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y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传统意义上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是高校专业实践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短板。通过总结高校本科专业与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上的区别,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例,提出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校企合作的方式,沉淀优秀校友资源的高校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实施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181-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在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中,旅游管理人才已经逐渐向应用创新实践方向转型[l]。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且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2]。面对市场上人才需求的变化,本文结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实践方式的实施,做深入的探讨,这对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校本科专业与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区别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标共同确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3]。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紧密围绕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其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4]。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在方向上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專业本科的“校企合作”无论是从合作时间、合作方式、合作规模、合作效果上,都与高职院校、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存在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在合作时间上,由于本科院校培养方案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严格的规定,理论教学学时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面对企业方提出的长时间或完整时间的顶岗实习工作,本科院校无法像中高职院校一样满足其要求。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案弹性较大,学生的实习时间可以长达一年甚至两年,学生的理论课也可以完全放在相关企业中完成。中高职院校的弹性人才培养方案在实习时间上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协调校方和企业方的需求,增加校企合作的黏性。
  其次,在合作方式上,本科院校培养方案中校企合作的方式基本分为见习、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几种,每种方式的时间长度及要求都不太一样。过去这种合作方式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由于未能给企业方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校企合作效果不佳,也难有稳定的合作企业方,这些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在合作规模上,高校由于合作方式不够灵活,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方对人才的需求,加之旅游相关企业某些岗位设置上存在一定程度“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未来的求职就业中并未体现出自身的优势,而企业由于营利的需求,讲究“短平快”的操作方式,更倾向于录用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一系列做法都大大打击了高校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
  最后,在合作效果上,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与各个相关企业的联系就非常紧密,长期而完整的企业顶岗实习,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人,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的自信心。而高校本科毕业上则遭遇了“理论架空实践”的尴尬,就业的选择面窄且就业的薪资待遇大大低于预期,校方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及职业归属感。
  二、高校本科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
  (一)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
  作为校方,最期待看到的是学院开设的旅游专业在学界具有影响力,毕业生在业界成为最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作为学生,最有效的激励是努力精进业务知识,成为一群被需要的人,在专业领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应对新形势下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诉求,努力弥补过去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平衡企业的利益点,着眼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要求的细化,不该继续流于形式,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盲目追求企业品牌影响力以及合作企业的数量,这样才能达到深入校企合作的目的。
  (二)细化校企合作的方式
  本文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例,具体介绍细化校企合作的方式。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浓缩了海南五大热带雨林精品,是中国最具价值的热带雨林资源博览馆,这里山奇、林茂、水秀、谷深,堪称海南岛的“香格里拉”。在这里,游客能触摸最原始的野趣,呼吸最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院方与景区进行深入校企合作,针对该景区的志愿及实践活动,学生组队形成的项目组计划从以下方面着手。
  1.景区志愿活动
  (1)宣传雨林保护知识
  目前,热带雨林的破坏日益严重,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土壤侵蚀、土质沙化、水土流失,这些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主打雨林文化,景区所开展的参与项目、设置的游览点及观光线路、景区主题药膳等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景区的成功,在于很好地挖掘、保护并宣传了雨林文化,这在海南各大雨林区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景区主要景观“雨林谷”的入口,学生志愿者协助每一位人园的游客宣誓:“禁烟火、勿砍伐、禁捕猎、不丢杂”。这是呀诺达的“绿色宣言三字经”,它使游客在宣誓过程中领悟到景区倡导爱护自然,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理念,游客纷纷自愿加入到环保行列。在深入学习雨林相关保护知识的基础上,其不断细化雨林保护的举措,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如微信公众号、官网、景区宣传栏、宣传手册制作、景区APP定期推送、景区最美代言人选拔等,用具体的行为让游客参与到景区雨林保护的队伍中。
  (2)倡导文明旅游行为
