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体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以往大都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而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开展与推广,现在可行内镜下治疗,并且疗效显著。我科近两年来采用ESD的方法治疗十二指肠良性肿瘤15例,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总结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因解剖学的改变易受到多种因素的攻击,导致残胃发生出血,甚至发生危及患者生命的大出血.及时诊断和止血治疗是关键所在。我院消化内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内镜下直视止血技术共诊治残胃出血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We demonstrate by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simulations that a one-dimensional(1D) photonic crystal(PC) structure between glass substrate and indium tin oxi
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大肠黏膜病变可在内镜下得到满意的治疗,切除肿瘤的直径和深度不断的得到突破。当然,在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过程中,出血及穿孔的发生率也明显的增加。我们用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电热活检钳、钛夹等治疗ESD术中、术后引起的明显出血,疗效
患者男,63岁,因“上腹痛1周,黑便2d”入院。1周前出现上腹及左上腹痛,无反酸、烧心。2d前黑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500g,伴乏力,无头晕,无心悸。患者平素大便正常,无腹痛、腹泻及便秘,无发热及盗汗,无明显消瘦。
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纵轴超声诊断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25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岁。因腹胀、腹痛、反酸等上消化道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
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其相关并发症日益受到重视。现回顾我院近年收治的与内镜检查相关的急性消化道穿孔病例情况,报道如下。
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以引起慢性腹痛,甚至急性胰腺炎的反复发作,针对胰管结石治疗的目标是彻底取净结石,解除胰管梗阻,保持胰液引流的通畅⑴。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胰管多发结石简便有效,现报道我院内镜联合ESWL治疗胰管多发结石一例。
在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有一位农民经纪人杨顺富,人称“螃蟹大王”。他4年时间在浙江杭州销售螃蟹8200多吨,销售额超过3.7亿元,成为杭州蟹市上名副其实的“大哥大”。 老杨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