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健身休闲方式,因其兼有娱乐、刺激等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欢迎。滑雪、漂流、登山、徒步旅游、高尔夫旅游、武术健身游等体育旅游项目在我国逐渐兴起。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旅游资源种类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景观。
一、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点
体育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具有以下7个方面的特点:
(一)体育与旅游相结合
体育旅游不仅能满足愉悦身心的需要,还能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增强体质,防范“文明病”等功能,从而满足人们健身与娱乐的需求。
(二)具有可重复性
传统的旅游是以满足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不具备旅游的重复性,而参加体育旅游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体会体育旅游的过程,在重复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体验更大的乐趣。
(三)专业性强
在体育旅游中,有许多活动项目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后才能参加,如攀岩、登山、海底探险等。
(四)安全系数低
安全系数低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旅游的可控性差。具体而言,包括两类:自然条件的可控性差和人为因素可控性差。
(五)时效性强
体育旅游大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错过最佳时期,市场随之消失。
(六)成本费用高
体育旅游专业性强,许多东西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属于高消费。
(七)社会效应大
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群和新闻媒体,对赛事举办城市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二、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旅游资源欠开发
我国体育旅游的方式主要有: 登山、徒步攀岩、野外生存、自行车远行、自驾汽车或摩托车旅行、探险、漂流、热气球、滑翔、动力伞、滑草、滑沙和蹦极等方式。这些方式若能形成数量,相互配套,就能实现营销互动,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目前我国在体育旅游方面仍存在着品种单一的情况,不能满足旅游消费多元化及个性化需求。
(二)缺乏体育旅游行业的经验积累及开发、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就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旅游媒介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旅游行业的决策者对于新兴的体育旅游的利润超过常规旅游也有共识,但又普遍深感体育旅游肩负的责任大,花的精力要比常规旅游线路大,而且团队比较难组,客源不固定,宣传的费用也较大。因此,旅游从业人士多有畏难情绪。体育旅游的复合管理型人才匮乏是制约目前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索。
(三)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位导致体育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严重不足,整个体育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顾客的不满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失去游客、失去市场。
三、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一)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
可以采取发展一般旅游业的对策,由政府主导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避免混乱。政府要根据本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对体育旅游引起充分的重视。当然,政府更多地介入体育旅游市场是违背市场规律和原则的,所以既要发挥政府宏观管理的权威性,在创造条件发展的基础上,又要给体育旅游充分的“自由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常的体育旅游秩序,使我国体育旅游持续而良性地发展。
(二)加强促销,刺激旅游消费
中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存在大批潜在的旅游者,他们对各种体育旅游产品还不甚了解,采取观望的态度。因而要大力发展中国的体育旅游,必须加强旅游促销、刺激需求,使潜在旅游者变成现实旅游者,从而增加旅游消费。针对国际旅游市场,要组织旅游宣传促销团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说明会和推介会,同时邀请境外旅游中间商和新闻媒体到中国考察、访问,通过销售促进、全球网络促销等宣传方式,提高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境外知名度,吸引国外游客;针对国内旅游者,可使用媒介推广和商业推广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来扩大产品影响力。
(三)为体育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体育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作用。鼓励支持专门的旅行社向体育旅游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设立收集各类体育旅游活动信息的人员和专门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选准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并与体育比赛活动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大众前来观战,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观战者也成为真正的体育旅游者。
(四)培养专项人才,提高体育旅游质量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融合的重要条件。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各地发展体育旅游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五)体育旅游要微超前发展
1、在体育产业中,体育旅游属于相关产业,是为主体产业服务的
体育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适度超前是战略,是指导思想,要体现在各个方面,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旅游发展的速度上,也不仅仅体现在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益指标上,考虑国际体育旅游业的需求来自境外,因此确定这个战略时,还必须考虑国际市场的潜力、市场发展因素与开拓市场的能力。
2、人才培养超前
为适应体育旅游的发展,应加速人才的培养,包括管理人才、翻译人才、导游人才、商品经营人才以及其他体育旅游服务人才。着重在思想、品质、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几方面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人员的结构要合理,要从社会上招聘能适应服务的专门人才,服务人员的队伍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扩大。
3、旅游经济指标发展超前
外汇收入、经营收入、接待旅游者人次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发展速度要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这就要求对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增加投资,扩大编制,改善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我国的体育旅游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应依靠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引进国外成熟的新兴项目,避免那些已经普及的或在社区、学校易开展的体育项目,建立起一批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特色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组建专业、独立的服务体系。弘扬中国体育文化之精髓,展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之魅力,借鉴国外体育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我国体育旅游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邵长生,1963年生,吉林工商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张婷,吉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李英春,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一、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点
