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困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在2019—2020年,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考察。
他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这是一个贫困村。他详细了解了那里精准扶贫的情。他表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江西是革命老区,也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实现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这是总书记十分关注的一件事。
2015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西工作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三个着力”中的第一个便是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他嘱咐江西各级干部一定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
而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很关心和支持江西的扶贫工作。
早在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是在习近平的亲自关心推动下促成的。他在江西代表团说,2011年,当他看到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规划草案时,很快就给予了批示。
但江西革命老区,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仍十分繁重艰巨。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表示,他们将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革命老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经济周刊》:贫穷是社会的伤疤,减贫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
鹿心社: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地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实施了一大批扶贫工程和扶贫项目,我国有6亿多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扶贫开发已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
从发展时期来看,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通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剩余的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中国经济周刊》:作为革命老区,江西所面临的脱贫任务是否十分艰巨?
鹿心社:革命老区仍然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江西是革命老区,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截至2015年,全省仍有204万贫困人口;2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7.5%。贫困地区条件差、发展难度大。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环境差、发展水平低的深山区、库区、湖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加快老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繁重艰巨。
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我们把革命老区列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让老区群众过上好日子,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经济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江西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鹿心社: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革命老区建设,2011年颁布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掀开了老区发展新篇章。江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搬迁移民、“雨露计划”培训、贫困村庄整治等扶贫工程,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2015年当年全省减贫72万人,25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0元,增长12%,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我们提出举全省之力,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为重点,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困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在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成果,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是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开发也难以持续。我们根据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培育“龙头”企业,让贫困农户获得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培育特色生态农业,重点建设果业种植加工、优质生猪及肉制品生产加工、草食畜禽产业、有机山茶油、蔬菜和花卉苗木“六大基地”。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生态、红色、乡村、休闲“四大旅游”,使其成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是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扶贫。通过采取就近搬迁安置、跨区域安置、县域内统一协调安置、依托工业园区安置等模式,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是打好保障扶贫攻坚战。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群众,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扶贫。
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各项救助制度。
《中国经济周刊》:据我们了解,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叶坪乡朱坊村是您的扶贫联系点,精准扶贫之后,这些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鹿心社:通过精准扶贫,洁源村发生很大的变化。到那里你会看到,昔日破旧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
的是一幢幢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的村民新居。通过村民的共同努力,产业发展了,村庄变美了,生活改善了。洁源村是一个扶贫示范点,一些经验和做法需要总结。 而为了做好朱坊村的精准脱贫工作,我们全力打造“六个一”的扶贫作战机制,即一间精准扶贫工作室、
一张精准脱贫作战图、一张精准扶贫卡、一个精准扶贫档案袋、一组精准帮扶措施、一套精准帮扶机制。通过“六个一”的精准帮扶举措,2015 年朱坊村已脱贫32 户、148 人。
实现脱贫后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加快发展,促进村民持续增收。为此,我们未来还要发展更多致富产业。
扶贫体制:省负总责、部门配合、市级协调、县为主体
《中国经济周刊》:推进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扶贫机制等制度层面,江西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取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鹿心社:首先是落实工作责任。坚持省负总责、部门配合、市级协调、县为主体的领导体制和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级责任,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约束的“指挥棒”作用,引导贫困县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财力以及各类资源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
其次是实行动态管理。按照“鼓励摘帽、政策保留”的思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建卡和动态管理,完
善进退机制,使已脱贫者及时退出、真贫困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帮助,坚决杜绝“戴着贫穷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建立精准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测和评估,确保项目质量、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
第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
投资兴业、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贫困地区和扶贫项目的信贷投放。
第四是坚持内外兼修。承接好中央的扶持政策,推动重大政策落地,推动中央部委对口支援深度对接,使
对口援建地成为国家部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发挥受援地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发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独特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振兴发展的“造血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开展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激发振兴发展活力的“造血机制”,让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考察。
他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这是一个贫困村。他详细了解了那里精准扶贫的情。他表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江西是革命老区,也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实现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这是总书记十分关注的一件事。
2015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西工作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三个着力”中的第一个便是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他嘱咐江西各级干部一定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
而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很关心和支持江西的扶贫工作。
早在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是在习近平的亲自关心推动下促成的。他在江西代表团说,2011年,当他看到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规划草案时,很快就给予了批示。
但江西革命老区,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仍十分繁重艰巨。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表示,他们将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革命老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中国经济周刊》:贫穷是社会的伤疤,减贫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
鹿心社: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地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实施了一大批扶贫工程和扶贫项目,我国有6亿多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扶贫开发已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
从发展时期来看,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通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剩余的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中国经济周刊》:作为革命老区,江西所面临的脱贫任务是否十分艰巨?
