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之壁的缝隙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eve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在中国发展二十余年,青少年文化也随之“重新部落化”,多少趣缘部落默默生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部落文化和“历史”,却也筑起一道道“次元之壁”,借助本部落的方言和“关键词”与主流话语隔绝开来。在《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的序言中,主编邵燕君这样写道:这些关键词带着网络部落生活的体温,构成各部落的“方言系统”。其中特别有生命力的“方言”可以打破部落间的壁垒,成为网络流行语;甚至打破“次元之壁”,进入主流话语系统。
  这段话一方面揭示了编写这部词典的必要性与合法性,同时也将网络文化关键词“破壁”进入主流话语作为一个重要的写作背景。而这样的“破壁”现象,当然绝不仅仅意味着一二新词的粉墨登场,它事实上昭示着,青少年亚文化社群正作为政治动员的新生力量和资本追逐博弈的对象而渐渐浮出水面。
  一
  2016年1月15日,《环球时报》的新浪微博账号发布了一篇题名为《这次对阵“台独势力”,大陆网友完胜!》的文章,针对“台独”艺人周子瑜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议进行了梳理总结[1]。文章中称,“我们的爱国之心,绝不是什么‘暂时的情绪’,祖国才是大本命,这是在中国网友心中会跟随中国走向强势复兴一路的坚定信仰。”
  鉴于《环球时报》的官方背景,该微博账号在事涉统一大业的敏感问题上的发言自然也尤为引人注目。于是,“祖国才是大本命”这样一个略显生僻怪异的表述,也就伴随着这条微博的层层转发流传开来。
  这里的“本命”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以下简称《破壁书》)《同人·粉丝文化》单元的“爱豆”词条里给出了如下解释:
  本命(ほんめい,honmei),指在粉丝心中占据最爱地位的偶像、作品、人物、CP等;爱豆(idol)则指代在大众面前以自身魅力为卖点、不一定有特殊专长但可能样样略通的年轻偶像,是一种职业。这两个词的词义很不相同,但当使用者强调某一个爱豆在他/她心中最为重要,最受他/她的喜爱时,“他是我爱豆”犹言“他是我本命”。
  “本命”是一个日源词,其日文原意是“赛马、赛车等比赛项目中最有可能获得优胜者”,后引申为“最喜爱的、最受到重视的”。
  由此可见,“本命”是一个粉丝圈中常用的术语、黑话。大约因为周子瑜本人的偶像明星身份,“祖国才是大本命”,也即“祖国才是我最爱的偶像”这样的表述,倒显得颇为贴合语境。然而对于粉丝圈之外的主流读者而言,这一源于日语的亚文化术语,则不免构成某种理解上的障碍,所谓的“次元之壁”当然切实地存在着。而党媒对于网络亚文化术语的征用,虽亦能阐释为新媒体平台上面向年轻受众的修辞策略,但倘若细细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不难看出,这样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偶发的“破壁”行为,背后其实牵连着一条复杂的脉络,即明星粉丝群体(作为一个亚文化社群)正在以粉丝圈的组织方式和话语资源重述民族主义认同[2]。
  在众多讨论“周子瑜事件”的文章中,“帝吧出征”由于更具组织性、规模较大且隐隐带有团派背景而备受关注。但事实上,在“帝吧出征”之前,两岸网友已经至少进行了两轮论争。其中第一轮论争的参与者多为关注台海关系的普通网友和韩国娱乐圈的粉丝。
  而第二轮论争的导火索,则是大陆艺人林更新在转发周子瑜道歉视频(该道歉视频发布于2016年1月15日,林更新的评论则发表于2016年1月16日凌晨)时的评论“道歉来得太突然,还没来得及背稿”。这条颇具嘲讽意味的评论,使得支持周子瑜的部分台湾网民积蓄已久的怒火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他们纷纷在Facebook等网站上号召台湾当局、媒体封杀林更新。为了声援和维护自己的偶像,或捍卫作为一个整体的大陆娱乐圈的利益,林更新的粉丝及其他带有明显粉丝圈属性的网友也陆续加入了这场论争(主要战场是蔡英文、周子瑜、何韵诗等人的Facebook主页)。
