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植发误区 选择正规机构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发已经成为困扰很多人甚至是年轻人的大问题,要想解决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比起脱发这件事,那些自以为是拯救脱发的“妙方”,多数情况下,不仅生不了发,还可能加重脱发,甚至想植发的时候已经不能植了!下面看看植发的这些误区和真相!
  误区1:植发后发量大增,也不会再脱发
  真相 做了植发手术, 该脱的头发还是要脱
  植发手术,其实就是把后脑勺“优势供区”的头发连根拔起,栽种到秃了的地方。但大家要注意了,先不考虑植发的存活率,即使植的每一根头发都活了,但植发并不能增加毛发总数量,也不能逆转脱发的进程。说白了,植发等于拔东边的头发补西边的头发,脱发前你的头发有多少,植发后你的头發还是那么多,总量是不会增多的,该脱的头发随着时间推移还是会脱。
  误区2:植发要选高大上的微针植发、点阵植发、APL技术
  真相 不要被这些名称忽悠了,靠谱的技术就两种
  微针植发、点阵植发、APL技术、外胚层技术、不剃发植发……植发机构取的这些名称,在外行看来:很高大上。但是在内行看来都是噱头!这些只是给各种常规手术技术取个漂亮名称而已,植发的效果并不是靠这些名称来决定的。
  目前国际认可的植发术式主要有两种:毛囊移植术(即瘢痕植发技术,FUT)和毛囊提取术(也就是无痕植发技术,FUE),区别在于提取优势供区的毛发方式不同。FUT是先切取一整块头皮条,再在体外将该头皮条分隔成单个的移植单位。FUE则是用专业的工具在头皮上打孔,直接提取单个的移植单位。至于这两种手术方式哪种更好,哪种更先进,尚无定论。
  相对来说,FUT更适合毛发资源紧缺、头皮松弛的脱发者,FUE则更节省人力和时间。到底适合哪种手术方式,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再决定。
  误区3:植发很随意,脱了可以植,再脱再植
  真相 植发资源有限, 用完就没有了!
  一个人出生时头发总量就确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总量有减无增。换句话说,一个人“优势供区”的头发数量是有限的,可用于移植的发量也是有限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正常发量的人可用于移植的毛发数量为4000~5000株,而脱发的人由于发量偏少,可以用来移植的数量常常不超过4000株。4000株是什么概念呢?中重度脱发者一次植发手术就可以用掉超过4000株。
  更夸张的是,有的机构根本不管脱发者的具体情况,一次性植4000株,早早地耗竭了毛发资源,以后再需要修补或二次植发就没有机会了!
  这里要提醒二十来岁就出现脱发的年轻人,首选药物治疗,植发需慎重。只有在确保药物可有效控制脱发,且脱发者愿意术后长期、坚持用药的前提下,可考虑植发。另外,年轻人首次植发的总量最好不超过“优势供区”可提取总量的1/2。
  误区4:做了植发手术后可以不用再吃药了
  真相 植发手术后不坚持药物治疗,等于浪费钱!
  现在植发真的不便宜,但有的人以为植了发就一劳永逸,治疗脱发的药也不吃了,术后原生发继续脱落、发际线后移,导致植发区与头顶原生发之间出现新的秃发区。
  要想阻止脱发的进展,药物治疗才是首选。即使移植的头发不会脱落,但如果不吃药,剩下的原生发会持续脱落,之前移植的钱就等于浪费了。
  误区5:想植个18岁的发际线 18岁的头发密度
  真相 能不能重回18岁,不是医生说了算!
  不少来植发的人都对植发后的效果提出了设想——要个完美的发际线和合适的头发密度。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发际线轻度后移是正常的;其次,中国人头发的正常密度约为70株/厘米2,即中国人的头发密度本来就偏低;再次,想要完美的发际线和头发密度的想法是好的,但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你的毛发资源够不够,发际线那块皮肤适不适合植发,效果怎么样,存活率高不高,还有你的脸型、头型适不适合,都是影响因素。每个人都不一样,消耗最少的发量达到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才是最主要的。
  现在植发机构鱼龙混杂,甚至有的人没有行医资质、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就上岗操作了,所以植发手术引起的纠纷和问题也特别多。
  在决定植发前,希望大家一定要先做好以下功课,避免“踩雷”:
  1.去医院确定自己是不是真脱发,找到脱发的原因,及早开始治疗。
  2.脱发首选药物治疗,植发前和植发后都要坚持用药。
  3.植发选择正规且有资质的机构,付费之前要搞清楚这些问题:
  (1)医生术前有没有对你的脱发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估?
