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防疫卫生宣传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2年1月中央苏区开展群众性防疫卫生运动后,《红色中华》作为中央机关报,及时传递中央关于防疫卫生运动的政策,科学阐释疫病的起因、症状与防治办法,并认真总结防疫卫生工作中的成就和问题,其宣传策略具有阶级性、革命性、群众性的特点.《红色中华》的着力宣传,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卫生意识,改善了中央苏区的生存环境;而且增强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促进了苏维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西伯特等人在1956年推出“观点的自由市场”时,它是—个完全的比喻,而不是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向当代借取了修辞资源,并杂糅拼接了众多思想家的不同观点,非常具有迷惑性.解构这块“西方传播法立法的基石”,是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
本文在解读新版《著作权法》的基础上,理清有声书版权主体权责链关系与权利交叉范畴,为三方维权提供法律依据.原创文本的图书文字作者享有最为广泛的著作权,对有声书出版享有复制权、表演者权或修改权等的授权权利;若是借助平台发布并盈利,则享有发表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的授权权利;音频制作者应获得原作品著作权人授权和语言表演者“双重”完整性授权,享有著作权之邻接权,而语言表演者在创作演绎类有声书时,享有表明身份、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许可他人录制传播并获得报酬等权利.
《马拉喀什条约》是全球首部明确吸纳人权概念的版权条约,旨在为阅读障碍者提供便利.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批准该条约的决定.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著作权法与该条约的有效衔接问题,力求促进条约在国内的落地实施.
建设“四全媒体”,需要从管理哲学的高度,实现认知与行动上的逻辑升级,进行价值重塑、资源重组、流程重建,完成工业时代管理模式向数字信息时代管理模式的探索,最终实现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时代使命.
在智媒时代,新媒介技术对传统的新闻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新闻传播教育应因势而动,做到创新与守成的兼顾、标准化与差异化的平衡以及新旧教学方法的竞争与融合,紧跟时代前沿,以不变应万变,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谋求发展之地.
为了实现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的“融合新闻学”,以“四全媒体”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师资队伍政治素养、与业界合作开展社会服务项目、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以现代化媒介技术为媒打造沉浸式思政教学环境,有效促进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协同发展,为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付费墙“俱乐部”最新排名,美国报纸居前四名rn目前至少有30家以上新闻媒体的付费订户超过10万人.全球百家英文媒体付费墙俱乐部成员,已拥有2800万以上纯在线付费订户,带来每年60亿美元的内容收入.但自2020年付费订户因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国大选而大幅增长后,今年的增速有所放缓.《纽约时报》截至9月份的最新纯数字订户达760万,同比增25%,而去年同期的增幅为50%.《华尔街日报》的增幅为 19%,订户量280万,去年增幅为27%.近年崛起的以付费新闻邮件为主要平台的Substack(2017年创办的总部在
期刊
根据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所对来自42个国家的132名资深行业领导者的调查,一些人在办公室办公、另一些人远程办公的“混合办公”模式将很快成为许多新闻机构中绝大多数记者的工作常态.工作模式的变革让人们重新思考和定位“办公室的角色”,这既给重塑新闻编辑部带来了机遇,也让新闻机构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如何寻求平等与灵活性的平衡是采用“混合办公”模式的新闻机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提出“赋权—让渡—重塑”的认识框架,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不同新闻主体的权力变化,进而指出,随着新闻传播观念与架构在新技术环境下的调整,人类终将在技术之上确立主流价值的新地位.
中共四大后,随着大革命舆论高潮到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四大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共中央与时俱进地调整党管宣传的阶段性政策,有针对性地发出党的宣传指示和制定具体的宣传方针;同时加强党管媒体,落实对党报党刊内容和出版发行的监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团和工农兵学妇等各界群众团体纷纷创办报刊,开创出大革命新闻宣传的新局面,书写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史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