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作品介绍导入方式探微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udboy_linux_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对作家作品介绍这种教学导入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理论性逐步增强、从整体研究到整体与局部研究并存、由简单到深入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1979-1984年,这是我国学者对作家作品的介绍研究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94—1999年,这是我国学者对作家作品导入研究的第一次繁荣阶段。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推进,我国学者步入了对作家作品介绍研究的第二次繁荣阶段。这恰恰也和语文教学导入环节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出现的时间相重合。
  在简单回顾作家作品介绍研究的时间脉络后,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国内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一、作家作品介绍的定义
  
   关于作家作品介绍的定义,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有以下三种。
  1.非文本说
  “非文本”说是高永贵、罗先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介绍背景知识》一文中提到的观点。非文本说认为,所谓背景知识,就是作品本文外的一些与本文紧密相关的知识,如现实背景、文学传统、文学观念等,即非本文。非文本说是从接受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的,它承认非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但并不把背景知识的介绍看做是文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同时它的内涵相对比较抽象,没有具体指出背景知识到底包括哪些方面。
  2.作品与作者介绍的背景说
  “作品与作者介绍的背景说”是张隆华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作品时代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与作品内容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以及有关事件等。作者介绍一般包括生平事略、阶级地位、思想特点、文学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思想局限性,以及创作本文的思想倾向等。作者与作品时代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两方面的介绍可以结合起来。这个定义明确指出背景的介绍应该包括作家的背景介绍和作品的背景介绍两大方面,并且强调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重要性。
  3.背景介绍法
  “背景介绍法”是王世群在《中学语文教学艺术100招》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是作为语文教学导入法的一种方法提出的。背景介绍法,指在教学开始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没有传达出来的信息,介绍文章中涉及的或没有涉及的一些内容,如作者的身世背景、作者的逸闻趣事、作者的影响成就等,以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的一种方法。这种说法很明显将作家作品的介绍定义为一种补充性质的方法。
  
  二、作家作品介绍的地位
  
  关于作家作品介绍的地位,几乎所有研究这一问题的研究者都达成一项最大的共识:作家作品介绍在课堂教学中是相当必要而且重要,但只是一个辅助的教学环节。受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大概这种地位在常规教学中也不会有改变。相对于教学过程而言,毕竟作家作品介绍只是语文教学导入方法中的其中一种,而语文教学导入也不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就教学内容而言,这个导人的小环节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尽管这种时间限制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如果用超过5分钟去处理这个环节,就会挤压课文部分的教学,从而对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压力。如果在导入环节使用的不只是作家作品介绍这种方法呢?可想而知作家作品介绍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三、作家作品介绍的作用
  
