,且学习压力非常大,所以常常表现出叛逆思想或做出叛逆行为。因此,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调整和掌控好心态,主动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提升学习成绩,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关注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承担起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理应是中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中学教师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专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为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必须集中精力投入文化课学习,为高考能够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做知识积累。从中专生在学校中所处的环境看,“教”与“学”即是中专生学校生活的全部内容。“教”即教师的教学,“学”即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包含着诸多内容,文化课是占比重最大的,但是,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那么,教师的“教”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其中必定包含着“教”学生的品行,“教”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管理,教师的引导和管理对学生的“学”发挥着稳定思想、调动学习积极性、保障愉悦的学习环境、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保障作用。因为学校的每一项安排,每一项要求都要由教师安排并传达到学生中去,学生在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认真疏导和解决,这是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
从现实情况看,中专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和表现。中专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大,这些压力从客观上看是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长、考试多、家长期望值高、教师要求严格;从主观上看,学生的情绪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害怕学习,但又想要好的学习成绩,心情常处于焦灼中,甚至于害怕或回避上学。在学习行为方面难以自控、学习困难多、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好、作业难完成、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愿表现、不想运动、自我封闭。有的开始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
二是人际交往中的逆反心理和表现。常听到中专生的父母说孩子变了,变得不听父母的话、不尊重父母、与父母顶嘴、我行我素、与父母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是中专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实际上,有时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对、不应该,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他们往往存在着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与同学间的沟通变少,甚至不合群。
三是情绪和精神上的壓抑与忧郁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是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和心理疾病开始有反应的状态,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他们兴趣衰退,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无望,无助感强烈。易情绪化,思想不稳定,耐挫能力较弱,抗压能力低下,稍遇到一点问题情绪就会发生很大的波动,或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或走极端。
对于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实则已被基础教育所关注,无论从学校还是从教师的角度都开始关注、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但仍需强调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因为中专生对教师有着普遍的尊敬和信赖的情感,往往表现出教师说一句,强过父母说十句的效果。而且教师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也多过父母,掌握的教育方法和经验也胜过父母。
二、教师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应做到“两个适应”
(一)个人修养上的适应
爱学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首要内容,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不仅仅要教书,也要在教书的同时育人。面对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今天,教师首先应敏感的认识到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满腔热忱地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教师的政治素质是个人修养的本质内容,也是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虽表现多种多样,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有关。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自己必须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将自身较高的政治素质转化为引导、教育学生的传导能力,影响带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理想前途与热爱国家、热爱民族、报效国家、报效民族联系起来,将自身修养与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需要联系起来,加强自我意志品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修养对于教师说来,是能否在学生中具有人格魅力的底蕴。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同,教师的教诲学生是否愿意听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品质的修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就会形成说教与行为的“两层皮”,就会弱化教师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方法上的适应
一是防患于未然,筑牢堤坝。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中专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任课,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要留心和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必要的指导。要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达到相互认同,人与人交往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让他们知道,只有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相互了解,满足交往需要时,才能实现相互间的协调。教师要学会运用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对学生有良好的“期待”,并向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途径和方法,激发学习与生活中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二是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要善于抓“早”,指导学生学习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或通过交友故事、交友箴言的学习,或讲述自己与同学、家人乃至路人交往过程的得失,去感知建立同学友谊的原则和方法。学会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关心他人。要提醒学生注意在交往过程中做到“五不”:不宜过分亲昵、不宜过分冷淡、不必过分拘谨、不要喋喋不休、不可太严肃。要注意纠正他们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认识彼此间在交往中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三是加强交流,常抓不懈。中专生渴望被倾听、被理解,渴望心灵关怀和心灵慰籍,教师要特别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意说话内容和语气。无论是个别谈话,还是课堂交流,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评说和指导是客观的、真诚的,充满爱心的。教师要创造学生交流交往、展示自我、锻炼提高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多组织分组讨论、小组辩论;课外多组织文体活动,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一员平等的沟通想法、交流意见,进而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虚心接纳他人的看法,客观对待他人的评价。
[关键词]中专生 心理健康 教师 责任
[中图分类号]B8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08-02
