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髂骨固定术在DenisⅢ区粉碎性骶骨骨折后骨盆环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研究髂骨后柱的解剖形态及腰椎-髂骨固定术在Denis Ⅲ区粉碎性骶骨骨折后骨盆环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17具尸体骨和干燥骨对髂骨后柱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量髂骨后柱的长度、宽度、安全高度及标准高度,描述髂骨钉的进针点及操作方法.选择9例累及DenisⅢ区的粉碎性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在减压的同时采用腰椎-髂骨固定技术进行骨盆环重建.术后进行随访,对腰椎-髂骨固定技术的作用及神经康复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髂骨后柱平均长110.57 mm,宽24.24 mm;标准高度14.54 mm,安全高度31.46 mm.使用固定技术的9例患者术后可即刻行翻身活动,8例进行了13~37个月的随访,重建的骨盆环稳定,坐卧行功能良好,植骨融合,达到保持患肢功能和骨盆稳定性的目的 .结论 髂骨后柱为腰椎-髂骨固定技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基础,在骶骨骨折合并前盆环破裂需要神经减压和固定时,该技术可提供牢固的内固定,对骨盆环重建、术后护理和康复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76例远端胆管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76例远端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ox回归模型,选择若干对预
目的 了解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参照1993年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69例AIDS合并PCP患者,观察临床症状与体征
目的 评价经肺热稀释法与肺动脉热稀释法测定猪心排血量(CO)的一致性.方法对13只未成年猪,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过设定的方法依次进行血液动力学干预,于每次干预前
目的 探讨Ephritr-A1基因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以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人肝癌细胞系Huh-7分别经Ephrin-A1/Fc融合蛋白和IgG/Fc作用后,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基质黏
背景:以往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检测多采用EB染色、银染色等技术,由于肉眼观察容易产生误差,尤其对片段长度差距较小、谱带位置相距较近的电泳图谱分析更加困难.目的:通过ABI310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简易气囊扣带术.方法 选择5例患者实施气囊扣带术.气囊经球结膜切口插入视网膜裂孔相应部位的球结膜下.扩张气囊,产生顶压效果,促使视网膜下液
目的 观察细胞增殖状态对DNA损伤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相同时间和强度的紫外线(uV)作用于过以及未经过植物m凝素(PHA)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荧光标记的磷酸化H2AX组蛋白(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36例,根据是否采取缺血预处理分为预处理组(20例)和对照
目的 探讨模拟脊髓细胞环境下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分化及蛋白差异表达.方法 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骨髓的BMSCs和脊髓的神经细胞,设立BMSCs自然分化组、与神经细胞共培养组
目的 了解绝望行为模型大鼠脑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中fos蛋白(Fos)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不同强度强迫游泳应激造成绝望行为(BD组)模型和单纯强迫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