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的特异功能
文刘学明
以诗谢客不少作家怕人打扰,特别是上门聊天没完没了。老作家端木蕻良先生上世纪40年代在广西桂林时,曾在住房门口贴了一首诗:“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原来此诗委婉曲折地表露了杜门谢客之意:埋头写作像热恋那样痴情,无暇和一些爱东拉西扯的闲人作长谈,希望这类登门拜访的人多加体谅,不要总是前来打扰。
以诗却职1930年张学良在北京时,喜读张恨水的小说。赵四小姐建议少帅聘作家来帅府任闲职。张学良便派副官带亲笔信前往,邀请张恨水当秘书。张恨水以只会写小说,不懂军事政治为由,复书婉谢。赵四小姐还不甘心,便挑了一把少帅喜欢的扇子,派人去向张恨水求点笔墨。张恨水见扇面画的是燕子和花木,就在上面题诗一首:“少帅隆情嘱出山,书生抱愧心难安;堂前燕子呢喃语,懒逐春风度玉关。”张学良收到这题诗的扇子后,明白了张恨水的心意,就不再勉强他了。
以诗减税香港回归前,四川农学院留法博士李华经过几年努力,终于使中国葡萄酒打入法国市场。可是从香港转口时,港方提出按规定土酒征80%的关税,洋酒征300%的关税,中国的葡萄酒属洋酒,要按洋酒标准征税。李华得知后,立即吟诵了唐代王翰写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指出:这首诗充分说明中国唐朝就能生产葡萄酒了,距今已有1000多年。英、法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恐怕要比中国晚几个世纪吧。这番话驳得港方无言以对,只好承认中国葡萄酒按土酒标准征税。
张打油与打油诗
文许献雄
据传,张打油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不讲究什么格式,但通俗易懂,人称“打油诗”。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张打油诗兴大发,便在县衙门的外墙上写了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县官一看,生气了,派人把张打油抓来训斥。张打油上前作揖说:“大人,我张打油虽然喜欢胡诌几句诗,但也不会写这种低劣的诗呀!不信,当面试试!”
当时,恰好有人前来禀报:“南阳城被黄巢起义军围困。”于是,县官说:“就以此为题吧!”
张打油略一思索,脱口吟道:“天兵百万下南阳。”县官一听连忙说:“好,好,有气魄!”
张打油又念了第二句:“既无救援也无粮。”县官说:“果然跟墙上的诗不一样。再往下念吧!”
张打油一口气念了下面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叫娘的叫娘!”
大家听了不禁哄堂大笑,县官也笑得捧着肚子说:“算了,算了,这一回饶了你!”从此,“打油诗”也就更加出名了。
容易读错的姓
周科(辑)
“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折”姓,读“舌”,不读折旧的“折”。“单”姓,读“善”,不读单位的“单”。“舍”姓,读“设”,不读舍己的“舍”。“查”姓,读“扎”,不读查找的“查”。“解”姓,读“谢”,不读解放的“解”。“繁”姓,读“婆”,不读繁荣的“繁”。“华”姓,读“化”,不读中华的“华”。“么”姓,读“腰”,不读什么的“么”。
文刘学明
以诗谢客不少作家怕人打扰,特别是上门聊天没完没了。老作家端木蕻良先生上世纪40年代在广西桂林时,曾在住房门口贴了一首诗:“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原来此诗委婉曲折地表露了杜门谢客之意:埋头写作像热恋那样痴情,无暇和一些爱东拉西扯的闲人作长谈,希望这类登门拜访的人多加体谅,不要总是前来打扰。
以诗却职1930年张学良在北京时,喜读张恨水的小说。赵四小姐建议少帅聘作家来帅府任闲职。张学良便派副官带亲笔信前往,邀请张恨水当秘书。张恨水以只会写小说,不懂军事政治为由,复书婉谢。赵四小姐还不甘心,便挑了一把少帅喜欢的扇子,派人去向张恨水求点笔墨。张恨水见扇面画的是燕子和花木,就在上面题诗一首:“少帅隆情嘱出山,书生抱愧心难安;堂前燕子呢喃语,懒逐春风度玉关。”张学良收到这题诗的扇子后,明白了张恨水的心意,就不再勉强他了。
以诗减税香港回归前,四川农学院留法博士李华经过几年努力,终于使中国葡萄酒打入法国市场。可是从香港转口时,港方提出按规定土酒征80%的关税,洋酒征300%的关税,中国的葡萄酒属洋酒,要按洋酒标准征税。李华得知后,立即吟诵了唐代王翰写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指出:这首诗充分说明中国唐朝就能生产葡萄酒了,距今已有1000多年。英、法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恐怕要比中国晚几个世纪吧。这番话驳得港方无言以对,只好承认中国葡萄酒按土酒标准征税。
张打油与打油诗
文许献雄
据传,张打油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不讲究什么格式,但通俗易懂,人称“打油诗”。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张打油诗兴大发,便在县衙门的外墙上写了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县官一看,生气了,派人把张打油抓来训斥。张打油上前作揖说:“大人,我张打油虽然喜欢胡诌几句诗,但也不会写这种低劣的诗呀!不信,当面试试!”
当时,恰好有人前来禀报:“南阳城被黄巢起义军围困。”于是,县官说:“就以此为题吧!”
张打油略一思索,脱口吟道:“天兵百万下南阳。”县官一听连忙说:“好,好,有气魄!”
张打油又念了第二句:“既无救援也无粮。”县官说:“果然跟墙上的诗不一样。再往下念吧!”
张打油一口气念了下面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叫娘的叫娘!”
大家听了不禁哄堂大笑,县官也笑得捧着肚子说:“算了,算了,这一回饶了你!”从此,“打油诗”也就更加出名了。
容易读错的姓
周科(辑)
“干”姓,读“甘”,不读干部的“干”。“行”姓,读“形”,不读银行的“行”。“应”姓,读“英”,不读应酬的“应”。“仇”姓,读“求”,不读仇恨的“仇”。“区”姓,读“欧”,不读地区的“区”。“任”姓,读“人”,不读任务的“任”。“朴”姓,读“瓢”,不读朴素的“朴”。“折”姓,读“舌”,不读折旧的“折”。“单”姓,读“善”,不读单位的“单”。“舍”姓,读“设”,不读舍己的“舍”。“查”姓,读“扎”,不读查找的“查”。“解”姓,读“谢”,不读解放的“解”。“繁”姓,读“婆”,不读繁荣的“繁”。“华”姓,读“化”,不读中华的“华”。“么”姓,读“腰”,不读什么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