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审美情趣培养的途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审美感知和审美鉴赏能力,他们简单地认为影视明星就是美,流行音乐就是美,致使真正的审美情趣“走了样“变了味”。在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文素养”观下,开展学生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程活动体系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
  一、立足基础教材,在直接体验中培养审美情趣
  1.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切实体味语言文字美。文学作品都是由语言文字建构而成的。从总体作用来看,语言文字主要分为“认识性语言”和“情感性语言”两大类。如何把“冰冷文字”转化为“温情对话”呢?这就须要语文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品味语言文字的“温度”和“美感”。比如“水”是一种自然之物,“流水”又是司空见惯现象,然而在《水》中,“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湿润脚板……”通过品析“抚摸”一词,似乎让人看到并能感受到它的温柔母性;在《孔子游春》中,如“哺育”“和顺温柔”“从无惧色”“善施教化”等比喻拟人词,为它注入了令人可观可感的精神和力量,充分显现了“既可言传、又可意会”的美。
  2.通过盘活畫面,引导学生切实体味图文并茂美。凡是入编教材课文,大多配套了形象优美、内容丰富的图画。它们或反映主题,或反映片段,或反映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善于利用、展现和盘活这些画面,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美好情感,从而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比如《月亮湾》,其文字意境都很优美。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有次序地引导他们欣赏“村子与河流、青山与果树、小桥与游鱼、桃花与农田”等多元画面,既可丰富他们对美好物像的感知,又能唤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通过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切实体味思想情感美。“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课文中蕴藏作者丰富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或悲壮,或喜爱或憎恶。语文教师要本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来理解作品内涵,触摸作者情感,从而享受文本的精神内涵美。如《二泉映月》中的第四五两节,讲述了阿炳再次来到惠山二泉,在思绪万千中创作了这一不朽的二胡曲。不仅文字优美动人,而且情感丰富感人。笔者引导学生边听乐曲边读文本,通过朗读、细读、反复读,从而在感悟与体会、想象与交流中切实感受到了阿炳那升腾跌宕的思潮,充分体味到了他那怀念师父、热爱一切的丰美思想情感。
  二、放眼课外生活,在实践创新中培养审美情趣
  1.链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如果说教材和课堂是审美情趣的娇小“缩影”,那么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则是审美教育的正宗“原版”。那无比广袤的天然宇宙、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辉煌的锦绣河山、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往往能给人们以丰富无限的美好享受。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等诗句,充满了自然激情、生活情趣和社会哲理,所有这些物质性资源,都是我们开展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当通过春秋郊游、社会考察、调查研究等多元形式,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外、走进大自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而且有利于他们在身体力行中激发愉悦之感,深化审美情绪。
  2.促进读写互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如对于《所见》一诗,在现代文描述情景基础上,就“牧童捕蝉的经过和结果”进行想象和发挥,从而把之落实在书面习作上。其次,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就四季变化以及自然植物的生命特征进行个性化阅读与感悟。垂柳拂水、池水游鱼、花开花落、落日余晖,以及蚂蚁搬家、燕子低飞、竹节拔高、梅花傲寒,还有“彩虹不再是阳光和雨露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挺立,俨然是北方人的象征”等,这种生命化的理解和感悟,是外在完形和内在情感的相互渗透。赋予事物以生命化的读写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大有裨益和促进作用。
  审美是一种精神需要,是对美好物象的期待和追求。积极开展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活动,既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又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活水源泉所在。
  周小丽,江苏泰州市刁铺中心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阅读可以明智,强化思维,丰富人的情感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为此,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技巧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采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表现人物同样的性格特点可以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发现文章在前后都写孔乙己去酒店喝酒却遭到众人的奚落和嘲笑,表现了孔乙己自欺欺人和死要面子的情景,虽然情
期刊
“门”是汉语中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词,近年来,“门”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即表示某一丑闻或事件,其源头是美国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watergatescan-dal),这个事件发生在
一盏青灯,一杯香茗,一卷古籍飘香。一丝优雅,一阕名曲,一点新绿,一阵花香,一幅青山绿水见于宋词中。我捧着诗集,便融于金戈铁马,雪月风华,让心灵在宋词中穿行,寻觅古人的淡境和绝世才情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长期在应试迷雾笼罩下的语文教育带来了曙光。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如今的语文教育虽然基本上改变了应试教育下满堂灌的教风,增加了语文的味道,同时也多少使语文教育有了更多的可人亮色,但是,从本质上讲,语文教育远没有达到审美的层次,其表征就是:语文教育的那种使人颐养性情、让人幸福快乐、惹人喜欢的天性,并没有真正出现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建议,我们在语文教育中不妨增加一点野性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在质疑探究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开始,质疑探究实际上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质疑生疑,促使学生从教学内容中发现问题,并大胆提问,
期刊
老丁家添了一位新成员,全家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这不,屋子里挤满了人,有孩子的姑姑,伯伯,还有一些乱七八糟关系的人,什么大姑的丈夫的叔叔呀,二姨的妹夫的老表啊,等等等
【摘要】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不仅考验学生的素质,更加拷问教师的能力;不仅是课堂的教,更加是课前课后校内校外的学。各个高校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双语教学模式,实施弹性双语教学。  【关键词】双语教学 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85-02    今年10月23-26号我有幸参加了对外经贸
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了ICAO英语标准的出台对从事飞行英语教学的教师及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并建议通过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教师、编写符合ICAO标准的教材和教学文件、
上小学时,解出一道题,老师会摸摸你的脑袋说;“嗯,未来的科学家。”用几个成语在作文里,会被称赞为小作家。上初中时,解出一道题,老师会说你会考个好大学,写一篇精美的文章会
影视资源作为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代表,其在社会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走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是学生真正认知世界的开始,并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影视资源图文并茂,作为教学的“新宠”逐渐为学生熟知。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影视资源走进课堂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方式,新颖有余自然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影视资源于课堂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更为丰富多彩而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