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反对美军驻华的斗争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作为中国的盟友,曾派出少量军队来华,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中国共产党对驻华美军采取了热情友好的态度,特别是在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后,中共与驻华美军实行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学术与信息的交流,建设民主和严谨的学风,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国际关系研究所于1988年10月发起举办国际问题研讨系列。其内容包括探讨研究方法、专题、以及交流学术信息(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新书介绍等)。方式为专题发言,集体讨论。初步确定三周一次。本刊将陆续登载该研讨系列的情况。
<正> 十一月二十三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外学生国际形势讨论会在北京大学勺园会议厅举行。这次讨论会,既是国际政治系为外国留学生所开设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课程安排之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中外学术交流活动。选修这门课程的全体留学生、国际政治系部分研究生近30人参加了讨论会。美国访问学者.《世界知识》杂志和《理论信息报》的记者也参加了讨论会。
为了更充分地反映我系的科研成果,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辟"本系科研成果信息"一栏,刊登我系师生(含与兄弟单位合作)的著作,论文、译文的出一版消息和内容要点。希望各单位各位作者踊跃、及时赐稿。下面是去年本系有关教师编写出版的专著。
1992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有关学者和专家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东亚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邱恩田和张锡镇副教授;国际经济系巫宁耕教授;日本学者有日本大学东亚研究会本田弘教授、浦野起央教授、加藤义喜教授、长谷川启之教授;韩国学者有庆熙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正源教授、朴基岸教授、姜正模教授、梁性韶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代主任潘国华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并在会上讲了话。方连庆、本田弘和赵正源三
<正> 一、序言前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崩溃,德国统一,以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洲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这些事件导致世界处于激烈变动之中。罗伯特·吉尔平曾说过呈衰落趋势的经济强国保持不住处于世界经济政治领导地位应有的势头。而刚刚兴起的经济强国不能或不愿承担这种责任。就全球来
<正> 东亚地区格局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战后至今近半个世纪经历了复杂的演进历程。但是,东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却与欧洲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能简单用欧洲格局和世界格局的一般模式来衡量;同样,它的未来演变趋势也将呈现现出与欧洲不完全相同的一些特征。
<正> 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有两个显著不同的特点:1.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慢的情况下,东亚地区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最活力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地区内的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合作日益活跃,东亚地区所拥有的经济潜力,使本地区经济在90年代仍将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
<正> 一、参加中印关于藏印关系的谈判1953年我担任中央驻西藏代表的外事帮办,十月接到外交部电,要我来北京参加中国和印度关于藏印关系的谈判,并要我搜集有关材料外还要同西藏地方政府协商征求它们的意见。对此,噶厦表示完全拥护中央统一对外和印度政府谈判,但提出要中央政府在这次谈判中收复被英印方面
<正> 战后以来,国际政治格局中的美欧关系是两极对立和东西方对抗的一大重要内容。四十多年中,美欧根据现实情况并从自身利益出发,从政治、军事、经济上结为一体,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以军事联盟的形式,同对手进行全面冷战。这期间,美欧关系虽经历了不小的变化,出现松动,矛盾增多,且呈不断上升发展的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其本质和基础未变,也就是说美欧的根本、一贯的利益基本上保持了下来,变化是发生在这一框架内的。然而,随着国际风云激荡变幻,80年
<正> 1992年12月6日,在印度北方邦阿育迪亚小城,爆发了一场震惊与波及全国的教派冲突。中午时分约20万印度教徒聚集在一座名叫巴布里的清真寺旁准备举行宗教仪式。按法院的指令,这一活动只能限于颂诗,组织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