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拳创编背景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扩张侵略,反动腐朽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在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后,逐步投向帝国主义,进行了丧权辱国的大拍卖,使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山西大同地区的煤炭资源也同时遭到了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这些都激发了大同地区广大爱国志士仁人的不懈斗争。
  1907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同盟会,积极在大同地区发展会员,壮大组织,并把联络各处地方会党,以举行武装起义来推翻清政府放在革命斗争的首要地位。当时,山西崞县人、同盟会员续桐溪来到大同开展工作,并与王建基、弓富魁等几位同盟会员一起来发展大同地区的同盟会组织。其工作重点是以当地习武的社团组织为切入点,在其中宣传革命道理,激发其革命斗志,发现人才,联络人才,以此来秘密训练武装起义部队。当时大同著名拳师李德懋,从小喜爱武术,投身飞刀马得胜门下练就一身好武功,此时正在绥远、得胜堡、杀虎口一带开设武场。与王建基等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就毅然加入同盟会。他热心于革命事业,利用自己开设武场的便利条件,广泛联络天下武林爱国志士,并先后结识了当地有影响的武林人物如梅花拳师宋世杰、弹腿拳师李国华,以及清军绿营中的武林人物孙占彪、武万年、孔献林、马根义、傅殿臣、傅殿邦、傅殿举等人,为今后的武装起义团聚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他们经常在一起议事,积极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为了起义和联络方便,李德懋又在大同城内九楼巷内增开了一个武馆,宋世杰在清营附近开设了一个鞋行,孙占彪也在附近开办了一个"恒元楼"药店,均作为同盟会起义军的联络据点。并在各个武场积极组织训练武装起义新兵,为了增强起义队伍的战斗力,提高军队素质,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创编了拳、刀、剑、枪等短小精悍的武术实战套路,做为训练军队的必修课。其套路均结构严谨,动作朴实无华,攻防兼备,并且具有相应的对拆手法。
  首先创编了徒手格斗拳术,由李德懋、李国华等人集思广议,主要吸纳了弹腿、通背、翻子等拳种中的"抓、打、截、拿、踢、靠、闪、震"八种打法,并突出"冲、钻、裹、拧、劈、撩、化、"八大劲力的特点,来组成的拳法套路,并定名为"八法拳"。全套合计有八八六十四个动作。
  其次创编了大枪,用以训练人们的臂部臂力和短兵拼杀为目的,由李德懋和宋世杰二人主编,以枪术中"拦、拿、扎、崩、挑、抖、缠、劈"八大枪法为主线,每法三式,合计有二十四式大枪,加上起收两势共二十六式,定名为"八大枪"。
  李德懋在创编刀术训练套路时,他以"劈、撩、挑、扎、斩、推、截、格"八种进攻性刀法为主,每法四刀,共计三十二式,定名为"八法刀"。
  剑术训练套路的创编,是选取"刺、劈、撩、挑、点、崩、削、绞"八种进攻性剑术为主,结合"格、挂、云、托、挽、引、抽、架"八种防守性剑法为辅,组成四十式的"八法剑"套路。
  当时也曾着手创编了棍术,有"劈、抡、扫、戳、挑、拨、绞、撩"等棍法,但未形成固定套路。因此,后来只传下拳、刀、剑、枪四个武术套路,且以拳、枪为重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同年10月29日太原起义爆发。当时在大同开展工作的同盟会员续桐溪赶回到崞县老家扩召起义军队,并带领新召的两千多人起义军率先攻打雁门关。大同总兵王得胜急忙抽调大同城内清军前往增援,至使大同城防空虚,大同的同盟会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于11月30日(农历十月初十)在城里秘密议事,决定当晚即刻起义。
  天黑后,起义工作准备就绪,平时训练的新兵全部带红色领带,白色袖标,并按平日以八法拳方式训练的徒手散打队,以八法枪技法训练的长枪队,以及大刀队、长剑队,共分成四个大队,埋伏在镇台府衙的外围;另由宋世杰带领一部分人藏于西城门内侧,以便接应城外续桐溪等人增援的队伍。入夜,宋世杰之兄宋世清响起火号炮,埋伏在镇台府衙外四周的起义兵立刻向衙门冲击。宋世杰也迅速提大枪冲向城门,冲散城门岗哨,打开西城门放入城外的接应人员,转身带领他们进攻知府。此时城内杀声大起,平时受同盟会影响,同情革命、憎恨清军官吏腐败凶残的清兵下级军士,也纷纷调转枪口,随同起义军向镇台衙门、知府、知县等处猛烈进攻,使清营大乱。大同总兵王得胜、知府李德炳和知县葛尚礼都乘乱弃城逃走。
  次日,即12月1日,同盟会宣布大同起义成功。各队领导人、同盟会员、起义士兵代表及绅商界威望人士召开议事,宣布成立临时军政府,公举李德懋为都督,李国华、刘干臣为副都督;宋世杰为陆军统领,傅殿邦、孔献林为副统领,其余人员均安排了不同的职务和工作任务。
