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大芦湖油田的地质特征,结合生产实际,探讨提高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后期采收率的新方法。在早期注水无井开采井区,由于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使地层压力升高,这样油井补孔时产量可以得到提高,运用物质平衡方法计算,在早期注水无井开采井区地层压力一般可以升高2-3MPa,在保持相同流压的情况下,压差可以增大2-3MPa,如果按正常生产压差13MPa计算,则产量可以比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提高15%,具有不压裂投产的可能性。
  【关键词】大芦湖 低渗透 新技术 不压裂投产
  1 油藏地质简况
  大芦湖油田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高青县东北部,构造位置位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西北部,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北端。1991年投入开发,同年转入注水开发。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二、沙三中、沙三下,探明含油面含油面积55km2,地质储量3851万吨。平均孔隙度为14.8%,平均渗透率5.7×10-3um2,有效渗透率仅3.4×10-3μm2。存在问题一是无自然产能,压裂后产量递减快;二是 剩余油分布零散;三是受裂缝影响,油水井井间窜流严重,主力开发层系综合含水已高达80%以上,且层间水淹状况不均。
  2 开发中存在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大芦湖属低渗透油田,只有经过压裂改造油井才具有一定的产能,所以大芦湖油田投产的油井基本上是口口压裂,而在油田后期开发中却暴漏出以下三点问题。
  2.1 平面上:人工裂缝发育、油井注水见效快,见水后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控水稳油难度大
  由于低渗透油藏投产初期一般都采取压裂改造,油水井间裂缝发育,注水后油井见效快,但见效后油井含水上升比较快,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大幅度下降,产量递减较快,年递减率达到15%以上,且油水井间容易形成窜流,造成注水利用率低,注采调配效果不明显,给控水稳油带来很大的难度。2.2 纵向上:裂缝窜层严重,后期的调整和挖潜难度大
  对于早期单采S3Z43层的井,后期卡封补孔压裂挖潜S3Z44、42层时,油井基本全是高含水,统计层间挖潜共计实施了6口井只有3口井有效,措施有效率只有50%,从无效的3口井的的液量、含水及水分析资料来看,均与卡封补孔前一样,说明层间已经压窜,导致层间挖潜难度加大。
  2.3 储量动用程度低,层内、层间动用不均衡
  由于油层厚度大,含油砂体个数多,投产时仅射开部分小层,而后期补孔压裂挖潜易压窜,措施效果差,导致部分储量得不到有效动用,如:樊29块有42、43、44、45含油小层,投产初期多数井仅射开43、44层, 42层未动,但后期补孔压裂挖潜效果差,因此导致42层100万吨储量到目前仍旧得不到有效动用。另外,由于层内、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注水过程中层内吸水也不均衡,这势必造成层内、层间动用的不均衡。
  3 开发技术创新
  针对厚层低渗透油藏层内、层间挖潜难度大,储量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近两年我们以开发认识为突破口,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层内、层间的挖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控水稳油难度大、层间挖潜难度大等问题主要是由于投产初期进行了压裂改造,后期挖潜时进行压裂导致层间压窜,如果后期挖潜时不进行改造这一问题就可以避免。那么后期挖潜不进行压裂改造是否可行呢?不压裂能否获得经济产能呢?我们从注水、地层能量等方面进行论证:
  3.1 不压裂水井能注水,油井有产能
  部分水井在转注时没有采取油层改造措施,我们对这些井的注水压力及吸水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注水压力上看,不压裂的注水井其启动压力高,但在稳定期的注水压力与压裂井差别不大,4组的压力在24-27Mpa,5组的注水压力在29-31MPa;从吸水指数上看,不压裂井的吸水指数在2.1~4.0 m3/d.Mpa,压裂井的吸水指数在4.8~5.7m3/ d.MPa,二者的注水压力相差不大,吸水指数有所差别,但均能满足注水的需要,且不压裂井的水驱效果好,不存在裂縫的窜流问题。
  根据油藏吸水指数与采油指数间的关系式,不压裂油井的比采油指数为:0.091t/(d.MPa.m),为压裂井的0.168t/(d.MPa.m)的54%,即在相同生产压差的条件下不压裂井产量为压裂井产量的54%,统计10口压裂井稳定生产时平均产量为11吨,因此如果油井不压裂平均产量可以达到 5.9t/d,与4口早期试油不压裂井平均单井日产5.4吨基本吻合。3.2 早期注水井区,地层压力升高,可以有效提高油井产量
  在早期注水无井开采井区,由于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使地层压力升高,这样油井补孔时产量可以得到提高,运用物质平衡方法计算,在早期注水无井开采井区地层压力一般可以升高2-3MPa,在保持相同流压的情况下,压差可以增大2-3MPa,如果按正常生产压差13MPa计算,则产量可以比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提高15%。对早期注水且不压裂的F9-512井组,我们应用物质平衡方法计算了樊9-512井组樊8-14未开采井区在2004.9的地层压力,首先计算了要保持F10-511当时地层压力所需水量,剩余注水量为樊8-14井区补充能量。
  应用公式计算得到需要保持地层压力且达到了注采平衡所需水量为24240m3,而井组已经累注了25340m3,多注水量1100m3,多注水量增加无采油井区的地层能量,通过计算在当前压降为9Mpa时,无采油井区较原始地层压力升高2Mpa,充分证明了早期注水后,无采油井区较原始地层压力有所升高。按这一压力计算,生产压差可以达到15Mpa左右,按采油指数0.109 t/(d.Mpa.m)计算,则不压裂时初产可以达到7.5t左右。
