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而教,让“真实的学习”发生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从“教”到“学”的转变,“学”越来越受重视,“为学而教”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为了学生“真实的学习”,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教师可以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带着好奇与热情投入学习,直面“真实的问题”;顺应探索节奏,让学生真实地去研究问题,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也可以适度拓展空间,整合提升,让学生带着惊叹与新的问题继续学习。“真实的学习”不仅是有方向的,而且是可持续的,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成长。
  【关键词】《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
  【课前慎思】
  《多边形的内角和》为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规律的专题内容。自2013年教材修订后,很多老师对此专题内容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笔者发现众多的教学实践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重多边形的三角剖分,忽视探索规律的方法;第二,注重让学生得到规律的结果,不注重学生实际的研究过程;第三,虽然注重多边形分割方法的指导与优化,但常常忽略学生对求和方法的真实选择,不顺应学生实际的研究节奏。对此,笔者思考: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核心知识到底是什么?
  探索规律的方法和多边形的分割方法哪个更重要?
  探索规律的过程是怎样的?是不是应该这样:根据研究的数据观察发现得到猜想,然后进一步理性思考与追问,进而发现规律本质?探索的起点在哪里?猜想和行动孰前孰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
  学生真实的研究过程是什么?难道是这样:通过四边形内角和的研究,对求和方法进行优化,接着利用优化的方法研究其他多边形,最后观察得到结论?真实的研究应该是在未知中进行探索,儿童需要经历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呢?
  多边形任意一个顶点与不相邻的其他顶点连接,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三角形,这种分割方法真的是最优的方法吗?学生对这种方法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要求?我们是否有过度设计的嫌疑?
  真实的研究是什么样子?是主动探索还是被动研究?是先有目标再有过程,还是先有过程再有目标?是该顺应儿童学习规律进而激发兴趣和引导学习,还是传授技巧与暗示结论?
  ……
  经过一系列的深度思考,笔者认为《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让“真实的学习”发生,笔者决定颠覆传统设计,大胆一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具体活动,探索并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所蕴含的规律,知道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
  2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积累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和推理能力,发展理性思考。
  3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1]24。
  【教学重点】
  学生探索并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规律[1]24。
  【教学难点】
  学生能感受规律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1]24。
  【教学准备】
  课件;各不相同的四边形、五边形每人一个;研究材料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思,化繁为简
  1猜谜互动,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猜谜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丁老师带来一个谜题,你们敢不敢挑战一下?
  生:(自信地说)敢!
  师:请听题。一闪一闪亮晶晶,璀璨光芒似水晶,棱角分明格外硬,价值珍贵赛黄金。打一物品。
  (生自由猜测)
  师:到底是什么呢?瞧!(师出示闪烁的钻石照片)没错,谜底就是钻石。看到这些美丽的钻石图片,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好漂亮啊!
  师:其实早在1300年前,人们就发现切割能够让钻石变得更加流光溢彩。我们今天看到的钻石往往被切割出20多个多边形的面,每个表面都闪烁着光芒,变幻莫测。那么,组成它们的多边形有着怎样的特别之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多边形的问题,大家一起说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生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多边形的内角和)
  2化繁为简,确定方向
  师:多边形的内角和蕴含怎样的数学规律?你们准备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生显得有些茫然,一时无措)
  师:先静静地想一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呢?(学生静静地思考)大家有想法了吗?
  生:可以画1个四边形,然后求出它的内角和。
  生:也可以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
  师:厉害啊!我发现同学们都关注到了课题中的关键词——
  生:内角和。
  师:看来,我们要想办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生点头同意)。可是,我们该从哪个多边形开始研究呢?
  生:先研究四边形。
  生:应该先研究三角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
  师:我想起一句非常经典的古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碰到复杂的问题,我们一般从简单的入手。
  師:谁来指一指三角形的内角都在哪儿呢?(师出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
  生:180°。
  师: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的吗?
  生:先量出3个内角的度数,再将其加在一起。
  生:把3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课件依次再现使用过的方法,如图1)
  师: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我们都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板书:三角形180°)
  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那接下来我们该研究——
  生:四边形。
  师:我们只研究四边形就可以了吗?
