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船上的灯

来源 :草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南湖的船
  党的摇篮
  党啊
  如船上的明灯一笺
  破迷雾指航线
  引领中国人民永向前
  百年风雨兼程
  一路坎坷曲折
  闯过多少急流险滩
  多少志士前赴后继
  华夏大地换新颜
  南湖船上的灯啊
  引领中国人民
  走向繁荣富强
  明天更加辉煌
  (二)
  南湖的船
  党的摇篮
  党啊
  如船上的明灯一笺
  闪着光燃成烈焰
  燒毁中华百年苦难
  同辉日月普照人间
  百年奋斗的壮丽画卷
  永远是中华辉煌诗篇
  华夏大地龙腾飞
  中国复兴梦实现
  南湖船上的灯啊
  引领中国人民
  走向繁荣富强
  明天更加辉煌
其他文献
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北面是山西,南面是陕西。  一片孤零零的玉米林子站在拐弯处陕西的小山峦上摇晃着忧伤旋律。  黄昏了,夕阳从西斜的小山峦上透射过来,映着玉米林子斑斑驳驳虚幻的影子,弥漫出一种凄惨、悲凉的色彩。此时,玉米林子里看上去异常宁静,但这种宁静使人觉得诡异。因为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空前大战,一队日军从黄河拐弯处登上岸,企图穿越玉米林子的官道进入陕西地盘,清剿陕西大山里的一股抗日武装。  小
期刊
民国二十四年一个寒冷的夏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率领下入境蜀地,大部队突破芦山、宝兴一线数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突围到夹金山南麓的一个无名山坳下,以谋取翻越夹金山向阿坝境内的懋功进军,继而实现挥师北上的战略目标。  ……  山外的时节虽已到了百花齐放的盛夏,而夹金山上却是一副冰天雪地的瘆人模样,乱石嶙峋的山岭直插天际,山头上缭绕着一团黑乎乎的神秘乌云。  红军先遣队一行数百余人
期刊
面前崎岖的山路,岳登兴觉得和他的命运一样坎坷。他感到孤独,特别是当他孤身一人走在这山路上,巴中南江官路口的山上挺立着孤独的树,微风吹来,树叶发出低沉的飒飒声,拨开空气的阻挡,径直传到岳登兴的耳朵里,像肺活量大得惊人的老者,不说完这长长的一句话,绝不停顿,无聊、孤独被这个场景无限放大,在空无一人的大山里,瞬间孤独氤氲,像雨后的云雾一般弥漫了整个山脊,包裹着里面所有的一切,让人泪奔。在孤独的怀抱,岳登
期刊
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将迎来百岁华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党就是一颗明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沐浴党的光辉,在党的英明、正确的领导下,我们阿坝的经济迅猛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在党的光环之下,阿坝茁壮成长,并逐步走向辉煌,我们迎来了一个精彩的新时代、一个腾飞的阿坝。可是往事不堪回首、记忆历历在目,又令人感慨万千。  张大明是在阿坝农村长大的,迷糊的记忆中
期刊
期刊
从西安走时,气温摄氏38度。  我和妻利用假期外出旅游。  茫茫夜色中,只感觉火车不时地穿过一个隧道,又穿过一个隧道;视线一会儿玄青,一会儿幽暗,一会儿又转成铅灰。这条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沿途几乎全是崇山峻岭,地势极为复杂,工程艰巨异常。共和国的铁道兵和鐵路工人,硬是逢山开道,遇壑架桥,在长达1085公里的铁路线上,打通隧道427个,架设桥梁653座,在隧道里或桥梁上建造了几十个“地下车站
期刊
时光如奔腾的马匹,惊蹄而去  今夜我为你放歌,以一个游子的名义  平凡的筑路人,正在南方的铁轨上  开凿星光。照亮你向前的车轮  我在千里之外借着月光,铺开崭新的信笺  从南湖上的一条红船开始  尝试对你的速写,带着虔诚与爱  一面血染的旗帜,滋养着万点薪火  用百年时光传遍祖国大地  英雄的华夏儿女正意气风发,时刻准备着  以先锋的姿态,迎着太阳迈向新时代  是的,我听说过的,一个古老的信条中说
期刊
自我评价是激发大学生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动力源泉,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  仰视过这座桥  这座以中国工农红军命名的精神地标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抚摸过  桥梁上磐石般的革命信念  那些长眠于此的钢铁之躯  那些沉积于此的红色精魂  琥珀般底色鲜明  两军会师,打开西陲  绕不过的渡口,避不及的轰炸  恶犬们轮番撕咬  体无完肤的桥身血迹斑斑  羌民衔枚疾走,编竹绳,铺篾板  快,再快  下山竹穿越崔嵬崖壁  在羌的骨骼上擦出绵长的黑烟  顶戗蓄势的
期刊
我的父亲是矿山基层的一名普通党员,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好几年了,但父亲过去的许多事却历历在目,并一直影响着我们。  父亲的党龄有五十多年,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或者在岗还是退休,他都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党员。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在“大办钢铁”的高潮中,父亲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千里之外的川北广旺矿区工作。在煤矿,井下掘进工和采煤工,是最艰苦的工作,被称为“井下一线”。父亲一直在井下当掘进工,重活、苦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