  有趣的是,在论争中,粉丝们并没有特别热衷于表达同台海问题相关的政治立场,反而袭用了粉丝圈骂战的策略,娴熟地运用一系列有关粉黑、咖位和人气比拼的话语[3],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表情包(大多以偶像艺人黄子韬为蓝本制作)。例如最为粉丝和媒体津津乐道的一条“林更新粉丝2854万。咦,好像比湾湾人还多腪,所以人家在微博发这个会看你们台湾人脸色?”。这就是典型的粉圈骂战逻辑,即不论观点与是非,而是抬出偶像的成绩、咖位与人气以羞辱对方。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其实已经很难从单独的一条评论中分辨出这究竟是一场有关台海问题的论争,还是随处可见的粉圈大战现场[4]。明星粉丝在这场论争中,不但以明确的粉丝身份入场,且运用了粉圈骂战的话语和策略,同时凭借着支持偶像(林更新或所有大陆偶像)的行为申明和传达着自己反对“台独”的政治立场。而这场由粉丝圈内部黑话、术语所书写的民族主义狂欢,某种意义上也成为2016年1月20日“帝吧出征”的彩排和预演。
  再回头来看那句“祖国才是大本命”,便不免有些意味深长。在《环球时报》的文章中,“本命”二字的出现或许不过是个巧合,但在短短几小时之后,由林更新的评论所引发的论争,却明白无误地点出了“爱偶像”与“爱国”的行为在逻辑上和形态上的同构性。当祖国成为至高的大本命,凌驾于所有具体的偶像之上,当粉丝们用爱偶像的方式和话语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从“次元之壁”的两端分别看来,便既是主流话语在将网络亚文化社群征用为政治动员的新生力量,同时也是亚文化社群以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模式,重构着民族主义政治参与和表达的可能性。
  而在这个过程中,“本命”作为一个亚文化关键词的突兀闪现,正提示着“次元之壁”的缝隙之所在,以及“破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二
  无独有偶,在2016年1月8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曾经播出過一期题为《进击的“二次元”》的报道,将“二次元”描述为时下最受资本追捧的创意产品。而《破壁书》开篇的第一个单元,正是《二次元·宅文化》,其中对于“二次元”这个关键词,是这样描述的:“二次元”(にじげん,nijigen)这个词源自日本的御宅族文化,它在日文中的原意是“二维空间”“二维世界”,本是一个几何学领域的术语。但作为一个在网络部落文化中获得广泛使用的词语,“二次元”既可以指称ACG[5]所创造的二维世界,也可以指称ACG爱好者或者由ACG爱好者构成的亚文化社群,还可以指称ACG及相关产业所形成的文化产业链条。此外,在宽泛的意义上,“二次元”还可以泛指受到ACG文化影响的各种网络文化。   除“二次元”这个词之外,《破壁书》还用整整一个单元,选用了12个代表性的关键词,对“二次元”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二次元”文化在相对封闭的亚文化部落中默默发展了数十年,却在2014年前后,一夜之间闯入主流文化的视野,引起媒体、学界的广泛关注。其背后的动因,正如《朝闻天下》的报道所展现出的那样,是由于资本的追捧。随着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渐成热点,“二次元”文化的受众也经由一系列市场调研,而被资本识别为一个拥有庞大体量(2亿以上)、不俗的消费能力(年人均1700元)且具备极强版權意识和良好付费习惯的消费群体。
  当“吐槽”“弹幕”“鬼畜”等“二次元”词语穿越“次元之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这些关键词休戚相关的两家本土“二次元”向弹幕视频网站AcFUN和bilibili,也分别得到优酷土豆及腾讯的注资,估值高达十几亿人民币。而受到资本青睐的又何止“二次元”群体,手游《王者荣耀》每月流水近30亿人民币,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版权动辄卖出百万、千万人民币的高价,游戏爱好者和网文读者的购买力,亦早已不证自明。
  在强大的资本面前,网络亚文化社群乍看起来仿佛懵懂无知的待宰羔羊,但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某些亚文化社群内部反主流化、反商业化的思潮一直存在,例如广播剧圈和古风圈,这些社群内部聚集着一股抵抗资本过度开发和收编的力量,并早已形成某种独立自洽的去商业化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某些亚文化社群,例如明星粉丝社群,他们的权利早已被当代偶像工业的机制最大限度地放大。由于粉丝是否为某个明星付费、投票,是否参与有关他的讨论,会切实地影响到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6],粉丝便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明星的股东,粉丝的消费权也就具备了众筹资本权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粉丝社群早已脱离了刻板印象中浑浑噩噩、歇斯底里的“脑残粉”形象,并展现出与资本(经纪公司、影视公司、商业院线)各执牛耳,围绕爱豆的利益进行博弈的能力。
