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难以成为经济强国、创新大国。
要看到,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我国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创新发展,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必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條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关系上。这些既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将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如果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
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支撑这一奇迹也伴随着很多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消耗巨量资源的同时,引发了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引起了全社会的忧虑。当前我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要看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
要看到,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有最深厚的伟力。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要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反映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意愿,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讲师团)
本栏编辑/白华鲜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难以成为经济强国、创新大国。
要看到,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我国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创新发展,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必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條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关系上。这些既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将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如果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
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要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支撑这一奇迹也伴随着很多粗放型增长方式,在消耗巨量资源的同时,引发了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引起了全社会的忧虑。当前我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要看到,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矛盾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
要看到,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有最深厚的伟力。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要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反映了时代的声音、人民的意愿,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讲师团)
本栏编辑/白华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