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兴市话城隍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澄镇临海,荡漾着极其深厚的海丝底蕴。在十五世纪末至十七世纪中期,随着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地处九龙江入海处的月溪一度成为外贸通商口岸,从月港出航的商船以马尼拉为中转,间接开辟了一条贯穿欧亚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海上航线。随着月港的兴起,明朝廷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批准割龙溪、漳浦县部分辖地设置海澄县。同年,隆庆改元,县治告成。
  正所谓“一城一城隍,城隍满天下。”海澄置县的第五年(1571),海澄县在城南正式兴建海澄城隍庙。海澄城隍庙不仅见证了月港的兴衰历程,更是古月港现存古迹之一,为龙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来到海澄,来到月港,就不能不去城隍庙走一遭!
  海澄城隍庙位于龙海市海澄镇城隍路段。伫立路口,一座造型古朴、雕镂精美的青石牌楼映入眼帘。“月港呈祥容四面八方商客,城隍显赫荫千秋万代子孙。”这幅雕刻在牌楼上的楹联,正好述说着月港与城隍庙尘封岁月的历史渊源。

  走进城隍庙山门,放眼望去城隍庙广场绿树成荫,亭台楼阁别致幽静,放生池中鱼龟嬉戏,金炉炮池烟雾缭绕……此时此刻,正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家,或坐在亭中,或席地草坪闲话家常。跨步向前,迎面那块古朴的石碑刻横于水泥路中央,只见石碑上赫然刻着“环桥门”三个大字,左下角留有“知海澄县事临海王戟立”字样。这块石碑刻便是明代兴建海澄县城的西城门匾额了。
  城隍庙大殿位于石碑右侧,坐北朝南,整座建筑雕龙画栋,木雕艺术古朴典雅,瓷雕工艺栩栩如生。庙门前两只戏球弄珠的小石狮子萌态可爱,小巧别致。跨门而入,城隍庙的大埕上两匹昂首阔步的石雕骏马,正抬起前蹄欲奔驰踏尘而去。经过大埕进入城隍庙前殿,前廊的大门两侧供奉着“七爷八爷”神像。或许,“七爷八爷”听起来有些陌生,但说到“黑白无常”的大名那可是家喻户晓的。没错,“七爷”就是“白无常”,本名谢平安,而“八爷”则是“黑无常”,本名范无救。站在前廊抬头仰望廊檐,只见檐下的横梁上悬挂着一个两米开外的大算盘,算盘下两根廊柱上那幅“人生切莫空计较,苍天自有大乘除”的楹联,好似在开解人们心房一般,告诉那些凡夫俗子一生何其短暂,只有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损人利己的不法之徒,城隍爷早已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案,只要时机一到,便会跟他们盘算一番。这不就应了那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
  其实,城隍庙诸如此类的楹联还很多,例如:“任尔机谋,亦打不通此间关节;豪强权享,岂能躲过这里神明。”还有“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特别是那幅“居心不仁,任尔叩跪终无益;济世行善,见吾不拜有何妨。”这些楹联凸显了城隍爷掌管阴阳,主持正义,刚正不阿,除恶扬善的清廉形象。或许,这就是城隍信仰在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道德教化吧!