  “大生态、大文化”发展理念的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深谙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旅游地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只有景区文明旅游,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树立优质景区新形象,才能可持续发展。   首先,不断提高景区文明程度,通过加强景区文明宣传、发放宣传照片、配套相应设施设备等方式,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自觉加入文明出行的行列。其次,设置专门的岗位工作人员、志愿者,在景区人口处、游客中心等处引导游客文明游览、有序参观,并设置原生态垃圾桶,及时清理垃圾,并对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出格失礼等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规劝提醒。在游览过程中,学生导游志愿者可以在讲解过程中突出雨林特色文化,让游客在愉悦的雨林体验活动中,更加亲近大自然,进而认可雨林保护行为的倡导。最后,规范游客文明游览行为,并颁布相关的处罚措施,对一切不文明的破坏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3)宣讲景区特色文化
  “呀诺达”在海南方言中是“一二三”的意思,景区赋以它新的内涵:“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意在弘扬和展示根植于海岛的本土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呀诺达”简单来说,就是“您好,祝福您”的意思。在景区的志愿活动中,通过不断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倡导景区特色文化手势、用语,结合景区雨林文化创作景区特色纪念品,不断深化景区文化的传递。
  2.景区实践活动
  (1)景区导游词的撰写
  参观游览活动是旅游团或散客在整个行程中最重要的活动,也是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服务的最主要内容。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它可以引导游客鉴赏,传播文化知识,陶冶游客情操[5]。简单来说,景区游览体验性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景区导游词的优劣。规范定型的导游词是有时间性和局限性的,不同的游客即使是面对相同的景点所需要的审美知识也不相同,千人一词、千团一词是不可取的。
  在景区实践活动中,在专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与景区相关部门密切联系,认真了解景区现有版本导游词的情况,通过深入挖掘景区主题特色,再参考不同需求游客的游览喜好,结合课堂理论学习中的知识点及技巧,创作不同类型的导游词,如沿途导览版、模拟讲解版、概况介绍版、雨林主题版等。通过丰富景区导游词的版本,充分发挥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优势,弥补景区文字创作上的短板,达到校方和企业方两者的平衡。
  (2)景区定点讲解
  祖国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旅游景区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游客不同的组成结构,在深入理解景区文化、挖掘雨林特色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运用不同版本的导游词為游客进行讲解服务。在引导客人多角度游览的过程中,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体验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游客的雨林旅游体验。通过景区实地导游活动,在前序专业课程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等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将课堂上的模拟导游环节转移到更有现场感的景区,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景区本身旺季用工荒的难题。
  (3)景区旅游路线设计
  旅游路线不仅是游客游览的地图,同时也是景区主题路线产品的实物载体。景区旅游路线的丰富与否,是景区体验性发展的衡量指标之一。多元化的路线产品可以很好地凸显景区特色,吸引不同消费倾向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为雨林文化的展现提供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
  在景区实践活动中,结合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踩点的形式,参考景区现有的导游词及最新创作的导游词,选取景区最适合的观光点,设计出对应的路线产品。学生通过不同路线的引导,可以为景区主要的游览步道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这能保证人园游客的体验空间,更好地提高游客的体验性。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学为所用,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互帮互学的良性团队氛围。
  (4)景区主题旅游活动设计
  在专业核心课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专长课旅游活动策划等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铺垫下,学生参与到景区主题旅游活动的准备工作中,这不仅有利于景区文化的宣传,深化景区标志性事件的影响,同时能有效地协调景区淡旺季,合理分散客流量,增加景区的盈利点,进一步塑造景区的品牌形象。
  目前,景区已开展的主题活动有:“情人节我在呀诺达说哇哎噜”主题系列活动、呀诺达电音节、呀诺达专家媒体拓训联谊、呀诺达新春嘉年华游园活动等。项目组计划根据景区的营销计划,具体开展诸如呀诺达雨林主题摄影活动、呀诺达雨林养生烹饪赛、呀诺达雨林精灵符号设计、呀诺达雨林主题婚礼活动、呀诺达雨林形象代言人选拔等活动。
  (三)总结校企合作的成果
  相关专业教师及时跟进各个项目小组的工作,必要时对项目组的活动内容进行调整,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专业所长,调整和完善组员的结构,强调团队协作,让课堂的理论知识在景区的实践过程中完美落地。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形成完整报告,整理成专业实践第一手材料,选取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代表,这样一方面能为企业方提前物色优秀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榜样的力量,让他们成为专业的参照人物。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这也有利于校方对各个企业进行实地考察,锁定真正适合稳定开展校企合作的单位,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高校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实施的建议
  (一)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过去合作企业反映的顶岗实习时间不集中、增加企业培训成本等问题,解决的方式是将为期6-10个月的顶岗实习安排在旅游管理专业大三上学期进行,推迟学生返校上课的时间,让实习结束的学生能有充分的休息调整时间。此处时间较为灵活,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由企业自行与决定录用的学生商量具体的入职时间,实习的时间可以包括暑假和寒假。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开旅游企业旺季用工荒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利益,降低了企业重新聘用员工的各种成本。同时,这也能让学生在短期高强度的专业实习中,真实体验行业的工作节奏,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从而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供给双方的合作粘性。   (二)丰富校企合作的方式
  面对过去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即盲目追求校外实践基地数量的增加而轻视深入合作以及合作单位的维系,解决的方式是增加实实在在的校企互动。校方取消顶岗实习由企业方按照学生人数支付管理费的做法,转由企业按月支付给实习生工资,并购买相应的保险,鼓励企业更多地支持校方实践工作,通过赞助专业见习、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或设立专项奖学金的方式,形成良性合作氛围。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邀请企业方代表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校外指导教师,定期举办企业人校宣讲活动。同時,降低企业代表人校授课的门槛,个别专长课可邀请企业代表为学生讲课,在每年为期两周的冬季小学期教学活动中,邀请校企合作的相关单位人校开设讲座,将最前沿的行业知识传达给学生。
  (三)沉淀优秀校友资源
  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在社会上从事各行业的工作,若干年后不乏在某些领域做出杰出成绩的学子。学校可以及时搜集优秀校友信息,通过举办校友会、毕业周年聚等形式增加与毕业学子的联系,沉淀优秀校友资源,由校方授权院方与校友共同成立专项奖学金,打响专业毕业生的影响力,在相关企业中树立榜样,从而提高校友在行业内外的知名度。
