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教育重建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来源 :教育大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hu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汶川地震已近一年,灾区教育的恢复重建正如火如荼进行,灾区师生受伤的心灵重新燃起了希望。但是,教育重建是一项巨大的长久的系统工程,教育的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教育恢复重建中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临时教学场地狭小,板房教学互相影响,教学秩序、教学安全、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和老师心头之痛;地震的影响挥之不去,灾后重建大力巨大,教育教学难以保障,教育者的生活和心理急需得到关怀,师生的心灵重建必须得到关注;教育主管部门既要重视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也要重视师生心灵的重建。
  【关键词】教育重建;问题分析
  
  After-calamity education reconstruction the Ji need a few problem for solve
  Hu xue-rong
  【Abstract】The earthquake of Wen Chuan already year, disaster area education of instauration reconstruction positive in imposing array carry on, disaster area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get hurt of the mind re- set alight hope.But, education reconstruction be that one be huge of long-last of system engineering, education of renew impossible accomplish in one move.Current education instauration still have many problem Ji to need to be solve in the reconstruction:Temporary teaching place narrow and small, plank building the teaching be mutual influence, teaching order, teaching safety, the teaching quality become a school and teacher's at heart of pain;Earthquake of influence flick it don't go, after-calamity reconstruction strongly huge, education the teaching be hard guarantee, education of life and mental state need get concernurgently to,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mind reconstruction have to get concern;Education supervisor's section since want value infrastructure of instauration reconstruction, also want valu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mind of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Education reconstruction;Problem analysis
  
  5.12特大地震,给灾区教育造成了重大损失,灾区孩子转眼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朋友。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地震过后,全社会伸出无私援助之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迅速组织抗灾抢险,迅速开展灾后重建。一双双温暖的手,抚慰着灾区孩子受伤的心;一排排整齐的板房,让师生们有了新的校园;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让失望的心灵重新燃起新的希望。灾难发生已近一年,然而,灾难留给师生的阴影总是挥之不去,灾难带给教育的长期影响仍难预料,重灾山区的教育重建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临时教学场地成为学校心头之痛
  
  四川39个重灾县,绝大多数是川西北山区县,经济相对落后,教育基础差,地震给这些地区的教育带来几近毁灭性的打击。这里的学校大多建在河谷地带,背靠大山,前临大河,环境险恶,校园面积狭小,场地非常有限。震后,教学设施一时难以恢复,由于地势所限,很难重新选址,重建需要时间,只能暂时在原址搭建活动板房复课。这就给教学带来新的问题:板房拥挤,空间狭小,采光差……教学相互影响、活动环境局促,师生的压抑感与日俱增,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笔者所在的县城小学,校园占地不到3000平方米,除去教学、实验、办公用房,中间剩下约800平方米的空地,就是平常全校1300多名师生的活动场地。原来的教室已成危房,重建或搬迁需要时日,学校只能在操场上并排搭建三幢活动板房作教室,板房间相隔不足3米,整个操场就只有几条窄窄的通道。
  板房隔音效果差,每幢板房间相隔又近,上课时相互影响,有时一个班齐声朗读或唱歌,临近的班级就无法上课,既影响师生情绪,也很难保证40分钟的效果。同时,板房的安全也令人担忧。由于每间板房面积都较小,室内拥挤,空气不畅,炎夏又近,学生的健康问题难以保证;场地狭小,通道狭窄,很难保证在突发情况下及时、安全疏散转移学生。不久前,就有学校因板房失火,导致学生伤亡的事件发生。凡此种种,无不成为学校和老师心头之痛。
  面临严峻的现实,过去的经验已经不能适应这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如何提高板房教学质量,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教育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研究急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探索特殊环境下的教学经验,试点先行,逐步推广。也可开展教研活动,搭建研讨平台,组织教师们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以解当前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
  
  2.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和心理急需关怀
  
  当前,灾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工作者的帮助和心灵重建相对滞后,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普遍现象。地震中,教师本身也是受难者,地震使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他们的生活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他们的家庭同样需要救助和关爱,他们的心理也急需调适和关心,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重建。然而,事实上,教师往往被遗忘,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一方面,绝大多数教师不能得到经济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援助,他们稍有一些本性的要求,往往会受到社会的责难;另一方面,他们又要肩负起灾后教育重建和复兴的重任,他们肩头的担子更加沉重。
  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的思想情绪直接影响和感染每一个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直接影响着学生震后人生观的取向。为此,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权利,坚守神圣而艰难的工作岗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自身的理想和价值取向等都因地震发生了很大变化,至今仍然消极怠倦。倘若这些老师的心理问题不解决好,如何叫他们把学生从地震的阴影里带出来?
  在重灾区,经历了生死关头的人们对人生感悟比较深,相互的理解度要宽些,但在那些灾害相对较轻的地方,面对着生活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家长和社会的责难比较多,这对学校是个巨大的考验。眼下,大多学校还在板房上课,教育教学环境差,安全隐忧多,师生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家长也时有怨言;同是,上级党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重建的要求非常高,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速度,一旦不能如期完成或出现什么事故,就会拿校长是问,学校重建、校园安全、教学质量成为校长头上的 “新三座大山”,不管有无能力都要先负起责任再说,而领导和社会普遍关心的则是结果,重建任务必须按时完成,学校安全必须保证,教育质量必须提高,这些压得校长有点喘不过气。在一次全县的校(园)长会议上,百分之九十的校(园)长都表示出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的言语充满了担忧和焦虑。
  为此,一方面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现状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对学校要加压更要减压,对教师要下任务更要多加关怀,要广泛开展培训辅导等活动,及时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
  
