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立中求和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特色具有共性与个性并存、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多元性与集中性并存、继承性与创新性并存、校本性与社会性并存、地域性与民族性并存等看似对立的特征,但是我们要善于从对立中求和谐,发展各具特色的高等院校。
  关键词: 大学 特色 特征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深入,高等教育市场化、大众化、国际化的趋势日加明显,中外大学之间的竞争如火如荼,为免遭淘汰,大学特色化成为各类高等院校跻身“象牙塔”群的战略之一。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言:“每所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
  一、大学特色及其构成要素
  《现代汉语词典》将“特色”这一概念界定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大学特色即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根据时代的变迁和自身的条件,经过不断地优化、调整、完善而形成的稳定的、独特的、显著的、他人无法比拟和取代的风格。
  在构成要素方面,大学特色是一个由多要素组成的系统结构:定位特色、科研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服务特色、时代特色、专业特色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维持和影响着特色的发挥,每一个要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可能成为标榜高校特色的主力军。
  二、大学特色的特征
  (一)共性与个性并存
  这里所指共性是相对社会上的其他机构而言的:一方面,从本质上讲,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而不是其他——不是公司企业,不是官僚机构,不是一般的文化团体或教育培训机构,是因为大学有着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的一些本质内核[1]。另一方面,从功能上来讲,大学特色不管如何发展,都脱离不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这是高校区别于其他任何公共单位的特色。
  个性是众大学各自拥有的、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征。很显然,与综合类院校相比,诸如师范院校、理工大学、艺术院校、体校、医学院、林业学校、军校、农校、海洋大学等专业院校更容易显示自己的个性,但是同类专业院校之间也都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如东北农业大学的“立足龙江,自强不息,培养新型‘北大荒人’”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铁人”精神;安徽农业大学的“大别山道路,立足安徽,服务区域经济”强调的是服务精神。各综合院校的特色虽然不如专业学校那样一目了然,但是历史传承的特色仍然存在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同的优势及荣誉,如北京大学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兰州大学的“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
  (二)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
  一所大学的特色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知,乃归因于其不变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也正是由于时间与实践的积累,才成就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少我多”的独特魅力。为了同一个目标,历届校长与全体师生共同奋斗努力,一代代人的辛勤汗水维护着这“传家宝”,它不但彰显了学校鲜明的个性,而且体现了“特色”的本质意义。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所大学特色的形成绝非靠生搬硬套一种理论,它是学校全部力量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克服不良因素,发挥独特优势,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不断升华完善的,对特色的打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美国哈佛大学(1636年建校)最初是英国殖民者为了让其后代受到英国式教育,培养神职人员,满足教民们的需要而建立的。但哈佛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参加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并适应社会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坚持独立、自由、合作的办学三原则,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半叶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哈佛特色的形成最为宝贵的经验,就是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锐意改革,以领导教育改革的潮流[2]。
  (三)多元性与集中性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拒绝单一和标准,大学也不例外。成熟的大学特色是鲜明、丰富的和稳定的。就一所大学来说,可以同时在物质形态、组织形态、精神形态诸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专有性或显著性。大学特色的多重性或多元化发展,既能为国家培养个性鲜明的高级专门人才,又能为大学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2]。
  大学特色的集中性指高校在某些方面形成自己独有或专有的优势,并凭此确立其地位和影响,推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各类高校凭借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发展专属于自己的特色:大学目标的特色产生导向力;大学学科的特色产生生长力;大学模式的特色产生发展力;大学环境的特色产生吸引力;大学校长的特色产生感召力;大学教师的特色产生影响力;大学学生的特色产生竞争力[3]。
  (四)继承性与创新性并存
  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说:“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与文化背景,造就了风格迥异的大学[4]。培养人才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质的规定性,人类文明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传承着此项使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传承于19世纪初创立柏林大学的洪堡;大学为社会服务传承于1848年的威斯康星大学。正是这对历史的传承,大学特色才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创新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仍能保持不竭动力的唯一源泉,出奇方能制胜。一味追求“高”“大”“全”,一哄而上全办“研究型大学”不可能成就特色。“一种模式,都往综合化发展,都不断扩大规模,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最终将使很多学校丧失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大学特色的实质就是创新,是在求是基础之上的创新。只要我们自觉树立特色意识,坚持特色创新,就一定能够创出精品,创出名牌,创出大学鲜明的特色[5]。大学特色不只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五)校本性与社会性并存
  校本特色,也可称为学校特色或学校个性特色,它是学校在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生发出来的”[6]。也就是说,这是各所大学自身“成长”的过程,只有它们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斤两,知道在环境改变时应该怎样调整自己,转危为安,或是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将自己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权,发挥自身的特色。
  阿什比认为:“大学像一个有机体,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就环境的角度看,那就是资助和支持大学的社会体系和政治体系。”[7]任何大学都不是封闭的,任何大学特色也不是随心所欲就形成的,它受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只有在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才是被认可的特色。二战前夕德国和日本带有法西斯色彩的军事院校别具特色,但是绝不被人类所容忍,只有顺应社会需要,积极与社会互动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特色。所以,大学特色具有社会性。
  (六)地域性与民族性并存
  一些大学是依托其特殊或典型的地域色彩来标榜大学特色的,如海南大学的“海南意识:热、海、特”,西安科技大学的“发扬‘胡杨’精神,为西部培养矿业人才”。其基本精神是“双向参与,主动适应,良性互动”,基本方式是大学以知识和人才资源为依托,以知识的应用和转化为目的,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不仅如此,大学为地方服务,不只是为满足社会需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互动,双赢”[1]。
  大学特色的民族性,毋庸置疑,就是指大学的特色融合本民族的的历史文化,反映本民族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大学首先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专业户,换言之,正是要传播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才有了学校这样一个场所。只有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大学,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特色,为世界高等教育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8]。
  三、结语
  大学特色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积淀,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是传统和特色的薪火相传,体现着大学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的完美统一[9]。总高校特色的特征看似对立,但是在对立中我们能发现其和谐的成分。总之,大学特色的养成不宜刻意追求,但要有意积累;不要只忙于应对,但需持续积淀;不能忽视新芽,但求老树新发;不计一时之功,但多凝练取精[10]。
  
  参考文献:
  [1]肖海涛,向春.论大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2]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2.