鹿心社:革命老区仍然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江西是革命老区,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截至2015年,全省仍有204万贫困人口;2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7.5%。贫困地区条件差、发展难度大。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环境差、发展水平低的深山区、库区、湖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加快老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繁重艰巨。
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我们把革命老区列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让老区群众过上好日子,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经济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江西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鹿心社: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革命老区建设,2011年颁布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掀开了老区发展新篇章。江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搬迁移民、“雨露计划”培训、贫困村庄整治等扶贫工程,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2015年当年全省减贫72万人,25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0元,增长12%,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我们提出举全省之力,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县为重点,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井冈山市等有条件的革命老区贫困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在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成果,现行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是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撑,贫困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开发也难以持续。我们根据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情况,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培育“龙头”企业,让贫困农户获得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培育特色生态农业,重点建设果业种植加工、优质生猪及肉制品生产加工、草食畜禽产业、有机山茶油、蔬菜和花卉苗木“六大基地”。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生态、红色、乡村、休闲“四大旅游”,使其成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是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扶贫。通过采取就近搬迁安置、跨区域安置、县域内统一协调安置、依托工业园区安置等模式,稳步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是打好保障扶贫攻坚战。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群众,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扶贫。
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各项救助制度。
《中国经济周刊》:据我们了解,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叶坪乡朱坊村是您的扶贫联系点,精准扶贫之后,这些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鹿心社:通过精准扶贫,洁源村发生很大的变化。到那里你会看到,昔日破旧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
的是一幢幢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的村民新居。通过村民的共同努力,产业发展了,村庄变美了,生活改善了。洁源村是一个扶贫示范点,一些经验和做法需要总结。 而为了做好朱坊村的精准脱贫工作,我们全力打造“六个一”的扶贫作战机制,即一间精准扶贫工作室、
一张精准脱贫作战图、一张精准扶贫卡、一个精准扶贫档案袋、一组精准帮扶措施、一套精准帮扶机制。通过“六个一”的精准帮扶举措,2015 年朱坊村已脱贫32 户、148 人。
实现脱贫后更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加快发展,促进村民持续增收。为此,我们未来还要发展更多致富产业。
扶贫体制:省负总责、部门配合、市级协调、县为主体
《中国经济周刊》:推进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扶贫机制等制度层面,江西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取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鹿心社:首先是落实工作责任。坚持省负总责、部门配合、市级协调、县为主体的领导体制和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级责任,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约束的“指挥棒”作用,引导贫困县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财力以及各类资源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
其次是实行动态管理。按照“鼓励摘帽、政策保留”的思路,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建卡和动态管理,完
善进退机制,使已脱贫者及时退出、真贫困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帮助,坚决杜绝“戴着贫穷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建立精准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测和评估,确保项目质量、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
第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
投资兴业、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贫困地区和扶贫项目的信贷投放。
第四是坚持内外兼修。承接好中央的扶持政策,推动重大政策落地,推动中央部委对口支援深度对接,使
对口援建地成为国家部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发挥受援地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发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独特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振兴发展的“造血系统”。推进改革创新,开展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激发振兴发展活力的“造血机制”,让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