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疗效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9-01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由于病理类型和病期不同,疾病表现多样,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2004年~2007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共64例,均符合1992年通过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1],并除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且肾功能正常或血肌酐≤272μmol/L(3mg/dL)。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7~62岁;病程2~5年。对照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8~64岁;病程1.5~6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潘生丁、维生素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血压高者,可联合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方,处方:丹参20g,益母草20g,川芎15g,白茅根20g,白花蛇舌草25g,薏苡仁25g,土苓茯20g。加减;兼脾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脾肾阳虚者加仙灵脾、肉桂;气阴两虚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水肿重者加泽泻、车前子;大量血尿者加小蓟、阿胶等;血压高者加夏枯草、石决明。水煎服,1剂/d。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指标:临床观察水肿、尿量、舌象等临床表现;实验室观察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量及肾功能变化,尿常规检查1次/周。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正常,24h尿蛋白定量<0.2g,尿沉渣计数正常;基本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24h尿蛋白定量<1.0g,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部分缓
  

解: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中1项或多项明显好转,但未达到基本缓解的标准;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完全缓解16例,基本缓解12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完全缓解5例,基本缓解4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0.7%。经统计学处理,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2 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结果(见表1)。经t检验,治疗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有下所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贫血、肉眼血尿等。中医查体,多见舌苔黏腻、舌质紫暗、边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脉滑或弦滑。各项辅助检查的指标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管型、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等。现代医学采用降压、抗凝及对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但治疗效果不确切。本病属祖国医学“水肿”、“尿血”等范畴。本病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两个方面。本虚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皆虚或气阴两虚;标实则表现为湿热毒瘀。传统治疗以扶正为主,如健脾、补肾、收敛固精法,虽取得一定疗效,完全缓解率不高。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已确认肾小球肾炎为免疫性疾病,加上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使治疗学有了新进展,但随之带来一些复杂的问题。在探索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发现,湿热缠绵、瘀血阻滞等已成为本病治疗上的突出矛盾。据此,在清热利湿组方的基础上酌加凉血活血的药物。方中白茅根、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土茯苓清利湿热;丹参、益母草、川芎活血化瘀,全方配方合理,随症加减,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诊断标准及治疗座谈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
  [2]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357。
  [3]葛丹枫,祝正明,夏永良,清热利湿活血法拟方治疗慢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3):276~277。
其他文献
不寐也称“不得寐”、“不得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失眠”。在金元以前,失眠仅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本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劳倦,肾阴亏虚等原因,致心神受扰而引起,病位在心,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常见的不寐分型有虚有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阳独亢,包括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实证多属痰食阻滞,郁而化火,胃气不和,包括气滞痰瘀、肝郁化火,针对患者不同证型采取中医辨证施护,配合相关治疗进行特色护理,效果满意。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人参属和党参属珠子参类药材的本草沿革、药名流传、资源现状与功效应用关系比较考察,提出人参属珠子参药材历史沿革,现代研究的意义与应用展望。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肝癌高转移细胞HCCLM3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人高转移肝细胞癌细胞系HCCLM3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从“中药的药性与药性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药性多维性的研究”、“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系研究”、“中药药性的基因组学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对中药药性理论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中药;药性;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6-0066-02    中药药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与比较石茶感冒胶囊过柱和未过柱二种工艺样品的镇痛、镇咳和免疫调节作用,为新药采用的提取工艺的合理性提供药效学实验依据。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内分泌、心脑血管等与生活方式有直接联系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饮食对促进健康长寿、防止疾病的发生、延缓疾病的进程、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传统医药、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中医药膳与食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国人民防治疾病和健康长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长期以来,对中医药膳与食疗
期刊
摘要:运用中医理论研究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进而指导临床,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笔者认为本病系艾毒,稽留于三焦、伏于血络,渐损人体元气而致。其发生和发展决定于艾毒的强弱,更取决于人体元气的盛衰。  关键词:艾毒伤元;艾滋病;发生发展;病机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03-0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副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备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2%、97.7%;对照组分别为35.5%、73.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5%GS 2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化学治疗联合中医治疗,霍奇金病采用ABVD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周期的第2天开始内服中药,同时用艾条灸双侧足三里穴位。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CR+PR为73.3%;7例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平均生存期为1.5年;毒副反应较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抑制及胃肠道毒副反应较轻,疗效好。  关
期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3-02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由于视网膜中央静脉主干或者分支发生阻塞引起的疾病,以阻塞远端静脉扩张迂曲,血液凝滞,出血和水肿为特征的病变。据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本病多发于老年人,特别是老年肥胖病人,或者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