  生:不行,因为还有五边形、六边形等其他的多边形。
  师:哦,我们还需要研究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师依次板书)探索规律,我们要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更科学。
  【设计意图】“多边形的内角和”作为规律性知识,其学习的核心环节是“观察与比较”,在此之前应该有两项准备性活动:一是建立“目标和动机”,即学习者明确“我想要做什么”或者“我需要做什么”,为后面的活动明确目标,形成动机;二是建立“情境与对象”,学生一方面回忆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建立观察与比较的对象。本课“规律探索的起点在哪里”及“怎样探索这个规律”等都是“真实的学习”的问题起点,教师在明确研究的问题后,可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怎么研究”和“先研究什么”这两个大问题上,旨在构建开放探究的课堂,启发学生智慧,渗透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紧接着通过层层追问,让学生自然地产生求多边形内角和的需要及收集数据的意识,真正感受学习是因为需要学,研究是因为需要研究,求和是因为需要用数据来说话。
  二、顺应节奏,真实研究
  1四边形的内角和
  师:四边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呢?同学们可以先猜一猜。
  生:360°。
  生:360°。
  ……
  师:咦,大家怎么都猜360°,为什么?
  生:因为四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是360°。
  师:他是什么意思,谁听懂了?
  生:他的意思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师:厉害啊!他想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特殊的四边形。是不是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呢?
  (生摇头,犹豫)
  师: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检验。下面,请大家拿出学习材料中的四边形,先指一指四边形的内角都在哪儿,边指边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求四边形的内角和,除了研究三角形时所使用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想好的同学动手试一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后大胆探究,再全班交流)
  生:我先量出4个角的度数,然后再求和,结果是360°。
  生:我利用以前的方法,把四边形的4个角都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正好是1个周角,是360°。
  生:我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1个三角形是180°,2个180°就是360°。
  师:你能否帮我们把2个三角形的内角与四边形的内角分别标出来,方便大家看得更清楚?
  (生分别标出内角)
  师:瞧,这么一标,你有什么发现?
  [JP4]生: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正好等于四边形的内角和。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很清晰,也很方便。
  生:我把四边形分成了4个三角形,4个180°就是720°,用720°减去360°得到360°。
  师:为什么前面那位同学计算时不用减360°?
  生:因为没有增加新的角。
  师:中间的4个角不属于四边形的内角,要减去。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几位同学的研究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师:尽管四边形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验证的方法也不相同,但是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板书:360°)
  【设计意图】教学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四边形的探索显然是极其重要的一棵“树木”,需要教师重点关照。使用四边形纸片这样可操作的“动态”研究材料,方便学生剪、拼、折、画等操作,为多样化方法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汇报交流时,通过对话、交流、思辨等活动,学生深刻体悟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智力背景,为后续的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五边形的内角和
  师:下面继续研究,五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请同学们拿出材料袋中的五边形。你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
  (学生活动后交流)
  生:我把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3个180°是540°。
  生:我把五边形分成1个三角形和1个四边形,180°+360°=540°。
  生:我把五边形分成2个四边形,360°乘2再减去180°就是540°。
  师:为什么要减去180°呢?
  生:因为有2个角不是五边形的内角,所以要减去。
  师:比较几位同学的研究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虽然三种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师板书:540°)
  师: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生:都是把五边形转化为四边形或三角形来研究。
  生:都是3个180°。
  生:都是转化为三角形来思考。
  师:明明还有转化为四边形的嘛,你怎么说都是转化为三角形来思考呢?
  生:因为四边形也是转化为三角形来思考的啊。
  (學生自发给予掌声)
  师:真了不起!学习数学,我们不能只看到方法的表面,更要看到方法背后的本质。两种方法本质上都是把五边形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思考。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
  师:有没有人用剪拼的方法研究五边形?(生摇头)为什么不用?   生:剪拼比较麻烦。
  师:先量角再求和呢?
  生:先量角再求和也很麻烦,会出现误差。
  师:其实剪拼和量角也都是可行的方法,不过我们研究问题的过程,也是逐步优化方法的过程。如果继续求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呢?
