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教好太极拳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h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拟从太极拳的意义、作用和练习太极拳的方法进行阐述,旨在让学生在中学阶段传承和发扬太极拳,从而丰富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体育;太极拳;教学方法
  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义务将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那如何教好太极拳呢?笔者在多年的太极拳教学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供大家共勉。
  一、让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太极拳的技术美和精神美
  太极拳之所以长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技术动作的美,还具有精神上的美。因此,在教太极拳过程中,要求姿势正确,体态自然,一招一式都要符合套路的要求。每一完整的动作必是由手型、手法、身型、身法、步型、步法和腿法构成。学生在基本掌握了这些动作后,在操作中便可以体现出一种形体美。
  当然,动作美仅仅是太极拳的一个侧面,太极拳的另一个侧面便是精神美。
  精神美是建立在技术美之上的更深层次的美。它包括建立在美好理想情操道德修养之上的气质美,对特定拳种深入揣摩之后所形成的风格之美和建立在内功修炼基础之上的自然之美。气质美的培养主要靠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武德,树立奋发向上的世界观和见义勇为,正直刚健的品质。风格之美主要指对太极拳各拳种的深入研究,把握该拳种的艺术境界。如孙氏太极拳讲究抱拳形成的开手,进退相随的风格;杨式太极拳则讲究其姿势舒展大方,速度缓均,刚柔内含,轻松有为的风格。自然之美则是靠长期的内功修炼。太极拳的《十三势行动心解》中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勿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遵循以气行气、以气运身的原理,以虚静为上,周身放松,排除外界一切干扰,返观内视,心中空明,学会自我关照,内向验心的意气运功。它不用强力、拙力,在意念上要求空灵,心中自然,周身自然,内外浑然一体,以便达到一种形神融合、轻灵自然之美。这便是太极拳精神美的标志。
  二、让学生充分体会太极拳运动的精髓
  太极拳是从太极图演变而来的。太极拳动作来自圆,连续不断地画圆,大圆小圆的变化,圆与弧的连绵。它是按照一物两体对称流行、和谐稳定的模式来进行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先充分了解太极拳的这一特色。例如,我们在教学生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右抱球到左野马分鬃动作的园活转换时,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其动作的圆弧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太极图形来理解其原理,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做右抱球时,要求学生做到在左臂和右臂的肩部、肘部、腕部三个关节呈半球状,右臂在胸前似乎包住半个球,左臂在腹前似乎托住球的底部。在做野马分鬃时要求左臂随着腰的左转、左掌由下向上顺着太极图形的外圆运行;同时右掌从上略向左、向右下顺着太极圆的阴阳分界线运行,而后完成野马分鬃动作。由于手法的路线是绕着太极图形运转,便于手法的路线是绕着太极图形运转,便于学生做动作时找到空间的圆弧形感觉,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动作。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套路的分解与综合、快与慢相结合
  太极拳一般都是由套路组成,套路的动作结构复杂,若一开始便让学生连贯匀速的综合性套路,学生很难弄清动作的路线方向,以及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解与综合、快与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如我在教二十四式太极拳时,先将复杂套路分解为最基本的招式,每一招式又分解为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将每一上下肢动作编上“数码”口令,让学生能迅速掌握这些基本动作要领,在每一招式动作初步掌握之后,让学生跟练二十四式完整动作,使其尽快记住各招式的连贯动作,然后在完整动作中发现学生基本动作的不足,在进行慢练中发现重心位置的偏差,再通过动作的慢动作来纠正。这样,慢—快—慢,分解--综合—分解,循环往复不断,就可使学生的动作水准渐入佳境,使其协调和谐而又省时省力。
  总之,在教授太极拳的过程中,根据太极拳的特点,结合现代的文化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学科理论,去探究太极拳教学中更完善的教学方法,从而收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太极拳这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0
其他文献
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其实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和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还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跨学科
期刊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春风一路吹来,学校教学也热火朝天的改革着。多媒体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教学中,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渗入,老师们不再为找不到教具头疼、不再因讲解不清一个图片而烦恼……因为幻灯片的直接呈现功能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们对课件中的趣味图或者课外延伸的小典故等等一系列的拓展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因为很直观!老师在课件中陈列的知识点是学生更加清晰易懂。但是随着多媒体在平时教学中的频繁应用,结合我校以及周
期刊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改革创新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实现我国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自主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对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实现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对于有效克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缺乏、学生层次复杂、管理效果低下等诸多难题,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年轻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建立长久的竞争意识。只有多看多学多思多做,才能汲取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经验,促进年轻教师成长的步伐。  关键词: 实践经验;教育理念;骨干教师;帮带  年轻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她们有着与时代同步的思想与活力,她们的到来可以使学校更有朝气和活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年轻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各项业务不熟,没有实践经验,不能顺利得进行教育教学。  通过两周来听
期刊
摘 要:针对实施高中新课标计划问题,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整合各种音乐教学资源,吧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和感受音乐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音乐,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其素养。  关键词:音乐课程; 整合教学资源;音乐素养  1.在教学目标方面  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自主探究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人对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自身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个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真实表现。学生有了自主探究意识,就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有目标的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去努力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生活情境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
期刊
摘 要: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6—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两种艺术所产生的时间、文化背景、艺术特点及不同领域的艺术表现,探讨分析两种艺术形式所各自呈现出的艺术风格, 从而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关键词: 巴洛克;洛可可;艺术风格  一、时代背景  巴洛克(Baroque)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盛行整个欧洲,18世纪
期刊
摘 要:用“跳绳”活动来充实阳光体育活动的内涵,以一种务实的精神深入开展全校性的跳绳活动。以爱和责任扎扎实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并根据学校“人多地少”的实际问题决定开展以“跳绳”活动为主打的“阳光体育活动”。本文采用实验法对普通初中生开展“跳绳活动”进行研究对比,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五条建议。  关键词:普通初中生; 跳绳活动; 实验探究  绪 言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05年全
期刊
现今,我们看到很多中小学生对学习厌倦,排斥,成绩一落千丈。但是这些学生的智商却没有一点问题,也就是不存在先天的障碍,到底原因何在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分析得很有道理:“儿童并非不知道刻苦学习可以换来好成绩,他只是做不到。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他就无力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他上进的天性被扭
期刊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即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球呈现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感悟创新,就可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充满活力,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 综合实践;理念;目标;教学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即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球呈现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但它却没有课程标准,缺少教参。如何去开展实施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