  四、结论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平衡供给双方的着力点,校方可以从传统的高校教育中跳脱出来,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从而成为旅游专业教育中的标志性院校。企业方通过与校方的合作,可以提前锁定所需人才,定向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资资源的成本,能够长期获得稳定的人才输送,使得校企合作朝着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方向前进。深入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合作方式的细化则是具体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琴,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6(36):165-167.
  [2]李朝贤.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27-28.
  [3] 黄宇方.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品牌研究,2018(6):111-112.
  [4] 高玉福,荣立苹.基于校企合作的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0):74-75。
  [5]李瑞玲.导游业务[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陈明]
其他文献
[摘要]在科技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之下,信息传播形式发生了全新变化,出现了新媒体。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又与以往传统的传播介质有了不同的变化。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地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态度,有助于探究普通话的发展,为普通话教学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地方普通话;使用情况;语言态度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
期刊
[摘要]当前,如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作用,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是各高校及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课程思政”指出各类课程都肩负德育的责任,都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项目组以“课程思政”的开展为契机,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以学校平台及教师自身政治素养为依托,探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专业课程的“德育”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医药人才。同时,也为其他课程开展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工科类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实验课一直被动地附属于专业理论课的问题,高校可以在本科一年级新生中开展专业先导实验课的实验教学新理念,把在本科三、四年级开设的专业实验课中一些相对基础简单、比较容易掌握的实验内容部分有选择地向前延伸到本科一年级进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专业设计了专业先导实验课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并且连续三年在材料专业本科一年级新生中开展了专业先导实验
期刊
[摘要]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着培养理念滞后、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机制传统等问题。社会治理所秉持的社会本位、多元共治、公共利益等理念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基于社会治理视角,旨在树立学生本位与多元合作的理念,形成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与人才培育相匹配的培养目标,建构多元共治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高校心理教师”为主题词,以检索到的1985-2018年期间公开发表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出我国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归纳出目前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并探索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丰富了全局视角下我国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研究,为我国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文献分析
期刊
[摘要]广州大学数学系针对国内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存在的常见弊端,借鉴陈建功和苏步青倡导的“数学讨论班”的教学思想方法,以数学教育方向研究生为先导进行教学实践,形成可操作、可评价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在研究生培养和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数学讨论班;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160-
期刊
[摘要]]课程设置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心环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是保障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合国家旅游教指委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全国十所高校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并基于当地旅游行业自身的需求特点,对其课程体系进行设置。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优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方法,以提高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期刊
[摘要]英才基地班的培养作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改革与探索的一项新课题,立足于自治区一流学科的建设,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文章通过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英才基地班的培养模式,从分析英才基地班现状入手,深入研究英才基地班培养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人才培养建议,以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并为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才基地班;培养模式;一流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目前,美学越来越多地作为通识课程出现在大学课堂。美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性、深度思维力,具有鉴赏力和人生高尚境界追求能力的人。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建立个人化的审美课堂,教师以个人化的审美情趣和理论融汇能力引导学生建构一个整体性的审美性课堂,学生以参与和互动的方式接受教师的引导,并投入自己的思维,形成个人化理解与感知,最终完成个人化审美课堂的建构。  [关键
期刊
[摘要]为避免“自主一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实践中出现误区,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自主一合作一探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完善后的“自主一合作一探究”教学新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指出在采用此模式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以及在设置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环节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自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