  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注采完善井区不压裂可以获得一定的产量,那么后期层间不压裂挖潜是否存在窜层的问题呢?为此,我们对裂缝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为:压裂裂缝在纵向上向上可以延伸1米,向下最大可以延伸12米,向下延伸长度大主要因为层内延伸为主,因此隔、夹层厚度在5m以上时基本不会存在窜层的问题,井网完善已注上水的井区进行挖潜时不压裂投产在理论上是可行性。
  4 结论
  厚层块状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后期顶部剩余油较丰富,实施超前注水,层压力有所升高,可以通过补孔、侧钻、水平井等技术进行不压裂投产,对提高二次采油阶段的采收率具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家理,主编.油气层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2] 薛定谔 A E 著.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力学[M].王鸿勋,张朝琛,孙书琛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3] 陈月明,主编.油藏数值模似基础[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广东省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广州市职业中专体育教学除了存在普通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外,体育观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高压气井固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主要有防气窜槽难度大、漏失风险大、顶替率低、安全密度窗口窄以及井底高温。针对此类问题提高固井质量主要是通过优化井身结构、采用特殊固井工艺、优化水泥浆体系和优化顶替流型,提高頂替效率的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高压气井 固井 工艺  高压气井一般都埋藏深且压力高,在地层欠压实和多压力系统等因素影响下,使得高压气井多为裸眼段长、环空间隙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的钻井行业也呈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不仅加大了钻井的开采面积、钻井的深度也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但是由于技术的不够先进,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每年我国钻井都会出现一部分的报废现象出现,同时我国的油井随着钻井的面积的扩大化和深度化,也逐渐呈现油井的老化现象。这不仅给我国的钻井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成本浪费,也严重影响了钻井的速度和总体的效益,以此,如何提高钻井的速度,
【摘要】木钵-樊家川区块位于甘肃省环县境内,主要开发长8油层,水平井井深在3300-3700米左右,水平段大多在600-900米,本文通过分析寻找制约该区块快速钻进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优选适合该区块的高效耐磨PDC钻头,井眼轨迹有效控制,全面推广二开到入窗一趟钻,杜绝井下事故发生等,从而达到高效施工的目的。  【关键词】高效PDC钻头 一趟钻钻具 井下事故预防  1 区块施工难点分析
目的了解宁波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及影响接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重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医院机构分娩的产妇和新生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地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思考,是学
【摘要】齐40块属稠油油田,它的安全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含硫化氢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干法脱硫处理较为适合,利用固体脱硫剂进行天然气净化,具有装置设备较少,投资省,能耗低,流程简单,生产过程无废液废气等优点,这对于齐40块脱硫剂技术突破与工艺优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齐40块 脱硫处理 干法脱硫技术 技术适应性  1 齐40块现状  齐40块属稠油油田,自2006年
希氏束电图(即房室束电图),是近年来心电图学的一项重大发展。它能够精确地反映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阐明预激综合征发生机理及分型。对
【摘要】要提高原油产能,套管开窗的侧钻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措施,能有效提高原油的产能,同时也能节约钻井投资以及地面建设的投资,降低了开采的成本,也实现了对原井上部套管和地面管网的充分利用,通过对开窗侧钻技术的探讨,明确了开窗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明确了小井眼双靶点的定向轨迹的控制方式,明确了扩孔技术以及完井技术的使用。  【关键词】油田 小井眼 定向套管 开窗侧钻 技术  油田经过长期的发展,由于套管
【摘要】从Gassmann出发,根据岩石物理参数属性基础及地震波的波动理论及不同流体其性质不同的原理,构建了一个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根据Hiltermann的3类砂岩模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识别因子在流体识别的灵敏度。得出新构建的识别因子更加灵敏。  【关键词】识别因子 纵横波波阻抗 拉梅系數 流体识别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的深入和地层里油气储集体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多反映储层流体的有效信息。地震纵波、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