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一语言·语法·语义》评介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lo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语言·语法·语义》一书由裴文斌、戴卫平于2012年4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该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7个不同章节来探讨语言·语法·语义.主要内容包含:语法与语言、核心语法与边缘语法、语法与语法理论、普遍语法的核心内容、生成语法研究的实质、生成语法与普遍语法、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等内容。第二部分则是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产生的背景、什么是普遍语法以及普遍语法的根据等三个方面给予论证。本文主要对第一部分进行介绍和论述。
其他文献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长达二百五十四年间春秋列国的兴亡变迁及诸侯公卿争权夺利的割据混战。如果没有恰当的叙事视角,那么就很难再现这一规模宏大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因此本文对《左传》的叙事视角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分类和研究。笔者将《左传》中的叙事视角分为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视角和纯客观性的史官叙事视角三种.并主要结合《庄公》《僖公》进行了具体详实的分析。
艾略特的早期诗论极大地推动了英美现代批评的转型与发展。概括地说。他的非个性化理论和对文学传统的重新阐释,他在“情感的机制”的理论框架下对英国诗歌史的改写,以及他的“客观对应物”理论,都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因此,探讨艾略特早期诗论与英美现代批评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艾略特在批评史上的贡献。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英美现代批评所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
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批评在当代文学及文化理论占据重要地位.他在对托马斯·莫尔、莎士比亚的戏剧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建基于话语权力运作之上的“自我塑形”与“即兴运作”,并使其成为格氏批评理论的关键。但同时.在现代语境下.这种话语权力的运作显然已经突破传统观念中强势话语对弱势话语的绝对优势.弱势话语通过“即兴运作”与“自我塑形”的运作方式往往反身置换强势话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话语动态制衡关系。
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经济增长、能源需求、海上权益、海外利益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地缘空间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谋求中国和平发展所需要的地缘空间日益成为中国战略日程中的首要课题。面对此等情况复杂的战略棋局,中国如何通过战略规划实施外交突围.为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开辟空间,中国外交战略日益成为紧迫任务。中国同美欧日俄印等强权长期竞争合作的平台主要是亚欧大陆,中国处在“中间国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位置,以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为地缘战略依托,将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合纵连横.成为一个在
股东派生诉讼亦称股东代表诉讼.即为当公司利益受到侵害而公司不能或怠于起诉时.股东为了公司利益而以股东个人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一项旨在维护个体股东利益的公司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发轫于1843年英国FossV.Harbottle案,历经股东派生诉讼被否弃、股东派生诉讼被重启继而“大多数规则”被突破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被广泛运用等历史过程。如今,股东派生诉讼已发展成为两大法系的一项基本的公司法律制度。我国大陆地区于2005年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然而,该制度相关条款尚存有缺陷,如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定过于简单且苛
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使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企业绩效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从知识创新的中介作用出发,构建了一个反映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来自12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数据,应用修正性相关系数和探索性因子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可以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能力:知识创新在模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提出知识创新是企业提高绩效的最重要的核心方法之一。本研究有益于企业的组织管理与知识创新。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转型时期,主要遇到的困难或者说关键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问题.本文对社会转型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当下特征、社会责任、公平效益、结构调整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本文通过对越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对越南非遗保护工作进行回顾和探讨,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的价值与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周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借鉴其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及学术意义。
和谐社会与城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本文分析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国内外城镇化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现状与特点并指出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城镇化的不和谐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城镇化提出了战略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