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斌:改变命运需要抓住每一次机会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学斌,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农村娃,从上学到工作,对于曾经苦难的恐惧感使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去抓住每一次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最年轻、最有前途的电算财会教研室副主任位置上辞职,投身到商海。创维改变了张学斌的生活状态,而张学斌则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以及独具魅力的坚强与魄力,将创维从一个悬崖之上的危机企业,变成了今天中国“新民营企业”的领袖。
  
  山村娃
  
  1963年,张学斌出生在四川乐山市犍为县的一个小山村,家里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和政治运动时期,那个时候,留给张学斌最深的影响是生活艰难,“能有饭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再穷不能穷孩子上学,为了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前程,他父母节衣缩食努力供几个小孩读书。1968年,张学斌5岁那年,开始跟着姐姐上学,“当时父母主要是为了让姐姐带我,减轻父母的负担”。
  1977年,张学斌高中毕业,“毕业之后,发现其实什么都没有学到。当时高中课程学的都是农业基础知识,像什么水稻杂交技术、玉米杂交、拖拉机维修等课程,都是与农业相关的。这些课程的安排与现在各类职业技校的课程设计目的类似,希望农村的这些高中生,学成之后,回到农村学以致用”。
  张学斌回忆起这段岁月时坦言:“高中稀里糊涂就过去了,除了农业知识和农业实践,对于数理化知识基本上没有任何学习,基础非常差。”毕业后,张学斌因为年纪小,加上在学校里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所以只有回家务农,后来又到工地修水库,人年龄小、个头又小,扛不动石头,只能在工地伙房做饭。”
  如果不是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的政策,可能张学斌一辈子就在农村务农,无所作为了。在知道了国家要恢复高考之后,张学斌开始从头学习知识,“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就埋头看书,基本上每天都要看到凌晨二三点钟,因为早晨五六点还要起床给工地做饭,所以一天也就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觉。”
  由于文化课基础实在太薄弱,为了能够跟上课程,张学斌当时跑到区中学跟高一年级学生一起学习。在所有的课程中,张学斌对理科很感兴趣,但后来高考的时候还是选择了文科。做出这样的抉择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毕竟理科要靠基础,而我在这方面因为原有教育基础薄弱,没有积累,一时难以跟上,而文科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加上我的数学成绩很好,觉得选择文科考上的把握更大些”。
  1980年,张学斌参加高考,最终的结果与张学斌之前料想的差不多,数学几乎考了满分,不过语文不及格。“当年为了参加高考,过程也是很艰辛的,考点在县城,离我家有50里地,而且全县只有这么一个考点,我需要赶50里山路去参加考试。当时要先进行预先考试,淘汰掉2/3的人,剩下来的人参加考试,再淘汰掉1/3。”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张学斌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从此就会不一样了,不过唯一遗憾的是专业不是他喜欢的。“但不管怎么说,毕竟上了大学了,整个人沉浸在兴奋中。”即便如此,张学斌家里也没有为张学斌上大学的事大肆操办一下,张学斌自己喊了几个要好的朋友,“简单吃了一个顿饭,玩了玩就当庆祝了”。
  
  教研室主任
  
  1980年—1986年,张学斌在中南财经大学相继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毕业之后,他被分配留校工作,一年后,张学斌就坐上了中南财经大学电算会计教研室副主任的位置,这年他23岁。在常人眼里,年纪轻轻已成为教研室副主任,在高校和科研的道路上,张学斌前途无量,不过他自己并没有志得意满,反而觉得学校生活并不适合自己,他开始思索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和生活。
  1987年,学校有一个派驻香港学习的机会,当时决定派张学斌去,但是要签5年的长期合约,这段时间的经历对他的触动很大。“从武汉到深圳,当时深圳给人日新月异的感觉,特区与内地的差别非常大,从香港学习回来后,我就想能留在深圳工作。加上那时候盛行‘下海潮’,大学老师、公务员都下海经商了,大家都有一种创造财富的希望存在,那种心理的向往难以抑制。”
  由于和学校的合约在身,身不由己,张学斌虽然非常向往特区生活,但还是选择留校履行完自己的合约。做出这个选择后,张学斌越发不喜欢学校生活,“大学讲师讲来讲去总是那些内容,我的导师教授了那么多年的课,同一本教材都已发黄了,只能教授陈旧的知识有什么意思”。
  另外,当时高校的体制也让张学斌感到非常压抑,“每周一都要学习政治,读报纸、念文件,人在这种环境里会很不自在,在学校跟别人比,主要是看写文章的数量,在这方面学校是有指标的,我学的是电脑财会,主要学习电脑程序,在这方面要想有所创新很难,我很希望能够脱离这个体制,到社会上去,学有所用”。
  耐不住创业的冲动,张学斌的电算教研室开始在社会上承接一些项目做,“但学校的机制很不好,我们做项目获得几万元钱,最后自己能够拿到的只有几千元,大部分都被学校拿走了”,张学斌的心里不平衡,但为了履行完合同,还是坚持了下来。
  张学斌回忆到,其实从1986年开始,他就已经做准备要离开学校,到1991年,合同到期之后,他毅然决定离开学校。“学校后来给我发通牒,要双开——开除公职和党籍,我也很坚决,当时想档案不要就不要了,分管工作的副校长找我谈了很久,希望能够回去,我当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能够把我的夫人也调到学校来,结束两地分居的历史,但我和夫人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并不是真正的两地分居,而是一江所隔,学校没有同意。后来学校看我离职态度非常坚决,也就放我走了。”
  离开学校,面临去哪里的问题。去深圳还是去海南?张学斌思考了很久,决定去海南,“深圳特区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还是新兴的城市,机会更多一点。”
  “海南机会的确很多,不过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金融业,我太太在海南就是进了冯仑和潘石屹的万通房地产公司做财务,但我没有进这两个行业,而是去了海南罐头厂,大学同事当时讽刺我,去个什么鬼罐头厂。”面临机会的诱惑和同事的讽刺,张学斌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到基础行业做一下,根本无法掌握实际的管理经验,房地产和金融是虚拟产业,它的根基没有实业稳定。”
  他在当时已经看到房地产可能面临的危险,“海南是炒房地产,但没有产业做支撑,你想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实际的买房者,只是在房地产商手里倒来倒去,总有一天。资金链会承受不了,最终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危险”,后来海南大量房地产市场倒闭,大量的烂尾楼出现,海南的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多年之后,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过元气,在全国各地掀起的一波波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海南经济落在了后 面。
  而海南罐头厂是当时海南最大的国有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刚刚脱困,企业处在发展的上升期,对想学习真正管理经验的张学斌来说,无疑是个好去处。
  
