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世界遗产的特征与启示—r—基于国际案例的分析

来源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景观类世界文化遗产理论和实践领域,由中国主导的国际世界遗产研究和实践有限.在自古以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影响下,中国大地上竖立着众多实质上的文化景观,但是体现在书本上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有机演进的景观的研究更少,专门针对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的研究目前几乎为空白.因此,文章立足分析国际上关于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的研究文献,对该领域中文较少的知识进行补充,并且对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的国际定义和发展脉络进行总结.根据教科文官方网站,文章选择了12个比较典型的国际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分析遗迹被选为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的原因、突出普遍价值(OUV)与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的关系、完整性与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的关系、真实性与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的关系.文章首次从中国视角提出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认定的3个层级,希望能对中国有机演进遗迹类文化景观研究给予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保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示范中心验收后时代的主要任务,也是高校实践育人、创新育人的重要保障.从学生满意度视角出发,构建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含条件环境、管理模式、实验教学、培养成效、服务质量等5个维度25个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示范中心重要性和满意度量表,结合N大学实证调查数据,使用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象限分析法得出培养成效、服务质量等维度是影响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揭示示范中心必须从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资源等方面加强建设与管理,从而提高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数据,采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和HLM模型测度并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城市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较低,仅为46.05%.在需求侧,提升教育程度、参加技能培训、改善居住环境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在供给侧,教育程度高、进入城市早、省内迁移、具有相对固定居所和基本社会保障的农民工市民化供给更强.第二,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因城而异,城市异质所导致的市民化差异高达30.22%.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空间生产实践,推动大运河文化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通过“热”回忆实践促成空间表征传达,构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该逻辑实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有效连结.秉持空间正义性原则,推动文化记忆和空间生产的互促与同构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据此提出大运河国
近代以来,受水旱天灾、兵燹破坏以及客民垦殖的影响,浙西水利遭受严重破坏.清末新政实施后,清政府鼓励地方实行自治,乃有设立浙西水利议事会之提议.议事会筹设过程中围绕水利治权、经费来源即有激烈争论.议事会成立后,为统筹地方水利工程,完善了组织框架和工程议决制度,力图处理好自治组织与政府权力的关系,为浙西水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统一水利行政,浙江省设立了水利局,强化了政府的水利主导权,并通过对议事会章程和相关制度的修订,削弱议事会的权力,使其逐渐融入以政府为主导的水利行政体系之中.浙西水利
牛河梁遗址是大型祭祀类遗址,距今5000~55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牛河梁遗址群中发现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标志性建筑是红山文化研究的重点.热河生物群是重要的中生代陆地湖泊相生物群,是世界级的化石宝库,为现生生物界的主要类群,如哺乳动物、鸟类及被子植物等起源或早期演化分异提供了直接的化石证据,该群落在牛河梁地区有广泛的地层分布.文章通过分析牛河梁遗址发掘保护现状、热河生物群研究与化石产地保护情况,初步阐释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存与热河生物群的遗产价值,认为这一地区同时具有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价值,牛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学界因过于追捧20世纪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而疏于开垦19世纪西方文学这片肥田沃土,比如对至关重要的19世纪文学思潮,就存在着学理认知上的系统误判或误读.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与本土之文学理论及现当代文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很有必要从人学逻辑、审美现代性和关系辨析等多重路径,对这一时期的六大文学思潮作反思性、系统性、整体性阐释,揭示其本原性特质和彼此间之内在联系以及与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勾连.“重返”西方文学的19世纪,重新阐释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不惟有助于我们达成对19世纪西方文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斯帕斯亚阶的巢湖动物群,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之后三叠纪生物复苏过程中的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巢湖动物群以巢湖龙为优势类群,以其他原始鱼龙类、鳍龙类、鱼类、牙形动物、菊石、节肢动物等伴生为特色,其化石资源数量丰富、保存精美,既在地球生命-环境演变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又在科普教育和旅游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申报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的深厚潜力.
南漳-远安动物群发现于中国湖北远安鹰子山—南漳古井一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上部,主要特点为含有大量形态特异的湖北鳄类化石.南漳-远安动物群因产出数量丰富且保存精美的化石资源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旅游开发价值.它代表了三叠纪早期海生爬行动物下海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生物演化过程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符合《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中所规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应满足的标准.因此南漳-远安动物群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力.
在西南山地多民族杂居地区,家屋既因族群交往交流而逐渐“交融”,也受到国家与地方互动关系的影响.家屋变迁以物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横、纵两种社会关系的变化,因此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文章聚焦桂东北金江河流域、曾经分属两邑的瑶、壮家屋,在区域社会史的脉络中,梳理各个历史阶段二者在楼居形式与房间排布的变迁过程,探索多维度分析手段对于遗产价值阐释的贡献.
文章综合文物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等视角,通过辨析文物年代属性与当代坐标、实体空间与功能空间、当代功能与权属性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含义,构建文物属性及相关文物价值、功能和效益概念链,以期融合价值认知和价值实现,形成文物认知、保护利用和管理治理的多方对话基础.多方既指多学科,也指文物客体和主体的多重关系.在本体论上,文物属性包括时间维、空间维和性态维.文物价值加入人作为主体的认知要素,超出本体论范畴,是文物属性的延伸.文物功能通过主体对文物的使用,实现文物价值.通过逻辑关系和治理关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