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呦呦之蒿

来源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1cy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小雅》第一篇《鹿鸣》中的句子。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中注定,名字取自《鹿鸣》的屠呦呦也对青蒿的研究情有独钟,并成功发现青蒿素,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看来,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似乎早已“预言”了这一切,成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真正的预言帝。
  小虫引起致命疾病
  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近2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疟疾主要发生在非洲,约占全球的86%;其次发生在东南亚,约占9%,其余的5%发生在全球其他地区。这种瘟疫每年会造成全球5亿人感染,上百万人死亡。
  1878年,法国军医拉弗朗在化验阿尔及利亚的一位疟疾患者的血液时,意外地在显微镜下观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月牙形的虫子。经鉴定,这是一种原生动物的虫体。随后,他又检测了200位疟疾患者的血液,在148人的血液里同样发现了这种虫体。他确信,这种虫体就是引起疟疾的真正元凶。
  由于这一发现,拉弗朗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来,科学家给这种月牙形的寄生虫取名为“疟原虫”。这是一种单细胞“小虫”,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可引发人体发冷、打寒颤、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脾肿大。
  疟原虫可以分为4种: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它们都可以引起疟疾。其中,恶性疟原虫最致命。
  抗疟“大战”
  最初,人类对抗疟疾的药物是氯喹或奎宁。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兵越南,受到丛林作战带来的疟疾侵扰。虽然美国此时已经有了对付疟疾的成功经验,备足了抗疟药物,但这些药物的效果并不好。越南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更是无法得到抗疟药物,而自身又无生产能力,面临无药可用的绝境。面对疟疾的肆虐,越南只好向中国求助。但中国医药专家带去的药物给患病士兵服用之后,也没有效果。
  这是为什么?原来,在人类与疟疾斗争的同时,疟原虫也在顽固地挣扎、演化。经过长期的进化,疟原虫已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对药物产生了抗体,具有了抗药性,致使抗疟药物失效。
  为了寻找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全国500多名研究人员参加到寻找抗疟药物的“大战”中。他们分别从中药、西药两方面着手:西药方面按现代医学手段研制新药的途径,广泛筛选化学物质,合成新的化合药物;中药方面则从中医药中筛选,寻找新药。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的药学系、又有从事中医学研究工作经验的屠呦呦,被委任为其中一个研究小组的组长,负责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从古籍中“走出”的青蒿素
  1972年3月,北京中医药研究所发现一味中草药的提取物对治疗疟疾效果不错,这味中草药就是青蒿。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散发出一种奇特的香气,零星生长于低海拔且湿润的河岸边沙地、山谷、路旁等,也少量生长于滨海地区。
  青蒿,古名“菣”(qìn),意为“治疗疟疾之草”。青蒿治疗疟疾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于公元304年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屠呦呦在查阅《肘后备急方》一书时,看到其中有关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发现,书中记述使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使用传统的“水煎”法,马上悟到以往利用青蒿治疗疟疾失败的原因:这种中草药可能有忌高温的特性。于是, 屠呦呦改用低沸点溶剂(比如乙醚)处理青蒿。
  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第191次终于分离到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它对老鼠体内的疟原虫有100%的抑制率。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但人能服用吗?在后续的研究中,屠呦呦与几位同事多次亲身试药,并逐步加大剂量,以试验青蒿素的安全性。
  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还与多家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对青蒿素里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改造,最终获得抗疟疗效显著的蒿甲醚、青蒿琥珀酸酯。这两个化合物被国家批准成药,并在全球成功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正是因为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突破性贡献,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授予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疟疾再也不可怕
  青蒿素为什么能有效治疗疟疾?它对青蒿素到底干了些什么?如果我们可以变小一点,进入疟原虫身体,就会看到里面有多种蛋白质,它们各有各的工作,维持着疟原虫的生存。当青蒿素进入人体后,就会变成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千方百计找其他物质结合。一旦疟原虫体内的蛋白质被青蒿素粘上后,立刻就会失去活性,以至于疟原虫无法继续存活。
  目前,青蒿素是我国唯一获国际认可的原创新药,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由疟疾导致的死亡。
  “捉虫”科学家齐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另外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的贡献是发现了一种新的药物,名为阿维菌素,其衍生产品降低了盘尾丝虫引起的河盲症和淋巴丝虫引起的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还能有效对抗其他寄生虫病,治疗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加拿大是一个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即使同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比较来看,像加拿大这样福利体系完善的国家也是难得的。更引人注意的是,加拿大对下一代的重视。从其母亲孕期开始,就可以因为孕育“加拿大小公民”而受到诸多福利待遇。    因留学而最终移民加拿大的于莉,目前居住于阿尔伯特,28岁的她与国内许多同龄女性一样,经历了恋爱,婚姻之后,正在做一位“准妈妈”。但相比于国外大多白领女性在发愁工作与生育之
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以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绿地绿量指标,通过通径分析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地表辐射温度之间、绿地斑块特征与绿地斑块对周边
他们的身份,早已脱离了某一种单独的文化背景,而更像是地球村公民的一员。    下午四点,亚丁和我们约在了阳光上东的一家小西餐店。    正好是北京的阴天,一切都显得污浊浊的,我们的话题也很自然地从天气开始聊起,对此他有些抱怨,不过马上又补充说,这几年北京的空气质量还是好多了。  他点了木瓜牛奶,有点甜,又要了杯竹叶青茶。这样一个穿着简洁、说话平缓温和的中年男子,无论怎么看,都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
2007年12月23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市规划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
改革开放又一次把天津推向新的历史机遇期,改变中国经济“南快北慢”的格局需要天津出马。对于中国金融的未来而言,天津正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    在广东、上海两相辉映、风光无限的时候,在天津被人贬损、百口莫辩时,天津在卧薪尝胆,积蓄实力,等待新的复兴和崛起的机会。    重拾金融大旗    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漫天的灰尘和劝业场里熙熙攘攘的人流,这些使这个曾经总是略显寂寞的城市在瞬间感受到一种尚未习惯
1998年3月18日凌晨,中国铁路史上首列私人承包的行包专列从广州火车站鸣笛开动。开中国铁路史私人承包火车先河者就是富奎集团的总裁黄武学。  回望30年,在黄武学心中留下的是怎样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谁先承包,谁就占领了创富的制高点  2008年3月3日,火车徐徐停稳,记者来到了辽宁省海城市。  这是个不乏历史传奇的城市:明清时代,这里走出了“三藩”之一的尚可喜。后来还有乱世枭雄张作霖。  而中国承
目前,世界范围内几乎很少有对战后挪威现代主义园林的研究,这段历史直到现在大部分还保持着未成文的状态,这与对同时期挪威建筑所做的大量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为了对
当前,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论坛的举办可谓正当其时。
在上一期的杂志里,我们介绍了一下2016年搞笑诺贝尔奖。现在,真正的2016年诺贝尔奖也公布出来啦。在今年的获奖研究里,有关于自噬细胞的,也有世界上最小的分子机器人,还有对同学们
如果把中国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的弊病,国有资产流失的弊病归结到经济学家身上,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冤枉,是找错了目标。我认为现在不是“要不要改革”,实际上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