中专生心理脆弱,反应敏感,渴望独立又在各方面不具备成熟条件,且学习压力非常大,所以常常表现出叛逆思想或做出叛逆行为。因此,对中专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调整和掌控好心态,主动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提升学习成绩,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关注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承担起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理应是中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中学教师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专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为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必须集中精力投入文化课学习,为高考能够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做知识积累。从中专生在学校中所处的环境看,“教”与“学”即是中专生学校生活的全部内容。“教”即教师的教学,“学”即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包含着诸多内容,文化课是占比重最大的,但是,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那么,教师的“教”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其中必定包含着“教”学生的品行,“教”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管理,教师的引导和管理对学生的“学”发挥着稳定思想、调动学习积极性、保障愉悦的学习环境、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保障作用。因为学校的每一项安排,每一项要求都要由教师安排并传达到学生中去,学生在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认真疏导和解决,这是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
从现实情况看,中专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和表现。中专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大,这些压力从客观上看是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长、考试多、家长期望值高、教师要求严格;从主观上看,学生的情绪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害怕学习,但又想要好的学习成绩,心情常处于焦灼中,甚至于害怕或回避上学。在学习行为方面难以自控、学习困难多、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好、作业难完成、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愿表现、不想运动、自我封闭。有的开始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
二是人际交往中的逆反心理和表现。常听到中专生的父母说孩子变了,变得不听父母的话、不尊重父母、与父母顶嘴、我行我素、与父母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是中专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实际上,有时他们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些表现不对、不应该,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他们往往存在着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与同学间的沟通变少,甚至不合群。
三是情绪和精神上的壓抑与忧郁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是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和心理疾病开始有反应的状态,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他们兴趣衰退,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无望,无助感强烈。易情绪化,思想不稳定,耐挫能力较弱,抗压能力低下,稍遇到一点问题情绪就会发生很大的波动,或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或走极端。
对于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实则已被基础教育所关注,无论从学校还是从教师的角度都开始关注、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但仍需强调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因为中专生对教师有着普遍的尊敬和信赖的情感,往往表现出教师说一句,强过父母说十句的效果。而且教师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也多过父母,掌握的教育方法和经验也胜过父母。
二、教师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应做到“两个适应”
(一)个人修养上的适应
爱学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首要内容,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不仅仅要教书,也要在教书的同时育人。面对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今天,教师首先应敏感的认识到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满腔热忱地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教师的政治素质是个人修养的本质内容,也是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虽表现多种多样,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有关。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自己必须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将自身较高的政治素质转化为引导、教育学生的传导能力,影响带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理想前途与热爱国家、热爱民族、报效国家、报效民族联系起来,将自身修养与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需要联系起来,加强自我意志品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修养对于教师说来,是能否在学生中具有人格魅力的底蕴。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同,教师的教诲学生是否愿意听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品质的修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否则,就会形成说教与行为的“两层皮”,就会弱化教师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方法上的适应
一是防患于未然,筑牢堤坝。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中专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任课,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要留心和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必要的指导。要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达到相互认同,人与人交往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让他们知道,只有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相互了解,满足交往需要时,才能实现相互间的协调。教师要学会运用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对学生有良好的“期待”,并向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途径和方法,激发学习与生活中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二是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要善于抓“早”,指导学生学习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或通过交友故事、交友箴言的学习,或讲述自己与同学、家人乃至路人交往过程的得失,去感知建立同学友谊的原则和方法。学会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关心他人。要提醒学生注意在交往过程中做到“五不”:不宜过分亲昵、不宜过分冷淡、不必过分拘谨、不要喋喋不休、不可太严肃。要注意纠正他们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认识彼此间在交往中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三是加强交流,常抓不懈。中专生渴望被倾听、被理解,渴望心灵关怀和心灵慰籍,教师要特别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意说话内容和语气。无论是个别谈话,还是课堂交流,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评说和指导是客观的、真诚的,充满爱心的。教师要创造学生交流交往、展示自我、锻炼提高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多组织分组讨论、小组辩论;课外多组织文体活动,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去,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一员平等的沟通想法、交流意见,进而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虚心接纳他人的看法,客观对待他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