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丁二烯遗传学损伤与修复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hua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丁二烯可以造成职业损伤和环境危害,其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对机体遗传物质造成的损伤主要以加合物的形式出现,可能参与损伤修复的通路主要有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本文回顾了近期国内外有关1,3-丁二烯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对遗传物质的损伤以及参与损伤修复的XRCC1和ERCC2基因多态性的文献,以探讨修复酶基因多态性在1,3-丁二烯遗传学损伤中的作用和损伤机制。 1,3-butadiene can cause occupational damage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its metabolites in the body of the body’s genetic material damage mainly in the form of adducts may participate in the repair of the main pathways are base excision repair And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This review reviews recent literature both on the metabolic pathway of 1,3-butadiene, on the genetic material damage, and on the polymorphisms of XRCC1 and ERCC2 involved in repair of 1,3-butadiene, , 3-butadiene genetic damage and its mechanism of injury.
其他文献
输血相关的GVHD(TA-GVHD)是一种罕见的并具致命的、由输用非照射血细胞成分引起的并发症,其机理是由于将献血者具有免疫能力的淋巴细胞移植给受血者所致。
1 简介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中的作用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到损伤处,聚集形成由纤维蛋白固定的止血块.在微血管损伤处及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也会发生类似的过程,最终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引发动脉硬化症的血栓性并发症。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转移患者采取化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后生存率已经有所提高,但是长期存活的患者仍然少之又少.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最近兴起的技术,其临床意义已被讨论了将近一个多世纪.科技的日新月异使CTC的检测变得更加可行,最近的研究都相似地揭示CTC可以预测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的临床结局.此篇综述将讨论CTC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与结直肠癌转移患者(mCRC)临床预后的关系,及未来指导mC
我国腹腔镜甲状腺手术开展十年以来,技术越来越成熟,适应证逐渐拓宽,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手术径路、手术空间的建立和维持、手术的适应证及反指征、手术的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02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国际输血协会委员会会议上对红细胞命名作了修改.原命名系统于1995年修订,并分别在1996、1998、2000年有调整.现在最新的分类信息可以在血型命名学网站(http://www.iccbba.com/page25htm)查到.  Rh、Lutheran、Kell、Cromer和Knops系统都增加了新的抗原.另外创建了Ⅰ、Globoside、GIL等3个新的血型系
通常认为异体血液采集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和损伤的发生率低,但自体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则自相矛盾,单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预测献血者反应的因素还知之甚少.  本文分析了作者输血中心1998年1月到2001年6月记录的血液和单采献血者的所有不良反应.作者对发生不良反应与未报告任何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和身体特征进行比较,以便确定不良反应预测因素的存在。
游离钙是调节细胞内酶活性、信号传递、腺体分泌、激素-受体结合、凝血机制的激活等重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阳离子,但许多外科危重病如严重创伤、大手术、脓毒症及重症胰腺
肝细胞癌已被证实为一种基因病,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引起细胞生物学特性改变,导致细胞永生化和癌变,因此,深入探讨肝细胞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寻求新的诊治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在真核细胞中磷脂酰丝氨酸(PS)在质膜的内外分布不对称.在血小板中也有这种PS在双分子层中的选择定位通过ATP依赖性氨基磷脂移位酶来产生和维持这种选择性定位.一些机制与血小板膜外部PS暴露增加有关:公认的机制是ATP水平降低的代谢损伤,以及血小板激活.而且一些作者提出与年龄有关的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对膜的脂质转运蛋白产生氧化损伤的可能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