  3.学生的心灵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灾后重建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许多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要特别关注在学生的心理调适问题,把它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严肃认真做好教育引导。
  对于大灾大难,人们总是难以法记。有人对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做过调查,二十多年过去了,灾难的阴影仍然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不时出现在他们的梦里。我是汶川地震的亲历者,直到现在,房子稍有晃动,我还会脱口说“地震”。成年的我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年幼的心灵。孩子们在地震突然来临时的恐惧,地震后失去亲人,失去同学,失去朋友的痛苦,很难一时平复。何况,他们每天不得不面对那种灾后的场景:在废墟上生活,在板房里学习,这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们,那些淡忘的画面不断“过电影”。同时,震后学习生活的空间大大减小,不少学校甚至没有了活动场所,活动无法开展,能量难以释放,学生情绪暴躁,矛盾纠纷不断;对明天失去信心,消极情绪相互影响,及时享乐的思想驱动着孩子产生厌学思想,逃学、泡网吧等成为常态。
  对这些学生,一味说教根本没用。学校要切合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手段,从根本上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长期关注这类孩子,多给他们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可靠感,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重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重新拾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让他们能真正的从经历的苦痛中完全彻底的走出来。教师要让学生感受真诚,感受大爱,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倾诉;学会回报,学会感恩,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真正面对自己,面对未来。要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和他们一起参观重建现场,感受家乡变迁,消除灾难的阴影,重燃希望之火,重树生活的信心,坚信新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新的家园会更加美丽,真正从精神上站起来。同时,还应尽可能多与家长沟通,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积极因素,把学生的心理重建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来抓。
  心灵重建,既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容拖延的问题,又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必须长期关注的问题,各级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从教学自身的规律出发,从师生实际出发,加快恢复重建和关爱师生生活心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通过长期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引导,重塑信心,恢复自尊,修复人际关系,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健康向上面对未来。
  
  收稿日期:2009-04-04
其他文献
怀柔区培智学校在校学生45名,残障程度为中重度,残障格局为智障、自闭症、情绪障碍、脑瘫。学生智力落后的程度严重,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文化知识更加困难,九年义务教育后,最大限度只能达到普小低年级水平。针对这种情况,  通过多年实践提出了以生活化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思路。  一、生活化教育特色的提出  根据我校学生目前的现状,实施生活化教育,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让他们将来融入社会,与社会共他成员交往、
期刊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新月异,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思考,更要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学会阅读才会有吸收,有了吸收才会有创造。我校结合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本着传承地域文化、“开卷有益”的思想,以大阅读教育为特色,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一、让书卷香无处不飘散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环境又影响着一个人的阅读状态。我们以校园文化为重点,将文化建设的触角伸向每个角落,努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尽可能借助各种学习途径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就是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新的学习途径。它是通过脑、眼、口、手和肢体的协调活动,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进而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
期刊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实践表明,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从2006年开始,宜川中学通过完善课程管理规程,坚持多维学习,增强与名校的多元联系和合作,从课前预习和课堂检测人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核心,以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在有效性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一 启发引导,合作互助  课改,教师角色转变是关键,要给教师重
期刊
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人人练就一张“铁嘴”,写有一手好字,作好一篇文章。  这是我们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做法。我校作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学校、全国名校,早在1960年因在全国首创“集中识字”教学法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由此,学校声名远播,享誉全国。进人新世纪以来,我校的教改工作不断深化,使传统的教改经验与现代课改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
期刊
第十中学建校于1965年,在48年的办学历程中,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2003年的合并搬迁,使十中又经历一次生存考验。八年前,初任校长时,面对被几择后,无论是品行还是学习都处于末流的学生;面对抱着“让孩子混毕业”的态度的家长;面对缺乏信心的老师,我就知道,这里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校长,这里需要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后勤,一个尽心尽力的当家人。  怎样当好这个家?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满意的
期刊
一个民族的全部精神秘密都隐藏在她的语言之中。  -------题记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的阶段,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效率”问题。语文,我们的母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其课堂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静静思索学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路,撷取浪花几朵,就教于大家----  
期刊
我校从2002年开始尝试把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健体,以字美质”的写字育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起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开展书法教育的具体措施  1.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依据《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书法(写字)等级考评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把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制订出课程目标、年段分目标、写字评价标准,形成完整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  
期刊
江苏省扬州中学创立于1902年,无数青年才俊在这座校园里播下为前途、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而发奋读书的种子。新中国一代伟人江泽民同志,著名学者、作家朱自清先生,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胡乔木同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已浓墨重彩地写进了江苏省扬州中学的历史里。带着“相信未来”的理念,我们百年名校一定可以再创辉煌,担负起历史交给我们的
期刊
书法教育是我校素质教育园地里盛开的一朵奇葩。学校立足于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用墨香浸润孩子的童年,用书艺陶冶孩子们  的情操,努力实现“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始终坚守书法教育特色创建,学校的书法特色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一. 加强组织建设,注重长效管理  写字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确保写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马爱武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