  [3]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3.1.
  [4]闵春发.一流大学应该是特色大学[DB/OL].学术批评网,2002-04-10.
  [5]胥青山.试论大学之特色[J].中国电力教育,2002.7.
  [6]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7]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14.
  [8]李泽,薛成龙,唐拥华.大学办学特色之我见[J].(人民大学)高等教育,2001.11.
  [9]宋旭红.哈佛与耶鲁:大学特色生成与发展的两种不同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
  [10]杨承运.谈大学特色的养成[J].中国大学教学,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家庭教育为切入口,就“小大人”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小大人”现象对幼儿带来的伤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避免造成幼儿心理早熟的措施,以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莫揠苗助长,应当尊重孩子,让孩子享受应有的权利和自由。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小大人 心理早熟    一、引言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
摘 要: “特提”类副词性关联词语即汉语的“尤其是”、英语的“especially”、法语的“surtout”和日语的“ことに”在句法位置和不同语义关系下的语用效果和用法形式不同。研究发现: (1)日语的“ことに”与其连接小句的谓语和中心语成分相距最远,强调效果弱;(2)日语的“ことに”与前面连接成分中间隔有格助词,强调密集度下降;(3) 法语的“surtout”在不同语义条件关系下,具有不同于
本文试以剧中男女主角为中心,从男性场域的无心进入与女性意识的被救,男性遭遇性别伪装被蒙蔽的情感表达,在性别力量博弈下女性形象变迁和两性生活空间重构,男性推动下对女性身份的修补和鉴别,男性中心标准的荫庇与女性解放的迷途等方面来实现女性主义多维路径的探讨。  一、 性别附属的隐忧与女性的非自主觉醒  剧集开篇出场的金允熙女扮男装在借书房替人抄书为生,以照顾母亲和生病的弟弟,女扮男装是她不得已的伪饰,当
林玲(浙江电视台):2019年9月,张华胜在展览作品集自序中写道:“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艺术院校,大多以苏联的俄罗斯体系教学,俄罗斯绘画是我们吃的‘第一口奶水’。俄罗斯绘画的扎实厚重、色彩凝练,影响了我们一生的审美取向。在那个特殊年代,各自凭借自身的天赋,掌握了较强的素描、色彩功底和造型能力。这使得我在转型中国画的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中西互融的美学理念和审美取向。不由自主地追求传统的‘中国画笔墨’
[摘要]《生活秀》是—部蕴涵深刻同时又极具商业价值的小说。主人公来双扬艰辛的生活经历,感动过无数的读者。物质危机,精神困惑和生存体验似一条人生曲线记录了主人公成长的轨速,从中可以透视出其美学意义。  [关键词]物质危机 精神困惑 生存体验 民族精神    《生活秀》是当代女作家池莉的又一成功之作。广为流传,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并纷纷获得大奖,而传媒的反馈也纷至沓来,赞誉之词不绝于耳,这是池莉继《来
摘要 《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功在于准确的栏目定位、恰当的选题以及新颖的表现手法。《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有其更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是电视文化和电视“神话”的一种象征。  关键词 《百家讲坛》 电视传媒 电视文化    前言    当《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超级女声》等综艺选秀类节目在我国如火如荼开展之时,一个起初并不起眼的文化类栏目却在人们的不经意中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摘要 《自由作家》(Freedom writers)是07年伊始由好莱坞制作的又一部都市师生题材的影片,与好莱坞一贯的大片相比,这也许算不上一部巨作,然而好莱坞却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佳绩。依然是“问题学生”对“菜鸟老师”这种老掉牙的情节,但却在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HilarySwank的演绎下,焕发出异样的光彩。有一群叫“自由作家”的年轻人,他们记叙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日记,日记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西作品中“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分析比较,展现出两部作品的人性观点的侧重点,并对两部作品的人性观的融合点进行阐述。同时,从作品的比较研究中说明中西方感性与理性的不同的文化理念,进而指导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意志战胜先天的“恶”,寻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关键词: 《西游记》 《神曲》 人性 性善论 性恶论  一、引言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人物的历程属于“乐感文化,反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李善注《文选》(简称李注)引《尔雅》原文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李注引《尔雅》原文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引文字与原文完全相同,二是与原文不尽相同。“不尽相同”是因为所引文字与《尔雅》有出入,这些出入有的仅是文字上有差异,对意义毫无影响,而有的则导致意义上的差异,使得李注的引文与今本《尔雅》有根本性的不同。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研究李注引《尔雅》与《尔雅》原文在字际关系(通假、同源、异
[摘要] 《闯关东》剧情音乐的成功,得益于中西乐器的特质与剧情内容的有机融合。而这种融合又体现了各自文化精神在剧情中巧妙的运用,西方音乐理性、冷静、富于哲理,中国音乐炽热、感性、富于神韵,二者在该剧中可谓是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关键词] 《闯关东》 音乐 文化 西方 中国 乐器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52集长篇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以下简称《闯》),以其庞大的演员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