  (2)医生有没有和你讨论数十年后的远期效果?
  (3)发际线的位置是否综合考虑了你目前以及未来的脱发程度?
  (4)发际线的形状、植发的密度是否符合你的脸型、年龄和气质?
  (5)医生有没有告诉你如何保障移植发的存活率?
  (6)这次植发手术后如果再脱发,还有没有机会进行二次植发?
其他文献
《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的是致病的根本内因是因为正气虚弱。正气是指机体的健康状况,抵抗力或是战胜疾病的能力。而正气來源于气血的充实与条达,因此有“百病生于气也”“血为百病之始”之说。【小编推荐】  作者: 吴中朝  ISBN: 9787553790879【购书渠道】  可去各地新华书店实体购买,或登录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于4月16日至4月23日举行,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5部影片入围本届“天坛奖”,将角逐十大奖项。  本届天坛奖共有13部境外影片,2部中国影片入围。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胡东表示,本届天坛奖的入围影片是从424部参评影片中经过五轮筛选产生的。按照北京国际电影节特别是‘天坛奖’的评奖理念——‘天人合一 美美与共’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过去、现在和未
铅笔已经磨秃,变得愈发暴躁,没有转笔刀,也只能就此作罢。会议用纸上,填满烟熏妆的小人儿,患水俣病似的,肢体极度扭曲着。隔壁的会议室倏地传来深刻的欢呼声,我的目光就这样穿墙而过,既严肃又好笑的场景里,他们都穿着柠檬黄的T恤,背后都写着某种标语。在这个不经意就会消融的季节里,能够长久保持亢奋,着实不容易。  我想象不到更加诡谲的狂欢,他们的爆裂令我心驰神往。但局促与不安,总是能够轻易地击穿我,致使我一
摘 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现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谈谈多媒体与美术课堂整合应用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47-01  1 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从兴趣出发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求知
随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不断变革,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智慧培养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教育部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中强调:“以促进深度融合为核心,坚持从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而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实现学习过程可视化、结果检测精准化、学习方式个性化,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
人生犹如一趟旅程,我们都在旅途中,一路上肯定有许多美景,是否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沿途的风景呢?会不会也常常感叹时间飞逝、世事无常?生活本就不易,只因我们太忙,有时候需要善意提醒一下,放慢脚步、放慢节奏,请记得欣赏身边的美好。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就写下过这样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生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上坑坑洼洼的路程。就像生活中的喜怒哀
老朱年前因颈动脉狭窄放了支架,术后感觉记忆力下降、头昏等情况明显改善。出院时医生交代要口服华法林半年,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吃完了医院开的药,老朱嫌上医院麻烦,就自己停药了。一天早晨起来,老朱突然感到左边身子乏力,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支架内血栓形成,颈动脉堵塞。  老李因冠脉狭窄放了支架,出院时医生同样交代要坚持服用华法林半年,定期检测凝血指标调整用药,不然支架容易堵塞。老李觉得只要坚持吃华法林就万无一
一位老人已处于弥留之际, 看着窗外一棵树上的叶子。树叶仅存一片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打着摆子。老人不肯闭眼,那片树叶也在秋风中继续飘摆。没有人知道老人是在用一片树叶度量生命。这个故事见于一篇外国小说。结果是,当树上那片树叶随着秋风飘落下来时,老人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生命到最后留恋什么?有时只是一片树叶。  还有个故事,一个吝啬的财主快要死了,但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他用眼不停看着床头点着的油灯。家人问
李秋沅,本名李靖,中国作协会员,祖籍福州,《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之一。出版作品集《走过落雨时分》《记忆的碎片》《惟有时光》《虞美人》《茗香》及长篇小说《木棉·流年》《木棉·离歌》《以尼玛传说》《天青》。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十二届、二十一届冰心儿童文学佳作奖,第十六届冰心儿童文学奖大奖,首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一等奖,国家广电总局专项基金优秀少儿节目奖,第二届福建省
微信公众号2月19日文《多吃这些东西,不仅防新冠病毒,关键能护肺》  读者一路前行留言:海参呢?海参不是提高免疫力的吗?  出诊医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  是的,吃海参可以提高免疫力!海参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多肽,营养丰富;含有的精氦酸被证明可提高免疫力;还含有一种特殊成分——海参皂苷,又名海参素,它是最早发现的动物皂苷,是一种抗毒剂,能抑制癌细胞蛋白质、核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