  例如2017年暑期档上映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简称《三生》)中出现的“锁场”现象,便是这种博弈的最好体现。所谓“锁场”,就是粉丝利用网络售票平台的预售功能,提前购买冷门放映点、冷门场次的电影票(一般单场只购买一张),以防止院线撤销排片的策略。排片率对一部商业院线电影的最终票房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向来是制片方与院线讨价还价的焦点之所在。《三生》电影主演的粉丝大规模、有组织的“锁场”行为[7],令当时更看好《战狼2》票房收入的院线方面颇为苦恼,为挽回损失,甚至不惜以设备故障为由强行撤销放映场次,与粉丝斗智斗勇。
  尽管这种锁场行为的背后,不排除有制片方和经纪公司的授意与鼓动,但这一行动本身同样与粉丝的利益(作为爱豆的“股东”)深度契合。因此,如果将这场纷纷扰扰的“锁场”大戏,解读为制片方、经纪公司指挥、利用粉丝冲锋陷阵的行为,则不免低估了明星粉丝社群作为一支高度组织化,且利益并不完全与经纪公司、制片方一致的独立力量[8],也低估了其与院线资本进行博弈的能力。
  事实上,在诸多网络文化关键词“破壁”进入主流视野的背后(如前面提到的“二次元”“弹幕”等,“粉丝经济”也可算在其中),往往少不了资本运作的身影。互联网产业向来善于炒作概念,与媒体共谋推出潮流热词,带动新的投资风向,正是它们的拿手好戏,却也在有意无意之间,加速了“破壁”的进程。
  结语
  伴随着粉丝圈的民族主义转向,以及《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二次元”爱国主义题材动漫的流行,亚文化社群正成为政治动员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成长起来的网络亚文化消费群体,在因其强大的购买力受到资本青睐的同时,也以其社群内部高度的自律性和组织性成为堪与资本展开周旋博弈的新兴势力。
  这一切变化,绝非一蹴而就,但却在2014年以来的短短数年时间内,集中爆发于主流文化的视野之中。相对地,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之间的“次元之壁”却已横亘了数十年之久。随着政治、资本的力量纷纷对网络亚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深深地介入其中,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解,也即“破壁”,便不再是“中二”少年的呓语,而是成为政治、资本、学界和媒体的迫切需求。这便更加凸显出《破壁书》的生逢其时,恰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在当下这个风云突变的时间点,这样一部以介绍网络亚文化关键词为主,深度挖掘亚文化社群内部的文化脉络与生态的书籍,必将承担它应有的历史使命,为沟通“次元之壁”两端,记录和描绘网络亚文化的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1]周子瑜事件最早由中国台湾艺人黄安揭露韩国JYP公司旗下艺人周子瑜(中国台湾籍)的“台独”倾向而引发。在事件不断发酵的过程中,周子瑜所在偶像组合相继被中国各大媒体和电视台取消合作计划,周子瑜本人也出面致歉。事件引发了两岸网友的大规模论战,其中以“百度李毅吧”为主要组织方的“帝吧出征”活动(大陆网友登录Facebook等平台与台湾网友论战)引发了学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2]安帛.中国“限韩令”何以奏效?粉丝文化重塑爱国主义[EB/OL]端传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817-opinion-anbo-kore-anstars,2016-08-17.
  [3]王玉碈,叶栩乔,肖映萱.“网络部落词典”专栏:同人·粉丝文化[J].天涯,2016(4):183—197.
  [4]在周子瑜事件逐渐平息之后,周子瑜及其所属女团twice的粉丝便与林更新结下仇怨,至2016年10月仍在转发林更新发布的微博对其进行辱骂。这也反向凸显出这场论争的粉圈骂战属性。
  [5]ACG由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这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组合而成,是日本御宅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文化产品的统称。除用于泛指此类文化产品,ACG文化也可以被视为二次元文化、御宅族文化的同义词。林品,高寒凝.“网络部落词典”专栏:二次元·宅文化[J].天涯,2016(1):173—188.