体育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相比,具有以下7个方面的特点:
(一)体育与旅游相结合
体育旅游不仅能满足愉悦身心的需要,还能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增强体质,防范“文明病”等功能,从而满足人们健身与娱乐的需求。
(二)具有可重复性
传统的旅游是以满足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不具备旅游的重复性,而参加体育旅游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体会体育旅游的过程,在重复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体验更大的乐趣。
(三)专业性强
在体育旅游中,有许多活动项目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后才能参加,如攀岩、登山、海底探险等。
(四)安全系数低
安全系数低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旅游的可控性差。具体而言,包括两类:自然条件的可控性差和人为因素可控性差。
(五)时效性强
体育旅游大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错过最佳时期,市场随之消失。
(六)成本费用高
体育旅游专业性强,许多东西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属于高消费。
(七)社会效应大
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群和新闻媒体,对赛事举办城市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二、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旅游资源欠开发
我国体育旅游的方式主要有: 登山、徒步攀岩、野外生存、自行车远行、自驾汽车或摩托车旅行、探险、漂流、热气球、滑翔、动力伞、滑草、滑沙和蹦极等方式。这些方式若能形成数量,相互配套,就能实现营销互动,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目前我国在体育旅游方面仍存在着品种单一的情况,不能满足旅游消费多元化及个性化需求。
(二)缺乏体育旅游行业的经验积累及开发、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就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旅游媒介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旅游行业的决策者对于新兴的体育旅游的利润超过常规旅游也有共识,但又普遍深感体育旅游肩负的责任大,花的精力要比常规旅游线路大,而且团队比较难组,客源不固定,宣传的费用也较大。因此,旅游从业人士多有畏难情绪。体育旅游的复合管理型人才匮乏是制约目前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索。
(三)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人才培养机制的缺位导致体育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严重不足,整个体育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顾客的不满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失去游客、失去市场。
三、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一)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
可以采取发展一般旅游业的对策,由政府主导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避免混乱。政府要根据本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对体育旅游引起充分的重视。当然,政府更多地介入体育旅游市场是违背市场规律和原则的,所以既要发挥政府宏观管理的权威性,在创造条件发展的基础上,又要给体育旅游充分的“自由权”,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常的体育旅游秩序,使我国体育旅游持续而良性地发展。
(二)加强促销,刺激旅游消费
中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存在大批潜在的旅游者,他们对各种体育旅游产品还不甚了解,采取观望的态度。因而要大力发展中国的体育旅游,必须加强旅游促销、刺激需求,使潜在旅游者变成现实旅游者,从而增加旅游消费。针对国际旅游市场,要组织旅游宣传促销团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说明会和推介会,同时邀请境外旅游中间商和新闻媒体到中国考察、访问,通过销售促进、全球网络促销等宣传方式,提高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境外知名度,吸引国外游客;针对国内旅游者,可使用媒介推广和商业推广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来扩大产品影响力。
(三)为体育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体育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作用。鼓励支持专门的旅行社向体育旅游者提供周到的服务,设立收集各类体育旅游活动信息的人员和专门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选准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并与体育比赛活动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大众前来观战,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观战者也成为真正的体育旅游者。
(四)培养专项人才,提高体育旅游质量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融合的重要条件。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各地发展体育旅游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五)体育旅游要微超前发展
1、在体育产业中,体育旅游属于相关产业,是为主体产业服务的
体育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适度超前是战略,是指导思想,要体现在各个方面,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旅游发展的速度上,也不仅仅体现在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收益指标上,考虑国际体育旅游业的需求来自境外,因此确定这个战略时,还必须考虑国际市场的潜力、市场发展因素与开拓市场的能力。
2、人才培养超前
为适应体育旅游的发展,应加速人才的培养,包括管理人才、翻译人才、导游人才、商品经营人才以及其他体育旅游服务人才。着重在思想、品质、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几方面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人员的结构要合理,要从社会上招聘能适应服务的专门人才,服务人员的队伍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扩大。
3、旅游经济指标发展超前
外汇收入、经营收入、接待旅游者人次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发展速度要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这就要求对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增加投资,扩大编制,改善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我国的体育旅游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应依靠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引进国外成熟的新兴项目,避免那些已经普及的或在社区、学校易开展的体育项目,建立起一批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特色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组建专业、独立的服务体系。弘扬中国体育文化之精髓,展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之魅力,借鉴国外体育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我国体育旅游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邵长生,1963年生,吉林工商学院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张婷,吉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李英春,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