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全省科技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科技强省为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当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努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
  深刻认识科技强省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當前科技创新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科技强省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其建设背景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放在规划任务的首位,对科技创新专章部署,这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做出“聚力创新”的动员,到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确立创新引领的工作导向,再到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又重点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战略定位准确,任务举措重点突出、实施路径清晰明确,为深入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挑战机遇前所未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江苏科技创新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历史机遇。必须把建设科技强省作为江苏赢得风险挑战、抢占发展先机的重大抉择,努力找准重点关键,制定针对性策略,强化优势长板,狠抓基础短板,力争江苏科技创新整体能力和水平加速实现质的提升,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
  创新需求前所未有。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显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引领和强有力支撑。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塑造江苏更多发展新优势,最根本的也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在谋划科技强省建设思路和举措中,必须处理好自主与开放、发展与安全、研发与应用的关系,着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内涵型增长。
  准确把握科技强省建设的总体思路
  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谋划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既要立足当前的现实性、紧迫性,也要着眼长远的前瞻性、战略性,对科技强省建设做出系统设计。
  在工作主线上,把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线,重点强化“三个坚持”,努力以高水平科技强省支撑“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优势领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开放协同创新,以高水平的科技供给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二是坚持系统思维,优化区域创新高地布局,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健全自主可控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现实样板。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勇当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在工作路径上,改变以往一层一层“爬楼梯”进行部署的做法,面向“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站在新的平台上做整体性、全局性的布局,锚定创新的全链条一体化,谋划科技强省的建设路径,着力实现“四大转变”。一是推动创新导向从以技术创新为主向以技术创新和原始创新并重转变,把原始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科技保障能力。二是推动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统筹配置转变,整合科研、产业、资本等重要资源,不断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是推动力量布局从点状平台为主向体系能力整合提升转变,更加珍惜和更好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和制造业发达优势,加快构建分工合理、协同有序的科技平台体系。四是推动体制机制从以单项政策为主向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转变,在已有“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等基础上,更加突出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更加突出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在工作目标上,力争到2025年,科技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同期中等以上水平。主要体现在“四个强”上: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二是引领支撑作用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左右。三是创新体系协同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高水平开放创新网络不断完善,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500亿元。四是创新创业生态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基本形成,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激发,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7件。
  系统部署科技强省建设的关键举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科技强省建设新征程,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久久为功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做出“江苏贡献”。   把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突出江苏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领域,集合全省优势资源和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加强基础研究系统部署,重点部署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更加重视凝练和解决经济发展、生产实践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原创性基础理论和原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前沿性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加强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持续深化“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探索实行“赛马”制,加快形成跨学科跨领域、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科技攻关体系。
  把实施科技创新重点行动作为关键抓手。进一步坚持和强化“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人才是支撑、环境是保障”的工作理念,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七大行动”,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实施战略科技力量培育行动,加快建设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引领、以三大省实验室为基础、以十家以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为骨干、以一批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为纽带的“1+3+10+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提升”行动,壮大提升十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十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集群。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着力构建低碳绿色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深化行动,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实施创新人才集聚行动,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队伍。实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创新创业生态优化行动,加快打造竞争力强、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生态。
  把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作为重要路径。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构建“一极引领、廊带支撑、多点崛起”的新格局,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一极引领”,就是提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能力,重点推进苏南自创区“卓越工程”(SUPER工程),加快一体化、集群化发展步伐,着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廊带支撑”,就是立足沿海沿江地区创新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聚力推进沿海沿江创新发展,打造沿海科技走廊和沿江产业技术研发带,形成“一廊一带”相互支撑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多点崛起”,就是发挥地方主体作用,集聚各方科技资源和创新力量,加快建设带动性强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造若干区域创新示范引領高地。
  把加快推进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强大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行动方案,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重点是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推动基地、项目、人才、资金的统筹和一体化配置。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修订《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性。强化科研诚信和监管机制,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自律和监督并重,加快完善有关部门、高校院所、社会团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推动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强化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实行与不同类型科研活动规律相适应的分类评价制度,更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高 莉
其他文献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深刻指出,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江苏自贸试验区作为全省高水平改革开放试验田,应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六个率先走在前列”做出更大贡献。  聚焦“两区定位”,自贸试验区  
期刊
患者男,47岁.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伴全身不适、四肢肌肉酸痛,无恶心、呕吐、头痛、眼眶痛和腰痛,自服解热镇痛药物,体温暂时下降.3h前在工作中出现头晕,发热,当时测血压80/60 mm Hg(1 mm Hg=0.133 kPa)而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2年,1984年曾患肾综合征出血热,198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入学体格检查时查抗汉坦病毒IgG抗体阳性.近期到过西安市郊区,
期刊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梅毒螺旋体(Tp) Tp0453(62~224位氨基酸)重组蛋白,为提高梅毒血清学诊断试剂的特异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从Tp全基因组中扩增目的片段Tp0453(第184~672位核苷酸),T-A克隆后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QE30-Tp0453,酶切鉴定后转化E.coli M15,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表达,Ni2+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
HBV感染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免疫清除病毒的能力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控制病毒的复制和清除、促进病情恢复和使机体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应答,也会导致炎性损伤迁延不愈.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 (sHLA-Ⅰ)类分子是肝细胞破坏时的释放物,除反映肝细胞损伤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物质[1-2].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对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机体组织没有毒性,病理状态下被激活参与
期刊
AIDS患者中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患病率为70%~80%,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PCP治疗药物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但该药不良反应大,除了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主要问题外,还有药物热及过敏性皮疹等[2].为弥补这一不足,本研究观察SMZ-TMP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P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索AIDS合并PCP更好的治疗方案。
期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概括阐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具有鲜明的真理性、先进性、斗争性和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之魂、立身之本,也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新的“赶考”路上,组织部门作为管
期刊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人粒细胞无形体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新发自然疫源性疾病[1].临床特征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重症者可有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严重时会发展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2]。
期刊
目前,结核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1年全世界有近870万例新发和复发结核病例,每年约有140万人死于结核病[1].中国是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每年约有100万例新发和复发结核病例[1].另外,WHO报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可能有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但LTBI是活动性结核的重
期刊
肺并殖吸虫病是由寄生在肺部的吸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带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溪蟹或喇蛄而感染.多种肉食动物如猪、犬等以及野生动物如虎、豹、狐、狼等也能自然感染,故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肺并殖吸虫病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非洲及南美国家也有流行.我国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较以往有所改变,生食、醉吃、腌吃某水产品渐渐流行,因此肺并殖吸虫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期刊
森林脑炎又名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经蜱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该病起病急,发展快,症状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多遗留明显后遗症[1].目前缺乏特异的抗森林脑炎病毒药物,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95年起开始应用森林脑炎患者的恢复期免疫血清治疗重型森林脑炎,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