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雪莱:“一不小心”成了鼻祖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kabc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幻小说领域,人们将“科幻之父”的美誉赠给了写下《海底两万里》和《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又认定写下《时间机器》的英国作家威尔斯是对20世纪科幻小说影响最大的人物。殊不知,英国作家玛丽·雪莱才是真正的科幻小说鼻祖。当年19歲的她写下了人类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一不小心”成了科幻小说的鼻祖。
  1797年8月30日,玛丽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父亲是英国著名的无神论政治哲学家,母亲是英国第一位女权主义者,家庭文化背景相当了得。因母亲在生她时患产褥热而死,玛丽一直生活在“自己害死了母亲”的阴影中。加上继母不允许她上学,因此,玛丽的童年并不幸福。所幸父亲没有放松对她的教育,专门请了一名家庭教师,负责教她西方文学和诗歌,以及拉丁文、法文和意大利文。
  天资过人的玛丽除了跟家庭教师学习之外,还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如诗人布莱克、塞缪尔等人的作品,也阅读了其声名显赫的父母的非正统作品。阅读丰富了她的内心世界,也让她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成了父亲眼里“异常大胆,有些傲慢,心态积极,拥有追求知识的渴望,对遇到的事物抱着坚持不懈和不屈不挠精神”的女孩。
  大约1 6岁那年,玛丽遇到了浪漫主义诗人珀西·雪莱。一向沉默寡言的玛丽终于有了可以交流的人。她不顾父亲的阻止,与雪莱私奔法国,并于1816年正式结婚。婚后,玛丽认识了丈夫的好友诗人拜伦,并经常和丈夫雪莱、诗人拜伦以及另外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吟诗、即兴创作,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这一年6月的一个夜晚,玛丽、雪莱、拜伦等几个年轻人又聚集在日内瓦湖附近拜伦租的屋子里。屋外,狂风暴雨肆虐,寒意阵阵;屋内,除了闪电的光芒偶尔照亮窗子外,只有闪动的烛光和壁炉里木头燃烧的噼啪声。当狂风裹挟着雷声,让人惊恐万分的时候,喜欢吓唬人的拜伦开始朗读恐怖故事。故事读完后,拜伦看着一个个还在惊惧中没回过神来的伙伴,又想到了一样新花样:他提议来一场比赛,每个人都写一个鬼故事。
  雨夜过去了,拜伦的提议似乎也随着雨夜变成了“戏言”,几个年轻人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只有玛丽“认真”了。她开始构思、创作。她梦见一缕月光从房间的百叶窗射进来,一个魔鬼般的男人从机器里走了出来……玛丽由达尔文的进化论,想到了一个组装尸体重获生命的恐怖故事。“科学怪人”的雏形在她的脑子里诞生了。在丈夫雪莱的支持下,玛丽越写越认真。她用当时流行的书信体和记叙体相穿插的形式,清晰地描述了人物的发展轨迹。以创造的科学怪人的思想来源、精神脉络为主线,揭示了创造者与创造物之间的神秘关系,以及创造物的孤独命运。她把自己忧郁的心情融于作品,阴郁的情调贯穿全书。她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碰撞和书中四次对暴风雨的描写,预言了人类变革的来临,把最初的一个恐怖小故事拓展成了一部血肉丰满的小说。
  1818年,玛丽终于完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在此后的近200年中,《弗兰肯斯坦》成了科幻史上的经典,对世界科幻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除了一直被人们传诵之外,还曾14次被改编成电影。小说中那个由许多碎尸拼接而成的“人”—弗兰肯斯坦,成了许多幻想类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怪物。玛丽也因为这一不朽之作,理所当然地成了世界科幻小说的鼻祖。
  (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8年第11期,田宇轩荐)
其他文献
使用手机滤镜  彩色画面中色彩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天气或光线等原因,有时拍出来的色彩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利用手机中的滤镜功能调整色彩或改变画面的氛围。手机中自带的滤镜大多是彩色滤镜,也有一些是情景模式,可以根据想要的画面效果来设置相应的滤镜。  例如,拍摄雪景时,为了表现寒冷的感觉,可以用蓝色调的滤镜;拍摄落日时,为了增添温馨的气氛,可以用橙色的滤镜;拍摄美食时,为了增加食欲,可以用
期刊