  关于作家作品介绍的作用,众说纷纭,但很多研究者都是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某一种作用。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小结以下几种最有影响力的说法。
  1.人格熏陶说
  “人格熏陶说”是从语文的人文性来进行思考的,把语文教学与德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观点认为:“好的作者介绍常常能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的艺术境界之中去,使学生受到课文作者人格美的熏陶,汲取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益的精神力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主旨,感受到文品和人品统一的重要。”这里包含了两种教育,一种是通过作家本身高尚的精神品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一种是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品格光辉和健康向上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品德陶冶。
  2.桥梁说
  这种观点认为作家作品介绍是读者窥探作者主观世界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了解作品,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文章的内涵。“既然文章是特定个人写作的,是特定时代的反映,那么了解生平背景,可以既看到它的正确、积极的一面,又可以看到它不足、消极的一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更客观地评价文章的价值。”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历史传统的观点,其理论基础建立在接受美学和文学批评上,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3.激发兴趣说
  学生对一个陌生的作家或一部陌生的作品,多多少少会有一种想了解其相关信息的欲望。当作家作品介绍满足了他们的这个欲望后,他们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成为他们学习课文的强烈动机。动机强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激发兴趣说中有两个观点值得注意:一个是紧紧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好奇心理在中学生身上尤为突出,教师要紧紧抓住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珍闻逸事,吊起学生的胃口,称之为猎奇。这实际上就是对好奇心理的满足,是对作家作品介绍的内容选择上给予指引。另一个是穿插的作用。孙春成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里指出了穿插的第一种作用:“穿插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为作家作品介绍的形式提供了思考。
  4.集中注意力说
  这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观点。上课伊始,如何摆脱课间休息时的放松状态,如何让学生放下对刚刚结束的上一节课的学科的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学习当中,是上课的首要任务。作家作品介绍无疑是一方理想的调剂。孙春成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里指出了穿插的第二种作用:“穿插能调节课堂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对单一任务的注意程度最大不超过15分钟。如果要学生40分钟都全神贯注去关注课文的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当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作家作品介绍无疑是一支有力的强心针。
  5.活跃课堂气氛说
  如果说集中注意力是保证任务的完成,那么活跃课堂气氛就是锦上添花。上课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艺术盛宴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陶醉在享受的气氛当中,是每一位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都必须深思的问题。作家作品介绍是一种有力的手段。
  6.扩大知识面说
  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和作家作品介绍的内容密切相关。作家的字、号、年代、籍贯、国度及生平事迹,还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将这些知识日积月累地传授给学生,是学生厚实的知识的阶梯。“穿插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些作家作品的知识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论据。长期浸淫,学生的思维将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作家作品介绍的内容   
  作家作品介绍的内容是作家作品介绍中的核心问题,没有适当的介绍内容,其定义、地位、作用等都只是空谈。那我们可以介绍些什么呢?
  1.写作的历史背景
  写作的历史背景应该包括作品创作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和概况,造成他们对课文内容上的一种悬念,抖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治和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动乱年代的文学创作显得异常地汹涌澎湃。了解作品创作时的政治背景,可以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方向。文史不分家,学习文学就要提高自身的史学修养,作家作品介绍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作者的生活背景
  如果说掌握历史背景是宏观的,那么掌握作者的生活背景则是微观的。讲解课文始终是对茫茫文学宝库中的个别珍品进行研究,因此对作品的解读除了建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的高度上,也必须深入到个体研究的深度里。当然,个人的生活背景也应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个人背景资料。
  3.作者的文学背景
  如果介绍某一作家,只是介绍完该作家的政治面目、经济状况、军事背景就了事,总让人产生一种欲了解作品的真正面目却又有若即若离的感觉。因为,作者的生活背景只是了解作品创作的间接背景,而真真正正与作品创作直接相关的应该是作者的文学背景。包括人物轶事、作家成就、写作风格、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等。向学生介绍这些,除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起学习课文的兴趣以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把这些资料与了解课文的主旨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思维模式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确立,思维方法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4.作品的文学背景
  除了对作者个体的信息要关注以外,作品的个体信息也不能忽略。作品的文学背景包括作品的成就、创作风格、归属的文学流派等。了解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崇敬心理,使他们向高一级的目标、正确的方向学习,自然而然地对作品产生了兴趣,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五、作家作品介绍的原则
  
  在谈论作家作品介绍的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介绍的原则,以便更好地选择介绍的内容,配以适当的介绍方法。
  1.注意对象
  (1)注意作者和作品。首先,教师应该做到胸中有作者作品。胸中有作者作品是做好作家作品介绍的一个前提。其次,把握介绍的尺度。对于具体的文本及其作者,到底介绍不介绍、介绍哪些方面,这些都是关于介绍尺度的问题。
  (2)注意学生。首先要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有所认识。成长阶段的学生,思想水平呈现持续的阶段性的向上发展的规律。教师在介绍作家作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做到“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认识水平,择其要介绍”。既不要拔高,将学生无法理解的作家作品的知识强硬地灌输给低年段的学生;也不要简单化,将学生完全可以理解的作家作品的知识草草介绍收场。两者都会减低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有所侧重
  上述的“注意对象”和这里“有所侧重”都属于关于选择的问题。“注意对象”是因人而作出选择,“有所侧重”是因资料的价值而作出选择。对这个方面的研究,我国的研究显得零散、不够全面。比较集中的两种观点是:一要注意选取重大的历史事件,二要注意选取突出的感人言行。如果按照前文所提到的作家作品介绍的内容来分类,两者同属作者的背景,前者属于作者的历史背景,后者属于作者的生活背景;前者侧重扩大视野,提高审视作品的高度,后者侧重对学生人格教育的熏陶。
  3.介绍背景的最佳时机
  除了对象需要选择、资料的价值需要选择外,介绍的时机同样需要选择。在研究中,这是相对比较活跃的板块。整个最佳时机的研究呈现由单一到全面、由简单到深入、由单独到整合的特点。目前,达成共识的四个基本时机分别是:课前介绍(导入式)、课中介绍(插入式)、课后介绍(补充式)、分散介绍(分散式)。这四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有相当部分研究者将四个环节和其他知识整合起来研究。例如,有的研究者将介绍时机的依据建立在介绍的内容上:“与扫清理解全篇课文妨碍有关的背景,可安排在讲读前;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背景,可安排在讲读中;能够使课文内容得到拓展延伸的背景,可放在讲读后。”
  4.避免程序化
  目前,我国语文课堂教学对作家作品介绍的程序化现象比较突出:对内容不加选择,千篇一律地介绍作家的地位和大事;或对介绍的形式不思变通,千篇一律地采用讲解式。避免作家作品介绍的程序化,关键是在对课文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介绍的内容、形式、时机和课文的内容相契合,让作家作品介绍成为课文讲解过程中的有机部分,让作家作品介绍成为课文讲解的有力的辅助手段。
  