  [6]甚至有为数不少的第三方机构持续地制作榜单,将明星的广告号召力和网络热度等数据进行排序。
  [7]根据当时《三生》主演粉丝提供的表格,可以看出粉丝锁场涉及的放映点、场次和每场提供锁场资金与操作的粉丝ID,整体上具备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覆盖范围也极广。
  [8]经纪公司、制片方当然致力于将明星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甚至因此苛待旗下艺人,有时经纪公司内部对待不同的艺人也常有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这些都有可能损及粉丝的核心利益(一切为了爱豆),从而招致他们的不满与反抗。因此经纪公司、制片方与粉丝之间绝非天然的利益同盟,只是在“锁场”行动中暂时达成了一致。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人类正在进入麦克卢汉预言下的数字时代,而莱文森笔下的《数字麦克卢汉》正是谋求证明麦克卢汉思想隐而不显的准确性。《数字麦克卢汉》一书既是麦克卢汉的评传,同时又是莱文森的个人媒介专著,因此这本著作对于解读同属媒介环境学派的麦氏和莱氏的媒介思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播学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且逐渐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这不得不归功于一批传播学大师的开创之功,而媒介环境学派
期刊
众所周知,文学人类学作为一门富于增殖性的理论流派最初发端于西方,从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学、卡西尔的象征哲学到弗莱的文学研究的原型批评,最早源于神话原型批评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成为文学批评家重要的思想方法与分析模式。20世纪初西方的文学人类学理念,尤其是神话—仪式理论乘西学东渐之风开始传入中国,渐渐渗入中国学术的肌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性的引介西方理论方法热及其以后,中国
期刊
“世界持存着,不是生成者,不是流逝者。或者毋宁说,世界生成,世界流逝,但它既无生成的起点,又无流逝的终点———它保持在生成与流逝中……”———尼采  《尼采的“生成意志”学说》一书由院成纯博士于2016年在北京完成,由王柯平教授、胡继华教授编入跨文化系列丛书,旨在重估中外文化的传统积淀、精神导向、价值系统与因革流变等多种向度。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批判形而上学,第二章回归经验世界,第三章成立生成意志
期刊
我很荣幸在中国有许多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同道愿意以专栏的形式认真地讨论我的工作。我被要求为这次讨论提供一些个人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情况,谈谈为什么我要致力于文化研究,我是如何做的,以及我认为我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我必须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退休的临近,随着世界继续从我为之奋斗并珍视的每一个愿景中退却,我一直在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一直在努力地将自己对事业的理解与别人对我的认识以及我的名声分离开,但是当我在
期刊
“共享”几乎是近两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注的互联网词语。这一方面是因为,以“全民共享、渐进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为核心内涵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党和政府明确的重要施政理念;但另一个民众体验更直接显豁的原因是,在“互联网+”的全民创业时代,“共享”已然不是一个单纯的施政理念关键词,而是一个正在被推而广之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或是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办公室,共享书店,共享衣橱,各种
期刊
“西方理论”,从广义上而言,指的是近40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进入中国的西方思想观念;从狭义上来说,则指西方20世纪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虽然进入中国的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观念五花八门,立场与价值取向多元;但就文化领域而言,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具有左翼倾向的批判理论(CriticalTheory)和各种“后学”,即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吴娱玉的著作便是近年来中国人文学术界热议的
期刊
汉斯·布鲁门贝格(HansBlumenberg,1920—1996)是战后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哲学家之一。他的《隐喻学范式》(Paradigmenzu einerMetaphorologie)一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分析哲学的隐喻热兴起之前,便率先开启了“隐喻学”(metaphorology)理论的建构;《近代的正当性》(DieLegitimittderNeuzeit)作为与施密特、洛维特和沃格
期刊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今天,网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恶搞性的文字、图片、声音或视频,这样的恶搞已经成为新媒介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的这类恶搞文化现象,人们的观点不一,即便是擅长恶搞的青年群体,他们对于恶搞文化也存在着不同看法。不过,在讨论恶搞文化时,各种讨论都提到了两个重要方面:第一,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恶搞现象已经很普遍,不必大惊小怪。第二,恶搞文化现象的大量涌现跟新媒介技术的
期刊
一、“哥大门牌事件”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进程  “2017年2月农历新年前后,住在哥伦比亚大学Shapiro宿舍某楼的学生发现,有人故意撕毁了那些看起来明显不是西方名字的亚裔学生宿舍门上的姓名牌。”[1]“据报道,哥伦比亚大学Schapiro、EastCampus和Furnald三处宿舍楼都出现了贴有亚裔姓名的宿舍姓名牌被撕毁的情况。随即,学生对校方反映了此事。”[2]  事件发生后几个小时,学校跨
期刊
有别于社会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研究文化现象或文化系统的文化科学(TheScienceofCulture),“文化科学”(culturalscience)在这本书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宗旨是“阐述文化的实际运行和功能”(第221页)。澳大利亚学者约翰·哈特利及贾森·波茨分别来自不同的学科及专业领域,为这项合作性研究带来了鲜明的跨学科色彩。他们批判性借鉴了进化人类学、文化研究、心理学、语言学、社会科学、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