  10年椰树
  
  海南省政府将罐头厂作为首批“股份制”改造的公司,这方面是张学斌的专业,研究生阶段他学过这些知识,对于国外产权制度有一定了解,因此股份制改造既给企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也给张学斌个人才能的发挥提供了舞台。
  开局很好,但最后股份制改造方案并没有能够实施下来。这个方案张学斌做了3个月,后来发现了问题,按照罐头厂当时设计的方案,有25%的内部员工股,但是后来有很多领导过来说情要求在“股份制”改造中进行照顾,张学斌和公司管理层当时担心这些事情被揭发,万一领导进去了,他们自己也要跟着进去,所以三个月之后发现危险,决定还是不搞比较妥当。后来张学斌在罐头厂搞起了电脑和内部管理系统,因为要自己写程序,所以要熟悉公司的产供销各个体系的运作情况,也就是通过这个工作,张学斌对于企业管理的基础有了深刻的了解。
  搞内部管理系统一搞就是两年,当时一个厂长发现张学斌作为全厂唯一的一名研究生,甘于寂寞在这个不起眼的位置上默默无闻做了两年,既没有提待遇要求,也没有走人,他开始注意张学斌。其实这位厂长并不知道,张学斌进罐头厂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只要能够学到知识,张学斌并不在乎待遇和职位。
  1993年,国家进行税制改革,又为张学斌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那年国家决定将原来“实耗扣税”改为“购进扣税”,张学斌一看这个文件,“当时心里就有一个想法,厂里的财务可能会搞不懂税制改革的意思。当年7月1日,这个政策正式颁布,到12月,张学斌拿厂里报表一看,发现果然有问题,一个副厂长也感觉有问题,我们俩一合计感觉多交了税,后来一算吓了一跳,多交了3660万的税款,我向厂里提出我去想办法把税弄出来”。
  张学斌把厂里所有的账都弄了一下,设计了很多报表,税务部门的人一看,对张学斌说“我们也没有搞这些报表”。税务后来跟张学斌说,“税交上来了就退不了,在以后的税项里相应地扣掉”。这件事之后,厂长对张学斌说,“以前认为只有生产才能创造价值,现在才明白财务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1994年,厂里提拔张学斌当财务处长,张学斌看到厂里账面上有那么多现金趴着,就建议厂长把钱拿出来增值,“我们把这些钱拆借给房地产公司和金融信托等公司”,到1996年,两年间罐头厂投入的3.3亿资金赚回了1.6亿左右的利润。
  1995年,海南罐头厂正式挂牌为“公司制”公司,这一年,公司提拔张学斌进董事会,并担任常务副总,1997年8月开始担任总经理,张学斌在海南罐头厂一干就是10年。2001年他进行了最后的告别,开始了新的命运之旅。
  