  经过天井,天井两侧为偏殿,祀奉着十二尊阴阳司公及福德正神、虎爷和伽蓝爷神像。天井的正前方有一座拜亭,拜亭正中摆放着一张供桌,穿过拜亭即是城隍庙的主殿了。城隍爷被定位为各级行政司法神,而主殿就是城隍爷审理案件的办公场所。因此,主殿的布置便和古代衙门无异。主殿正中为神龛,供奉着大小两尊城隍爷神像,大神像为红面泥塑镇殿城隍,而小神像为软身木雕出巡城隍。
  海澄城隍庙所俸祀的城隍爷乃由福州城隍庙分灵而来,其神灵为西汉御史大夫周苛。神龛上方悬挂着一块“明镜高悬”的大匾,神龛前的案桌上则摆放着笔砚、官印、笔山、文书、惊堂木、令箭桶等一应齐全。神龛左右两侧陪祀着文、武判官以及四尊班头泥塑彩绘神像,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文判官为红面羊须的文官形象,一手握朱砂笔,一手捧生死簿,其职务主要是调查百姓品德善恶及负责城隍文书业务。而武判官则是一张黑脸上满是络腮胡须,身穿甲胄,手持流星锤,威武勇猛,其职务主要是在文判官判决之后,负责执行。而班头又称排头,是古代衙门的差役,专门负责执杖刑法的工作。
  主殿两侧为偏殿,左偏殿祀奉先生公、孔子、月老等神像,右偏殿奉祀城隍夫人。城隍庙作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桥梁,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六至十月初十,城隍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城隍庙会。届时,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的城隍信众,都会回来海澄城隍庙参加祭祀活动。因此,奉祀城隍夫人的偏殿便成为了各地政要为海澄城隍庙题词的“展示厅”,如连战敬题“保境安民”、“敬化风清”,吴伯雄敬题“海澄都城隍庙”“神威显赫”等等。

  穿过偏殿进入后殿天井,天井两侧有两口六角形水井,靠天井左墙处摆放着石凳石桌,以及七通石碑记。即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所立的“漳州分府太老爷赵掌摄澄篆革除书县总事定里书修庙克敕”、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立的“漳州分府兼摄澄篆赵太老爷清政惠民颂德碑”、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署理丞海澄县事邑尉裘公惠爱纪绩碑”、清同治八年(1869)的修庙捐银名單、清同治十年(1871)的“厘修后殿佛堂及仪门茶厅等处工程捐金姓名”、清道光十三年(1833)的“重修城隍庙捐金姓氏碑记”、民国五年(1916)的“重建戏台碑记”。这些石碑刻均记述了历代官吏为民办事与海澄城隍庙修葺的史实。
  城隍庙自建庙后,从明崇祯六年至清同治十年共200多年间,有过6次较大修葺,明崇祯六年(1633)知县梁兆阳重修,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赵太老爷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王仆霖再修,并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清同治八年(1869)、清同治十年(1871)再修。建国后城隍庙经过三期修葺,如今海澄城隍庙面积达1081平方米,广场面积4400平方米。
  如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沉寂在历史长河中数百年的古月港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龙海市乘此东风,进一步推动海澄镇经济发展,不仅老城旧貌换了新颜,就连大街小巷亦是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特别是城隍庙口,不管是周始周末都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美食特产、游乐健身,吃的、玩的那是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其他文献
“踏呀踏咸菜,新正明儿在!”  这是小时候在东洲村踏咸菜时念的顺口溜,现今很少人知道“踏咸菜”这回事了。  每年冬至前后,东洲村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张罗着腌制咸菜。这时候大田里、菜园子成片的芥菜都长到半米多高,壮壮的,绿油油的,还没抽花,又经过初霜冻过,正是收成、腌制芥菜的最佳时间。  被砍倒的芥菜整齐地躺在菜畦上,晒着暖暖的太阳。两天后,菜叶子蔫了,菜杆子皱了,失去水分的芥菜裸露着身躯,有气无力地等
期刊