  生: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因为它最简单。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收获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有了四边形内角和探索的经验,学生对五边形内角和的探索水到渠成。好的教学绝不能只关注结果,还要关注研究的过程。数学研究的过程,就是逐步优化方法的过程,也是不断接近和探求知识本质的过程。通过比较几种分割方法的本质联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各种分割方法的本质都是转化为三角形来思考的,这为后续研究方法的自然选择做足了铺垫。完美的教学应是如此:顺应儿童的天性,像呼吸一样自然。
  3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不着急,先想一想,如果用这种方法分一分,你觉得六边形能分成几个三角形?七边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分一分,再算一算)
  生:六边形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七边形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
  师: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时,你有没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
  师:(小结)从一个顶点开始,按照顺序与其他顶点依次相连。
  【设计意图】从三角形到四边形到五边形再到六边形、七边形,学习就这样真实发生了。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研究步步为营,从方法的多样化到逐步优化,从关注方法的表面到把握其本质,学生的顿悟建立在之前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顺应节奏,真实研究。
  三、基于数据,深度探索
  师:经过刚才的探索,我们得到了这么多数据(如表1)。认真观察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你有什么发现?
  生:边数越多,内角和就越大。
  师:多边形的内角和与什么有关呢?
  生:边数。
  师:请你上来把每个多边形的边数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学生完成板书:边数3、4、5、6、7)
  师:大家继续观察,内角和的变化还有什么规律?
  生: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就增加180°。
  师:有意思!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内角和换一种形式表示出来?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2……
  (师结合学生回答调整板书,将内角和的卡片翻过来)
  师:内角和与边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认真观察研究得到的数据(如表2),自己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师:能结合这里的例子具体说说吗?
  生:三角形的边数是3,3减2等于1,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180°=180°。
  师:照这样下去,如果是[WTBX]n[WTBZ]边形呢?
  生:([WTBX]n-2)×180°。
  师:(追问)n表示什么?
  生:多边形的边数。
  师:这里的n可以是哪些数呢?最小是多少?[WTBZ]
  生:大于2的整数,最小是3。
  师:这个结论只是我们研究刚才的几个多边形得到的,怎么知道其他的多边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符合我们的发现呢?怎么办?
  生:再算一算其他的多边形。
  师:有道理,可是能算得完吗?
  生:算不完。
  师:那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验证?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数据提出猜想,你们能不能结合图形来说明为什么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边数减2乘180°呢?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分割多边形的经验。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边数减2乘180°呢?
  (小组讨论)
  生:边数减2就是多边形分成三角形的数量。
  师:说得太好了。边数减2表示什么?
  生:分成三角形的数量。
  师:三角形的个数为什么是边数减2呢?
  生:有2条边对不到三角形。
  师:哪两条?
  生:和顶点相连的2条边对不到三角形。
  师:不管是几边形,分割成的三角形的数量都比边数少2,因此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边数减2乘180°。
  师:学习数学,我们不仅可以从数据中提出猜想,还可以借助图形进行验证。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而“猜想—验证”则是一种很好的探索规律的方法。
  【设计意图】“不完全归纳”与“合情推理”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科学态度。学生先通过观察数据,大胆提出猜想,接着再借助图形说明为什么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探索,发展了理性思考,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一举多得。
  四、拓展空间,整合提升
  师:回顾今天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吗?
  (生自由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多边形内角和所蕴含的数学规律,但内角和的研究并没有结束。其实还有很多人也为了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从其他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大家想不想一起看一看?
  生:(满怀期待地说)想!
  师:比如,有人就从多边形内部点上一点,分别与各个顶点相连,这样就分成了若干个三角形(如图2),进而可以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
  师:这种方法又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师:(追问)如果把中间的点放在这个位置,可以吗(如图3)?这里呢(如图4)?还可以放在哪里?同学们可以大胆地想一想。如果移到图形外面(如图5),是否可以呢?
