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乐麦L598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uylu2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关键词:乐麦L598;选育;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47-02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全省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7℃,平均降水量800~1 800mm。全省耕地面积408万hm2,常年小麦播种面积200万hm2左右,总产约700万t,并且每年还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是中国小麦主产省份之一[1]。安徽省小麦单产与小麦种植大省河南、山东相比略低,提高单产水平具有很大潜力,尽快选育出适宜安徽主产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广适的新品种是小麦育种要解决的问题。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小麦育种工作者根据安徽省小麦主产区生态条件和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利用有性杂交定向选择培育出高产、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种乐麦L598,并于2015年12月通过安徽省审定。
  1 选育经过
  2002年4月,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豫麦70-36[2]为母本,以高产、稳产、广适小麦品种豫麦49[3]为父本配杂交组合,收获杂种67粒。2002-2003年种植杂种F1,成株期表现抗病、株高适中、熟期稍早。2003-2004年种植F2,筛选优良单株94株,经考种保留68株。2004-2005年继续进行选择,以第2、6、12、17、29、38、44、57、81、92等10个株系表现优异,从第6、12、29、57、81等5个株系共计筛选优良单株79个,经考种保留优良单株35株。2005-2007年继续优中选优,共筛选出优良单株18个单株,经品质测定,有9株籽粒优质,被列为重点株系。2007-2008年将9株种子全部播种,在整个生育期进行系统观察,发现第8株系基本无分离,株高适中,其长势、分蘖成穗力、抗性、丰产性等优于其他株系,把该系种子混收。2008—2010年参加新品系产比试验,较对照皖麦52分别增产11%和13%,均居14个参试品种第1位,选该系参试,并取名乐麦L598。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 2012-2013年度参加安徽省半冬性组区试第一年平均1hm2产7 341kg,比对照皖麦52增产4.7%,在12个参试品种中居第5位,7点汇总,5点增产,2点减产。2013-2014度参加安徽省半冬性组区试第二年平均1hm2产9 012kg,较对照皖麦52增产8.05%,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4位。9点汇总,8点增产,1点减产。
  2.2 生产试验 2014-2015年度参加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1hm2产7 935kg,较对照品种增产6.37%,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二位。
  3 特征特性
  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5d左右,比对照品种(皖麦52)早熟1d。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淡绿,越冬期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株型半松散,抗倒力较好,旗叶平展后期下垂,熟相一般。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2012-2013、2013-2014两年度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8cm左右,比对照品种低5cm。综合抗病性较好,中感白粉病(5级),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8),中感纹枯病(病指36)。产量三要素为:成穗数为645万/hm2、穗粒数31粒、千粒重47g。
  4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201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0g/L,粗蛋白(干基)13.84%,湿面筋30.2%,面团稳定时间10.2min,吸水率54.6%,硬度指数65.1;2014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8g/L,粗蛋白(干基)12.32%,湿面筋26.6%,面团稳定时间4.6min,吸水率55.7%,硬度指数63.6。
  5 适宜范围及栽培要点
  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10月5—20日均可播种,安徽最适播期10月8—15日,精细整地的高肥地1hm2基本苗180~270万,实行机播,行距20~25cm,播深3~5cm。晚播时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施有机肥20 000~30 000kg/hm2,五氧化二磷105~120kg/hm2,氧化钾120kg/hm2,有机肥和磷、钾肥全部底施,纯氮210~240kg/hm2,70%氮肥底施、30%追施拔节期。做到足墒匀播。对于群体较大、肥力较高的地块,起身期可结合化学除草进行化控,防止倒伏。小麦拔节前防治好纹枯病,孕穗后适时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蚜虫,可结合病虫防治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雾[4-6],促进灌浆,增加粒重。腊熟末期及时收获。
  乐麦L598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的优良特性,综合抗病性好,穗数较多,千粒重高,自身调节能力强,丰产潜力大,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平治,徐继萍,范荣喜,等.安徽省小麦品种演变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95-199.
  [2]张清海.王志和.张桂兰.黄淮南片小麦审定推品种及其选育[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 张清海.刘万代.优质小麦品种及关键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
  [4] 褚冰倩,乔文峰. 兖州市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11(3):86.
  [5] 张永杰,朱忠选,张鸣,等.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3):22-23.
  [6]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参试的10个杂交组合进行对比试验,对各组合的生育期、抗逆性、外观米质、产量等进行测定,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组合。
摘 要: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双因子对钵苗机插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及栽插密度均對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且二者的互作效应对显著;随着氮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钵苗栽插技术适合高肥高密种植,在生产中适当提高基本苗,增加氮肥施用量,容易取得高产。  关键词:水稻;钵苗机插;氮肥;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该研究于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对广西百色市右江区药用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右江区记录有药用爬行动物21种,隶属2目8科。其中,游蛇科有9种,占全部种数的42.86%,为优势类群。该文归纳总结了各种药用爬行动物的药用价值,并针对资源现状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  关键词:药用爬行动物;调查;百色市右江区  中图分类号 S8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
宁麦24生育期适宜、株高适中、生育特性优秀、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是适合安徽省沿淮淮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良中筋小麦新品种。该文从特征特性、种子处理、合理密植、科
该文针对连云港地区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旱茬麦栽培的重点管理时期、重要栽培要点、病虫草害发生阶段及有效预防途径等方面进行阐释和探究,以期为本地
实践教学是《花卉栽培技术》课程必要的教学环节。该文在分析安徽科技学院目前《花卉栽培技术》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模拟承包制"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按照
实习教学环节是很多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最大弱点。该文立足独立学院的办学实际,分析了食品类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多层次、全程化的实习教学体系,
摘 要:该文分析了扬州地区豆芽菜生产过程中用碳途径、耗能情况,并提出相应措施,进行低碳生产。  关键词:低碳农业;豆芽菜;生产;扬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67-02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根本原因是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CH4、N2O等,在此背景下,2007年我国政府就提出发展“低碳经济”[1]。“低碳经
为确定太湖县2016年度中稻示范品种提供依据,客观评价新品种的产量水平、综合抗性和适应能力,通过开展中稻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筛选出了适合当地栽培的Y两优1198、隆两优华占、
摘 要:该文介绍了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为科学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原因;阜阳市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62-01  近几年来,小麦赤霉病在阜阳地区的发病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呈暴发流行风险加大,对阜阳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笔者对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