若论当今吾诏诸多书画家中,画得最快乐活得最快乐者,无疑当推萼园陈雁洲先生也。诚如清人张潮所言:“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美之艺术及快乐既是雁洲人生价值取向,抑或可作为对雁洲性情与生活之描绘。  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可辨昔日荣耀的萼园,但见花前月下,篁影斑驳,庭中有苏子美所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之乐。四三良朋艺友,相聚于斯饮酒品茶,谈天说地,总是欢声笑语,春
期刊
洋顶岽本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山巅。在这片群山连绵不尽的闽西南土楼乡村,岽的本义不过是隆起的山丘,但因为字形的直观和读音的响亮,以岽命名的山峰总是给人更多的想象。洋顶岽,山谷里挺拔耸立的高峰,让人一下联想到林木茂密、山岚飘荡、云蒸霞蔚,太阳从山的东边升起,照耀着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万物。沧海桑田,数百年来甚至数千年来,这一直是一块未开垦的處女地,只是自由地生长着各种花草树木,还有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穿梭其间
期刊
鹭岛金光礼赞  夕阳的余晖刚化成海面波光万点  鹭岛迸射的光芒显得格外璀灿  亮得使人屏住了呼吸  暖得使人凝住了目光  那么强烈,那么亮堂  宽阔的海天间呈现宫殿般辉煌  光来自座座耸立着的新建厂房  光来自空中畅通无阻的交通长廊  光来自不停地挥舞长臂的海滨码头  光也来自民居参差有致的亭台楼阁上  光来自这里每一寸神奇的土地呵  光来自每一扇充满希望的心灵之窗……  这里的岩石经历过太多的风
期刊
家住在江的北岸,每晚的信步游走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市政建设的日新月异,活动的区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已不再满足于从东走到西再折回的北江滨行,连日来,多是一路向南,穿越古城广场,登临飘带人行天桥,一路红光映照,仿似走在康庄大道,穿行于南山桥,灯火璀璨,终点至南湖。一路下来,美始终环绕周身,身和心都得到释放,原本平淡无奇的散步,反倒成了邂逅美景的夜行、体验美的视觉盛宴。  古城广场因为它的空旷
期刊
网上读到一段话:“以前我觉得安全感是爱人秒回的信息,他的早安晚安,他的每一个承诺,过马路紧握的手,他温暖好脾氣的话语。而如今能给我安全感的却唯有清晨明媚的阳光,繁华路口人行道的绿灯,出门时口袋里的钱包和钥匙,手机里显示的满格电。因为我知道,那点可怜的安全感寄托于他人身上,难免会将我疼到失望”。换句话说,现代女人的安全感,有一部份竟跟手机有关。从这引申了另一句话:“现代女人的安全感来自手机满电,信号
期刊
“洘埭子”  乌礁岛东洲村的年味是从“洘埭子”开始浓起来的。  “洘埭子”这个词,乌礁岛、浒茂岛的老一辈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洘,是车水的意思。早年农耕时代没抽水机,靠水车车水灌溉农田,也用它抽干池塘里的水。埭子,本来应该是土坝的意思,东洲人引申为河塘、池塘,大概是指坝子、河岸围起来的水道。在我的记忆中,九龙江边的东洲村有很多河道,蜿蜒在田野之中,滋润着肥沃的土地。这些河道有宽有窄,与九龙江相通,
期刊
古旧的石板路曲折蜿蜒,尽头是座三进的老宅院,檐角高翘,灰瓦黛墙,青苔丛生,破败的木门边,植一株上了年纪的三角梅,年年花开不败。最初踏入已鲜有人住的老宅群,是折三两枝梅花去的,却不料自此被一把清香所迷。  夕阳将下未下,暮色中的孙婆婆静静倚靠着一方老磨盘,沉浸在翻脱了线的《诗经》中。磨盘上青烟袅袅,燃着一截将熄未熄的蔑香,远远看去,像极了一阕婉约的宋词。刚满九岁的我,第一次见小镇上的人,把香料燃成一
期刊
林语堂曾经在《我的愿望》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八个愿望,其中第一个愿望就是和书房有关:“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样清洁齐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天花板下,最好挂一盏佛庙的长明灯,入其室,稍有油烟气味。此外又有烟味、书味,及各种不甚了了的房味。最好是沙发上置一小书架,横陈各种书籍,可以随意翻读。种类不要多,但不可太杂,只有几种心中好读的书,以及几次重读过的书
期刊
七月暑假的北京,月季依然娇艳,银杏一派青葱。我和儿子前去拜谒北京孔庙国子监,在那里幸遇了铭记家乡状元林震的状元碑——明朝“宣德五年进士题名碑”。  走进孔庙,但见孔子行教像庄严矗立大成门正中,一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形象,不禁肃然起敬。放眼四周,古老的松柏遒枝斜飞,枝桠森森。松柏环抱下,一排排古老的状元碑秩序井然,文气郁郁。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经1300年,科考700多榜,共产生近600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