  (师用几何画板呈现)
  师:这些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探索,记得把你的发现跟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好的教学一定会留给学生反思體悟的时间。反思可以让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好的教学也一定会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从课上走到课下。在本节课,学生得到了关于多边形内角和的结论,但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探索的脚步就此停止,而是再一次拓展空间、整合提升,利用几何画板呈现另外几种研究的角度,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画上三个问号,让其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教学反思】
  对于《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很多教师进行过尝试,笔者发现问题多在于教师的“想法太多”“包袱太重”,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顾此失彼——“顾”多边形分割方法的指导,“失”学生对探索规律方法的体验;[DK]“顾”对规律结果的呈现,“失”学生对探索过程的感悟;“顾”对知识深度的挖掘,“失”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
  本节课,笔者大胆丢掉所有“包袱”,试着还“真实的学习”给学生,让学生直面“真实的问题”,真实地研究问题,拒绝过度设计。从导入引思、化繁为简,到顺应节奏、真实研究,再到基于数据、深度探索,最后到拓展空间、整合提升,环环相扣,顺着学生思维,探寻知识本质。从收集数据开始,学生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然后在观察数据中大胆提出猜想,感受“不完全归纳法加合情推理”的科学态度;最后结合图形验证猜想,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发展了理性思考,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一举多得。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可谓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有“大问题”引领,把握研究方向,也有深度追问,步步紧逼知识本质,学生的学习像呼吸一样真实地发生了。
  参考文献:
  [1]单建军,夏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6(18):24.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语文好课的标准,知趣合一是其中之一。要做到“知”,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含量及“方法论”的技术含量。要做到“趣”,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块“自留地”,供其耕耘收获,并营造轻松愉快的“情趣味”以怡情。如此,高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达到寓庄于谐,于快乐中求知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好课;标准;思考  笔者以为,要明确界定一堂高中语文好课的标准是不大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
期刊
摘 要:顺应时代需求,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教育,不仅要完善教师的基本知识技能,更要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优化教学结构体系,同时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紧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号召,在创新实践思考中不断优化中小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培训创新;民族音乐  一、音乐教师技能与教学的结合  专业技能很强的舞台表演者,不一定是称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同样一名教师自
期刊
【摘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难读,刘冰老师运用跳读与还原、和着京调演读、品读与咀嚼、配画外音等方法,引导学生轻松地在外貌描写中读出人物的气派,在语言中读出人物的性格,这一切得益于刘老师深厚的教学底蕴。  【关键词】指导朗读;策略方法;教学艺术;赏析  在“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刘冰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获得一等奖,现场评课专家董蓓菲点评时,认为该课“将语言学习、背景音
期刊
【摘要】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必须走从“嘴头”到“笔头”的基本路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站稳讲台,必须练好“嘴头”,通过读书丰厚语言积累,以善听弥补语言欠缺;要在专业发展上有所成就,走向卓越,必须常润“笔头”,既要学会反思总结,自我积淀,又要善于模仿借鉴,内化创新。在从“嘴头”到“笔头”的过程中,读、听、思、写四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路径;口才;写作;卓越  2018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在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成为重要目标,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品格的培养。在小学英语的学习课堂中,在大单元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在适应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课堂教学新方式方法,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创新性调整,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期刊
摘 要:哲学一向被认为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问,因而儿童能否进行哲学思考也存在争议。但其实在中小学年龄段,儿童哲学课程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对于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将儿童哲学课程和其他基础课程相互融合,业已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方向。文章结合中小学数学教育过程和儿童哲学教育的理论,以实际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为例,从兴趣培养、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学习等方面探讨了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引入哲学思考的方式方法
期刊
【摘要】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摩擦力》一课时,运用趣味实验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摩擦力的方向、种类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鼓励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将探究式的教学理念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分析物理问题和现象的意识,通过互动促进
期刊
摘 要:对于初中教育来讲,语文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而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推行背景下,不但要求教师需要利用语文课堂来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需要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既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传统文化素养  引言  在当前中国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课改指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要充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基础教育中,要努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化学学科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此,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培养  一、高中
期刊
摘 要:美术教学是让学生将自己看到事物结合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的方式描述出来,利用绘画作品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美术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内心活动充分的体现出来,可以激发出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前小学美术教师要重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释放学生的天性,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美术;趣味性;课堂教学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