  六、作家作品介绍的方法
  
  1.直接讲解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作家作品介绍的方法。直接讲解,即讲授人直接将有关的作家作品知识不加修饰地告诉给听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缺点都相当地突出,一方面可以直截了当、清晰明了地解释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课堂气氛呆板、沉闷。
  2.学生讲解法
  学生讲解法是相对于直接讲解的一种方法,是讲解的主体变成讲解的客体,讲解的客体同时又是讲解的主体的一种方法。完整的学生讲解法应该包括三个必要的步骤:第一,讲解前的布置工作。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例如翻阅资料、上网查找等)去寻找相关作家作品介绍的资料。第二,课堂讲解环节,即学生在堂上展示自己或小组搜集到的资料并进行口头讲述。这个环节,教师需要控制好讲解的人数和时间。第三,即时的讲解点评。此时,教师虽然不是讲解的主体,但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而言,还是充当着主导的角色,因此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包括资料的价值、介绍的技巧、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点评。此举可以避免该环节变得放任自流,同时使学生在讲解中得到进步。
  3.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即教师讲述一些与作者、作品有关或与课文中某些内容有联系的故事,引入新课。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故事导入是有选择性的,所介绍的故事要与作者、作品或课文中某些内容有关联。如前文所述,大多数学生都有好奇心理,而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故事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中去,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4.外引内联法
  这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孙春成提出:“语文课要上得生动活泼,实实在在,既挥洒自如,又紧扣课文,既激发兴趣,又培养能力,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搞好‘外引’……所谓‘外引’,就是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引述课文或课本之外跟所讲内容有关的知识或事例,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又说:“所谓‘内联’,就是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把过去学生学过的有关知识适当地联系起来,综合一下,梳理一下,使‘这一方面’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外引内联既是一枚方向标,它引导教师应该准备哪些作家作品介绍的知识,又是具有概括性的作家作品介绍的方法。至于采用那种具体介绍方法,则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有不少教师在“内联”上别出心裁,比较突出的有“连缀作品名称”。例如,介绍冰心的作品时可以这样:“结束《小学时代的生活》,进入《中学时代的生活》,《奇遇》《多情的米子》,我便堕入《初恋》。父亲知道后《没收信件》,为逃避家长的管教,我们《出发》了,一路上屡遭《敲诈》,在《饥饿》中,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恐怖之夜》。《归来》后《被母亲关起来了》,面对《铁窗外的阳光》,我流下了《不自由的泪》。多亏《海滨故人》的劝导,经过《爱与恨的争斗》,觉醒之后,我不禁长叹《这该不是梦吧》!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这样的导入,条理清新,新奇有趣,印象深刻。
其他文献
实验教学创新途径很多。如: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高职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等
信息化时代与工业化时代不同,它需要的是全面且又具有自己强项的人才,这就要求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多元化人才.多元智能理论正好为我们开展灵活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确立了理论指
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产生活中,数学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阶段是数学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因此要求老师不仅在教学中教好课本中的知识,更要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数学思
<正> 创建爱婴医院,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护理,是贯彻《母婴保护法》,保护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基层工作。1985年以来,我院在开展家庭护理,帮助产妇康复,提高母乳喂
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核心.听证制度适用于高校管理有着显明的依据.高校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重大改革举措以及关系到教师、学生权益的奖惩决定等,都有必要经过听证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用户的实际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逐渐向主动
中职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这是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情景
在高中阶段,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今后全方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