  大同地区辛亥革命起义的胜利,是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员首先在大同地区以习武为切入点,以开设拳场武馆,广交爱国志士仁人,大力宣传革命道理,并及时创编八法拳械来训练起义士兵为手段,经过大约四年的准备工作的结果。大同辛亥革命的起义成功,直接威胁着北京,迫使清王朝加速灭亡,结束了三百多年统治。八法拳是在大同地区辛亥革命起义前期产生的,也是大同人民为了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革命事业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佐证。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转眼已近百年,当前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歌舞升平的盛世,人民的生活已今非昔比。追忆往事,感慨万分,大同地区的武林爱国志士,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历史作用,八法拳在百年的继承过程中,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背景。在当今的热兵器时代,它仍是目前军队中擒拿格斗的基本拳法,是人们健身和自卫防身的优秀武术套路,现在练起来,仍是雄风阵阵,浩气长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寒风初起,忽有思绪,随手书之,聊为杂感。不敢搪塞读者,亦不为虚应故事,实为有感而发,郁积于中久矣。    逝者如斯夫    时间的波涛汹涌无比,又无声无息,前不见源头,后不见尽处。秦宫汉阙,唐殿宋阁,全被这波涛冲得片瓦无存;帝王将相,豪门望族,也都被这波涛吞噬个干干净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时间的长河无情地卷走了一切有形之物,然而,它却很难卷走那些无形之物。在希望与绝望的轮番揉搓下
期刊
风起云涌的世界职业拳坛,故事叠出,好戏连台,特别是重量级,一个时期以来,所有著名的拳手一一登台亮像,各显其能,为争王座,拳台内外杀气腾腾。  在诸多赛事中,最令人关注和感兴趣的将是小罗伊·琼斯要跳出自己的轻重量级别,向更高级别的拳王挑战这一超常赛事,他的矛头最终指向了WBA重量级拳王鲁伊兹。  一再升级比赛且一路过关斩将,轻松取胜的琼斯如日中天,大有天下无敌手之势,他的拳台表现,轻而易举即获得的成
期刊
散打王争霸赛年度经典之战之一    2002年5月14日第八周比赛中,十位65公斤选手对决拳台。  擂主之战在"草原雄鹰"格日勒图和挑战者"轻骑剑"刘宪伟间展开。二者都是中国武术散打界的顶尖高手。由于去年决赛中格日勒图一气呵成,成为冠军,而刘宪伟与对手相比则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而赛前人们都普遍看好格日勒图。  第一回合刚开始,刘宪伟便主动进攻,迅速启动高鞭腿狠狠地打在对方身上,又紧跟一计重拳击中对
期刊
(十)顺手牵羊    1、对方上右步,右拳向我面部冲来。我右脚退步,右掌由其右臂外上穿,成拗步右捩手之势,向外化解其冲拳之劲路(图1)。  2、我右掌外旋,顺势搂握对方右手腕,左手擒握其右肘关节后,借对方前扑之力,向我右侧领带,左腿支撑身体,出右脚横踹对方右小腿前之迎面骨(图2)。  3、我劲力不断,上体右转,双手猛向我右后方拉其右臂,右脚继续向前猛力踹蹬,利用全身上下合力,迫使对方失重俯倒于地(
期刊
通过本文的跆拳道训练,你会练就比飞弹还快的速度。  你可能经常想象自己腾然跃过垫子,狠狠地击中目标。在对手还没来得及感觉到疼痛时,又飞身给他一脚。  每个人都梦想着能有这样的速度,那些肌肉比别人发达,比较幸运的人就具有极快的速度。而我们大多数人,仅仅是凡人,只有通过刻苦训练才会提高速度。  要想提高速度,首先要改进各个环节:开始阶段、实施阶段和回复原位以及每个步骤之间的过渡。下面介绍一些一般练习和
期刊
一、拳击耐力素质训练的意义    耐力素质是一种进行长时间身体活动而又不使其效果或运动成绩减少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为人体器官功能的抗疲劳能力。该素质的发展水平是由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能量物质储备量、最大摄氧量水平、红肌纤维及其比例、人体负氧债能力、意志品质程度和技战术效果来决定的。  耐力素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活动时间分为短时间耐力、中等时间耐力和长时间耐力。按氧代谢的特征分为有氧耐
期刊
图1:李小龙现身说法,演示二节棍技法中最为基本的招术:单手持棍正向前劈。注意:在该动作过程中,只有二节棍充分伸展之后,持棍手的腕部才挺直,另外,左手即非持棍手始终处在防卫的位势上,以应付对手的反击。  图2;照片(A)是李小龙示范的两节棍技法中的对敌姿势,李氏当时认为该姿势很适用持械打斗,照片(B)是李氏由(A)开始,进行正手前向鞭击的瞬间映像。照片(C)、(D)则是(A)开始的二节棍反手撩击技法
期刊
一、拳法述要    在传统的跆拳道技术中,拳法和腿法一样是复杂多样的。但是自加入竞赛后,因为在规则的限制下拳法中的好多技术失去了其原始的攻击意义,所以渐渐的被练习者减去了。现在依然在竞技跆拳道中可以看到的拳法技术是正拳,且现在保留的正拳技术也因比赛中护具对其的影响而脱化成了一种用于阻击与分开时(利用反作用力)的手段。笔者在作“入门”讲座时主要是以竞技跆拳道为主讲内容,所以对于传统跆拳道里的拳法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