  赋予创维新内涵
  
  功成名就之际,张学斌内心再次涌动要到更高层次开阔眼界的想法,这与当年走出校园,进军海南时的想法一样,受到当时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的影响,张学斌选择来到创维集团,开始了另一番征程。
  来到创维集团后,张学斌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在陆续经历了“陆华强离职”、“黄宏生被捕”等恶性事件之后,张学斌正式以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新掌门人的身份走向前台,开始引领创维集团走向新的时期。这个时期,创维集团已经脱离了黄宏生赋予创维的个人英雄主义烙印,而是更多的具备现代完备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制度的企业,这就是张学斌赋予创维集团新时期的新企业内涵。
其他文献
女人,因可爱才美丽;投资,因方向更辉煌!  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有智斯有财的“财智时代”,智慧在我们通向财富的路上,已经被置于崇高无尚的境地,即使是最普通的人。无论身在何处,有无足够的金钱,也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有无显赫的学历背景,只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投资途径,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在这里,运气不再主宰任何人的财富之路,惟一要做的就是立即行动,打开自己的创富之门。但是要打开创富之门,首要一点就是要先摸准
期刊
作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主要功臣之一的老队员侯玉珠,今天已经是福建省体育局的一名官员。前不久,她做客央视《我的奥林匹克》,回忆起23年前那场比赛,她依旧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仿佛历历在目。  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站在了洛杉矶奥运会排球比赛决赛的赛场上。面对这个刚刚在小组赛中以3:0战胜过自己,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对手,中国队不敢掉以轻心。当时美国女排聚集了海曼、
期刊
中国有句俗话: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赚钱创富的道路上,有两点很重要:选择和努力!哪一个更重要?答案是两个都重要,只是一先一后而已。首先一定要在选择上下功夫,有经验的生意人都会认同这个道理。只是很多很多的人,当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是一个赚钱的好项目其实并不难,只要把握其中的关键点就可以了,一旦选择正确,就会抢得先机,拔得头筹,从一开始就立于不败之地!选好
期刊
气化炉再创技术新高    看到众多的学员及代理商因为学习宁阳秸秆气化炉技术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山东宁阳秸秆气化炉厂的许国庆厂长打心眼里高兴。身为国内秸秆气化炉行业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许国庆厂长一边倍感自豪,一边深感压力,在气化炉市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理性,对厂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看产品的质量,还要看有没有技术更新研发的能力及相关配套产品。因此,许国庆厂长不断的组织技术人
期刊
“鸡王”与“鲍王”的搭档  张振明  2004年6月26日,大连韩伟集团又给世人一个惊奇:与丹麦SANOVO公司共建5000吨蛋粉的项目正式签约,这预示着韩伟集团出产的蛋粉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打入欧盟市场,成为亚洲最大的蛋粉加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韩伟集团的当家人,名列《福布斯》内地排行榜、早已是亿万富翁的韩伟,总是一脸微笑,看上去很是朴实。  养鸡是一件平常事,在我们国家的农村。谁家没有几只鸡呀,养鸡
期刊
行内利润率低于30%    邓小姐在上下九开了9年的内衣专卖店,先后代理过3个著名品牌,历经其中甘苦,同时对行情也心里有了底。  邓小姐介绍,虽然小品牌利润率高,但是由于商品本身的价格比较低,所以收益并不是特别多,高档品牌收益虽然多,但面临的竞争大,现在高档品牌更多的是在百货商场开设自己直营的专柜,一般个人开设的专卖店是竞争不过这类专柜的。邓小姐认识的做高档品牌专卖的朋友,很多都只做了一两年就做不
期刊
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已拥有过千万的身家,仍对赚钱乐此不疲。最近又承包了高速公路的部分工程,忙得不可开交。却时常打来电话问我:“有空吗?我闷,到我家坐坐吧。”多年来,我常在她家那间她专为自己憩息而设的木房子里,倾听她在生意场上的迭宕沉浮。个中滋味,令我深感一个整天在外搏杀的女人,太需要倾诉,太需要有个喘息的空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需要一个喘息的空间。试想,有谁没有被人生中的某些困惑击中过?当你心
期刊
那片果实累累的园子,两个小孩早已关注很久,每次从园旁路过,他们就投去垂涎欲滴的目光。一个星期日,两个小孩再也忍耐不下去,决定干上一票。  他们趁看园人去睡午觉的时候,由一条狭道悄悄溜进园里。一看到红扑扑娇艳艳的橘子,他们就高兴得忘乎所以,猴子般攀爬上树。正当他们自以为得逞时,看园人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树下,两个小孩吓得跌下树,怀里的桶子洒落一地。看园人火气很大,揪住他们,骂道:狗崽子,敢偷橘子,今天非
期刊
随着娱乐经济的发展,各种演唱会、见面会等明星与粉丝的互动活动越来越频繁,粉丝与偶像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偶像的范畴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以往的影视明星、歌星,还有体育明星、偶像写手、网络明星等。另一方面,现在的丝粉组织、分工越来越细,遇到相关活动时,往往是有组织地行动。无论是演出、比赛、见面会、代言仪式、探班,只要有相关的活动,就必然需要各种道具来烘托气氛,为偶像造势。尤其是随着各种选秀造星活动的
期刊
有一群自称为“驴子”的年青人,他们热衷于户外旅游,追求更有个性和挑战性的旅行方式,经常自组队伍,吃干粮,住帐篷,驮着小山一样的背囊行走在城市、海岛和山野之间。  户外旅游用品店,就是为这一族“驴子”提供自助旅行所需各种用品和装备的专卖店,经营品种从背囊、帐篷、衣物、鞋子、炉具、灯具到指南针、哨子等小挂件,种类丰富、齐全,完全满足了这些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需要。  古松的步行者户外旅游用品店,隐藏在闹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