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拍摄记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8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我从农贸市场买了二斤“蛇豆”,回来发现有一根有些异样,它成盘旋状。我当然舍不得吃掉,就把它放在桌上欣赏、玩味……
  我想,能不能给它留个影像呢?我想,这应该是件挺简单的事情。一动手就感到这个题目并不简单,也觉出自己功底的不行。断断续续差不多3天时间拍它。拍的过程中碰到这样几个难题:
  一、焦点。这根豆角所占空间,长11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只能用微距拍摄,所以景深极短。“头”部是要害, “蛇头”一定要做到十分清晰。但反复拍摄,包括预锁焦点,都失败了。相机总是习惯性地把腰部作为聚焦点。我用的是数码相机,可以随拍随看。我是在室内书桌上拍摄的。室内,阴天,又是下午五点钟以后。我怀疑可能与光线太弱有关。另外,从液晶取景屏上看,头部与腰部离得很近,而“腰部”明暗对比鲜明。可能相机就选择了“腰部”为聚焦点。再一个原因可能是超出了相机允许的20厘米的最近结像距离。第二天,我改在户外,把蛇豆放在阳台花盆里拍,果然头部能够聚焦。以后几次仍在室内,但拍摄都认真考虑光照这个要素。随着拍摄角度的变化,最终实现了要害部位的清晰,甚至能把扁豆表皮的纹理结构表现出来。
  二、角度。虽然是一根豆角,但我要把它当作动体拍。高一点,低一点;俯一点,仰一点;左一点,右一点,视觉效果都会出现微妙的变化,这变化有时竟有天壤之别!最后选定的这个角度,是想既拍出“蛇身”的盘旋,又强调“蛇”处于戒备状态,蓄势待发,准备随时发起攻击的架势。
  三、用光和曝光。经过试验,我选用窗子的逆光。逆光可以拍出要害部位锐利的轮廓,有利于营造动势。为了丰富暗部层次,略微增加了一点反射光。在曝光问题上。我用评估测光,结果画面明亮。但亮部有许多地方是全白,一丁点层次没有。因为暗调子占的比例大,亮部肯定曝光过度。于是我减两挡曝光。这样亮部倒是有层次了。但整个画面色调很低沉、压抑。之后,我把曝光补偿改为减少1档,结果出来画面明快,层次也很丰富。
  四、镜头焦距选择。开始用长端,102毫米。这样拍觉得“蛇”的“脖子”太粗。尝试用广角,34毫米,贴近拍,以夸大蛇头。目的是达到了,但看着不舒服。最终还是用102毫米。
  我是摄影记者出身,拍东西经常是急就章。这次拍这根豆角,对我来说是一次摄影基本技术的练习。扁豆不跑不动,也没有转瞬即逝的表情,容许我多看、多想、多推敲、多琢磨,兴味十足地反复拍摄。因此,我感谢这根扁豆。
其他文献
有人说,五年之后,传统胶片相机将会消失。有很多读者打电话来也提到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传统胶片相机是不是真的很快就会被数码相机所取代?传统胶片还有没有发展空间?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感光材料专家夏培杰教授。以下是对夏先生的采访记录。  记者:传统的卤化银胶片会不会消失,或者说胶片在哪些范围内会被数码所取代?  夏先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感光学会的人士也常常在一起讨论。因
期刊
现在影像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细心的朋友大概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DC(数码相机)可以摄像,而不少新式的DV(数码摄像机)也可以象照相机一样地照相了。DC和DV的共同点越来越多,那么它们彼此间是否会成为竞争对手呢?我们这期的论见就是来论一论DV和DC的未来趋势。    各行其道   愤青儿    那天我在黄城根儿脚下摆弄着数码相机拍胡同,一位40多岁的老哥看我姿势专业、器材扎眼,便叫
期刊
吕厚民,前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前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今年74岁,长期从事新闻摄影,以拍摄开国领袖毛泽东而闻名。他拍摄的题材广泛,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风貌、风光花卉以及人物等,尤其擅长人物及风光摄影。  吕厚民用上佳能EOS 10D了,听到这个消息,本刊记者便起了采访吕厚民的念头,恰逢他光临2003平遥国际摄影节,在百忙之中的吕厚民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简要谈了谈他对数码的看法和照相机的使
期刊
这几年有许多打印机冠以PHOTO字样,意思是可以把图像文件打印得与传统照片一般。近来不仅彩色照片越打越好,惠普7960的8色墨打印机所制作的黑白照片也令人十分满意。  近年来照片级喷墨打印机的进步大概可以描述成相互平行的四条道路:一是墨盒数量越来越多,从最开始时的三个墨盒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八个墨盒,墨盒数量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图像的色彩品质;二是喷射出来的墨滴越来越细,现在象惠普最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
期刊
认真读完本文,您将会对以下知识有个彻底的了解。  1、什么是曝光  2、什么是正确曝光  3、感光宽容度    图一、由于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张片子把浅粉白色的蝴蝶兰拍摄成灰白色,是一张曝光不足的失败片子。在拍摄的时候,如增加半档到1档曝光,将使这张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量,表现出粉白色调的浪漫花语。  图二、这张片子虽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作为表现的主要部分,大面积天空的色
期刊
经常碰见这样的情况,看见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景物时,影友们急急忙忙掏出相机就拍摄。左一张,右一张,随手之下,很快胶卷咔嚓光了。但是洗出来看时,就发现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取景不当、构图不好、光线不理想等等。如果在现场面对美景时,能够稍微冷静一点、思考一下、细致一些,完全可以把诸多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1.焦点  公园里,许多影友的相机都对准一个焦点:婀娜多姿的女模特。这幅作品拍摄众人“围攻
期刊
邮票:尖塔(史川德,摄于1946年)  保罗·史川德(Paul strand,1890-1976)他以立体派而又接近于抽象的图片,打破了20世纪20年代中那种从复杂事物中寻求简单一致性原理的创作风格,他不把自己的意念强行加入事物的原本状态,只求用直接摄影方式将广阔的自然的精髓用影像表达出来。邮票上的图片《尖塔》,是选自他的摄影画册《新英格兰时光》,这是典型的史川德的现代构成派风格——强调形状、质感
期刊
“西湖难拍!”多少摄影人面对西湖发出这样的慨叹,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准确地说出其中的原委。西湖边有一位摄影家张克庆为此可没有少费心机。其实常在西湖边转的摄影人,大都能见到他——不论冬夏,一台玛米亚RB67总与他的高个子形影不离。或许碰到一起,聊得兴起,他会将如何表现西湖之美与你分享。  张克庆为拍西湖,从古书诗词和传统绘画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古人有云:“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而“山之姿态,得树而研,
期刊
背着相机的人们趋之若鹜地涌向坝上、稻城,甚至喀纳斯,其实那里如诗如画的风光,早已在每个人的脑子里以各种风姿闪现。我很少有大块的时间,多用双休日外出摄影,也无意与大腕儿们一试身手,只有另辟蹊径,多拍自己身边的东西了。所以,我向诸位影友推荐一个有着别样风光与风情的地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  据考证,湛江徐闻是公元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近年又在那里挖掘出大量的汉代遗址,考古学家往那儿跑
期刊
“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哈姆莱特提出了一个深远的哲学问题。  换不换数码相机?是一个近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回答哲学问题需要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回答现实问题虽也不易,但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回答也许可以理清眼前的思绪。  ?如果我是新闻记者,一定要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添置数码相机。人所共知的传输便捷这已经是最重要的理由,再加上节省了胶卷、相纸和冲洗费用,何乐而不为。  如果我是商业摄影师,我的客户又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