高凤林的额头至今留着一个圆形疤痕,他戏称是“天眼”。这是在一次攻坚任务中受的伤。当时,碗口大的砂轮意外破裂,碎渣直接扎进了高凤林的头部。他也没在意,就在厂里的保健站缝合了一下伤口。拆线后,他的额头一直鼓着个大包,一年多也没见好。  1999年,高凤林受邀参加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当时的编导看到高凤林的伤口,就介绍他去北京友谊医院一位自己熟知的外科医生那儿看看。医生本来以为是异物囊肿,拆开伤口才
期刊
画也能预报天气?听来奇怪,但事实上确有其事。这幅画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呕心沥血数年创作的巨幅天頂画《创世纪》。  在这组壁画中,有一幅画除了与其他壁画一样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之外,还是预测天气的晴雨表。如果画中人物服饰的颜色呈艳丽的蓝色,即使当时乌云密布,出门也可以放心地不带雨伞,因为过不了多久,必然会云消雾散、艳阳当空;相反,如果蓝色变成淡红色,纵然当时天气
期刊
因为主演电影《过昭关》,2018年重阳节那天,77岁的河南农民杨太义在平遥影展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最年长的影帝。  《过昭关》是一部乡村公路片。影片中,小学生李翊宁到河南乡下的爷爷家过暑假时,希望能外出旅游。于是爷爷李福长骑着三轮摩托,带他探访几百公里外的老友。沿途风景勾起了老人的回忆,爷孙俩也经历了种种奇遇。  “那我得先‘审阅’剧本,不能毁了我一个老党员的形象。我要是当演员,不能教人学坏
期刊
著名作家周瘦鵑对紫罗兰一直情有独钟。他不仅出版有《紫罗兰集》《紫兰小谱》等著作,还将自家宅院命名为“紫兰小筑”,笔名则为“紫罗兰主人”。在周瘦鹃对紫罗兰的痴爱背后,隐藏着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  1912年,18岁的周瘦鹃执教于上海民立中学时,对务本女校的女生周吟萍一见倾心。他将清淑娴雅、风姿娟然的周吟萍比作洛神。  一次,周吟萍参加校庆演出,饰演新剧中的女主角。她丝丝入扣的表演给台下观剧的周瘦鹃留
期刊
说实在的,若是有人调侃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台上上蹿下跳”,我内心倒是颇有几分得意的。现在怕就怕跳不起来了,那才叫一个悲哀呢。这让我想到了那首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杰作。  我曾以为诗人是悲戚而又无望的,两句诗的重点是在后一句上。但我现在的想法正好相反:“夕阳无限好,句号。”为什么不呢?单就我們这个从事艺术工作的领域而言,今天有多少上了年纪的艺术工作者,不正在意气风发地发
期刊
加上我微信之后,我爹经常给我发一些有关健康的文章链接,还提醒我收看电视里的健康节目。确实,我这个年龄也到了该关注健康的时候了。  可说句实话,我真的看不下去那些节目,尤其是嘉宾、主持人振振有词、唾沫横飞的样子。他们曾说要多吃某些食物,扒拉出原因,竟然是因为食物里有叶绿素—恕我读书少,我只知道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让叶子变绿,除此之外,我从没想象过叶绿素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我逻辑思维能力不行,转不
期刊
一大早醒来,顺手打开微信,只见我妈的头像下,有11个“对方已取消”。一看时间,竟然是在夜里1点来钟。大半夜的这是有什么事?我吓得心少跳了一拍,一个电话给老太太拨了过去。  那头懒洋洋地解释:“没事呀。我只是睡不着,熟悉一下微信的各种功能。”又加上一句:“要是我们心脏有问题,我会打电话通知你的。”然后恶作剧少女一般地笑了半天。  我在家中怒不可遏。  我就知道儿子手贱地给姥姥装上微信教她玩,就不会让
期刊
小说《林海雪原》自发表以來,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在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后更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这样一部充满传奇色彩、读来荡气回肠的文学作品,其初稿当年差点被埋没。  事情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国内出版社不多,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收到的长篇小说稿件堆积如山,由于编辑人手不足,总是难以及时审阅每一部来稿。有一天,年轻编辑龙世辉从稿件登记处随意领走了一部厚厚的稿件,打算在编辑手头的
期刊
明朝景泰年间,一次,兵部尚书陈汝言退朝时,遇到了太子洗马刘定之。陈戏谑道:“你在洗马所供职,每天洗多少马?”刘定之答道:“马厩里的马都洗了,唯独大司馬洗不得。”(按:太子洗马,为太子的侍从官;兵部尚书,别称“大司马”。)  (摘自江苏文艺出版社《大开眼界:1368—1644明朝性情》,睿雪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