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与童诗一起飞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小学生学会欣赏、创作儿童诗,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增强他们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其心灵也会因为受到诗意的熏陶而变得更加清纯美好。
  两年来,我对学生进行了童诗欣赏与创作训练。学生读诗、写诗,创作气氛浓郁,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近二十首儿童诗,童诗集《种豆子》中收录到的班级学生创作的童诗二百多首。学生们通过欣赏童诗与创作童诗,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增强。在教研课上,学生们充满诗意的语言常常博得听课教师的齐口称赞。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晨读童诗,润泽童心
  在一天中最美好的晨光里,我带领学生诵读童诗,品味诗境,让学生感受到童诗的语言美、情趣美和意境美。我总是引导学生以诗意的情怀和欣赏的眼光走进儿童诗,欣赏儿童诗。透过诗句,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敏锐地感受到诗句中情感的律动和意境的优美。
  1.想想画面,品味诗境
  儿童诗笔触优美、情趣盎然,当学生吟诵它时,就会看到生活的美丽与灵动,嗅到生命散发出的诱人芳香。我挑选了一些中外童诗名篇推荐给学生阅读,如斯蒂文森、方素珍、金波、圣野等著名作家的诗歌。这些童诗把真实的儿童感受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很能感动儿童。例如:桂花(金子美铃) /桂花香/ 满庭院/ 大门外/ 风吹来/ 进来还是不进来/ 风儿小声商量着呐。
  这首浅显而明朗的童诗让人读起来感到自然亲切,又充满情趣,还富有意境。我指导学生们一边吟诵,一边想象着那散发着醉人香气的满庭院的淡黄色桂花。学生们对那调皮的欲进还羞的风儿则更喜欢。然后,大家带着自己的想象满怀喜悦地读出桂花的繁盛,小心翼翼地吟着风儿的羞怯,读得情趣盎然,沉浸在美的意境中。
  2.听听声音,感悟诗韵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有美感效应。儿童诗的音韵节奏较为自由,但它还是需要讲究音乐性的,主要原因是便于学生们口头相传。因此,著名的儿童诗往往语言简洁,节奏分明,音韵流畅。
  3.嚼嚼味道,体验诗趣
  儿童诗要比成人诗更讲究趣味性,而且是一种稚拙活泼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来自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具有天真活泼的特质,是一种率真朴素的稚气。
  二、创作童诗,放飞童心
  1.仿写
  现行的语文教材,安排了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品。这就为童诗引进语文课堂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教好这些儿童诗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模仿着写诗。如小诗《我想》,它内容浅显,结构简单,充满丰富的想象,是让学生仿写的极好范例。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他们很快就写出了一首首优美的小诗。
  ①我想 /把耳朵 /放在森林里 /倾听鸟儿的歌唱 /和小溪的流淌(此文发表于《江海晚报》)
  ②我想 /把耳朵 /装在大树上 /倾听树叶的演奏 /和白云的呢喃。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有《秋》这首小诗:湖波上/荡着秋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学生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一年四季,抓住春夏秋冬的标志性景物,发挥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对原诗进行了仿写:
  春/田野里/开着野花一片/如只只摇篮/里面坐着春天。
  冬/湖面上/ 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如镜子一面/上面走过冬天。
  夏/池塘里/撑着荷叶一片/ 如一把大伞/ 里面躲着夏天。
  秋/田野里/长着稻谷一片/像一张金毯上面躺着秋天。
  多么富有灵性的诗句!短短的几行诗句,流露出学生们纯真的童心,表现出他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2.续写
  有很多儿童诗内容浅显、结构简单,给人留有许多想象的空间,这是引导学生续写儿童诗的好机会。如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练习一要求续写“风儿在哪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感悟诗人灵动的思绪。然后提问:“风,来无影,去无踪,怎么知道它在哪里呢?”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回忆生活画面。学生们那一行行美妙的诗句就出来了。“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衣襟轻轻摆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水面泛起涟漪/竹叶沙沙作响/蒲公英妈妈送走孩子……
  经过学生的续写,诗歌想象的大门被打开了,风儿拂过大地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面前。
  3.创作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创作儿童诗的“源头活水”。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与生活对话,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心去捕捉那细微的甚至是转瞬即逝的却令人心灵颤动的意象,借助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心头绽放的诗意的花蕾,从而创作出美妙的诗篇。
  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童诗教育实现着美育的功能,又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只要我们在童诗领域潜心研究,用心挖掘,就能让学生们热爱童诗,让童心与童诗一起飞扬。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小学研究性作文是针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校教育总目标,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提出的作文新概念。在完成研究性作文的过程中,小学生自主选题、探究、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放飞心灵、自由表达,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作文王国”的“自由天使”。  [导写过程]  (一)激趣明意,选定题目  作文题目的选定,是完成研究性作文的基础。一个好的题目是刺激
听音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它通过声音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声音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那么,如何在听音作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本人认为有如下方法:    一、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启发联想,编织生活图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见过、经历过很多事,听到一个声音,很容易让他们想起相关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例如:播放咳嗽声、茶杯摔碎声,声音非常清晰、逼真,教师运用提问
《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现象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水的浮力的认识。水的浮力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但能感知到的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探究其内在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内充分感知,大胆实践、自主探究,积极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充分感知,建立概念    建立“水的浮力”概念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害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博夫的胸怀,宽容地对待学生、工作、生活、社会、世界。    情境1:    淘气贪玩的成阳又没有完成作业,看着他着急地翻找本子的情境,我既生气又觉得好笑。这个小伎俩他
一、如蜂采蜜,每天多一点收获    教师的成长如同蜜蜂采蜜一样,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博览群书,像蜜蜂采蜜一样辛勤劳作,酿造甜美的教学“蜂蜜”,才能创造出幸福快乐的教学生活。正所谓从教不息,学习不止。  1.勤于读书,善于思考。  刚刚踏上讲台的教师,由于理论功底浅,教学水平有限,必须善于读书思考,汲取各种营养。读书,不仅要认认真真反复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树立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近执教了一堂公开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
近来,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有因评不上班干部后,成绩一落千丈并拒绝上学的陕西宝鸡的女中学生;有洪泽县东二街居民孙学峰家的小龙,因打游戏被爸爸训斥了几句,结果小龙趁父母不在家时上吊自杀,结束了年仅12岁的生命;有因考试作弊被老师批评几句就跳楼自杀的……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学生究竟怎么了?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究竟何在?    一、原因论述    1.错误的家教方式与不当的学校教育  溺爱娇惯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淀经验和方法。    一、在比较中反思,优化策略    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往往只满足于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这是学生思维缺乏
语文是一门涉及方面多,综合性强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生活处处有语文,而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
要想将学生学习到的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造句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造句可以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锻炼提高学生词句的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写作奠定扎实的词句表达基础。  但同时,造句又是一项思维技巧颇高的心智活动——要想让学生说出完整流畅的话语,且将刚学的词语恰当得体地“嵌”入句子,对生活经验贫乏、语言表达水平较差的小学生来说也绝非易事。从教学的角度看,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造句时大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