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 教学效率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67-01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学科,是广义的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1]。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化学实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因而,中药化学实验对中药学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开展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广大从业者比较关心的课题。为了提高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理论、方法和策略上的探索,如邹忠杰等认为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宜从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才能提高《中药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贾琦等认为提高中药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应把重点放在加强基本技能的复习和巩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方面[3]。余晓晖等则侧重于中药化学实验方法学的系统学习,强化各类实验方法的共性和特性,以提高学生科研设计能力;其认为先让学生按规定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操作,再逐步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和装置,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笔者从事中药化学理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围绕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谈谈提高教学效率的感想,以期和广大的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老师共勉。
1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很多同学由于之前开展实施的实验课程较少,进入实验室会产生紧张情绪,或者是受之前做其它实验的影响,按照实验讲义步骤也没能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对实验存在一种担心的情绪;这种情况,带教老师要以轻松自信的肢体语言或仪态感染熏陶大家,中药化学实验原理简单,只要把握实验的关键步骤,就能够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可以列举往届同学的成功案例鼓励大家,明确只要把握重点,用心领悟,就能做成功。如在做芦丁的提取鉴定实验时,除了重点讲授碱溶酸沉的实验原理之外,实验操作中的细节也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实验中“碱溶”的部分是到石灰乳调节pH值8~9,而“酸沉”部分是用浓盐酸调pH值4~5;实验过程中最关键的操作步骤就从酸到碱的调节过程中必须保持提取液的温度,教科书上是称做“趁热过滤”,大部分同学“照方抓药”,不知“趁热过滤”的所以然,忽略保持提取液的温度的重要性,导致芦丁的转化率下降或者转化不出来,导致实验失败,这种情况在实验前就必须强调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可能实现酸和盐的转化,只要控制好这一步,整个实验就很容易做成功。通过这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实验步骤的“点睛”教学方式,基本可以圆满地完成整个实验。
2 结合生产实际,明确实验用途
中药化学实验目的是为了巩固中药化学理论所讲授的方法、技术和原理。主要内容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中药化学实验与中药开发、生产、加工、质量评价、临床应用等密切相关[5],与其它学科的实验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强。中药化学产业中,很多产业化大规模生产工艺就是在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原理和技术方法一定程度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在讲授这种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具有相似性质实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成功的药物开发案例,指明生产上也都是用我们课堂上学习的原理技术方法,制造和生产临床使用的原料或者药物,明确告知同学验室里学习的内容对以后的实习、工作奠大有裨益,学好了不止增加对理论的巩固,而且更加容易完成从试验到生产工作的过度。这样给大家一种学习的动力和期盼,学好中药化学实验课程,容易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例如,在介绍三七皂苷的提取、富集和鉴定的实验中,以通过美国FDA审评的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研究案例[6],讲述运用现代化提取分离方法和技术把三七皂苷提取、富集、纯化最后开发成药物的案例,这让学生感受到中药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案例极大地鼓舞了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
3 明确实验原理,化繁为简
放松心态、指明方向之后,对实验原理的阐释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笔者带教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来看,对中药化学实验原理的教学适宜用带教老师理解后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才是最容易接受的。譬如,在讲授中药化学提取实验时,可结合日常生活泡药酒的典型例子阐述,“泡酒”就是一种“冷浸”提取的方式,从而引出各种提取方法的学习。
4 强化基本实验操作,纠正实验操作细节
在阐明原理之后,教材上通常都有详细的实验步骤,规范初学者对每种试剂量摄取和操作。但实验过程中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包括仪器的使用不当、溶剂的加入顺序、用量等,带教老师宜在实验室巡视纠正不当行为,指出错误的所在,及对后面实验的影响的不良后果,纠正后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会提高很快。
5 规范实验报告,明确现在的实验训练是为以后的科研奠定基础
做完实验后,很多同学很不情愿写实验报告,往往要老师硬性规定必须要上交后才整理报告。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彻底明白:(1)实验报告是实验系统化的高度概况和总结,仍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没有实验报告的是不完整的。(2)实验报告的写作是为了锻炼大家的总结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写作、整理、分析奠定基础。让同学明白实验报告的功能后,大家基本上做完实验后都会养成自觉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
中药化学实验承载了中药化学理论的内涵,是理论联系实践最好的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关键点,采取适宜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把握实验心理-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实验总结的模式,教学效果较好。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匡学海.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1-82.
[2] 邹忠杰.《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8,14(3):104-105.
[3] 贾琦,刘祥兰,王瑞.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9(2):112-114.
[4] 余晓晖,郭玫,赵磊.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考核探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3):107-108.
[5] 刘斌,石任兵,张桂燕.中药专业中药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J].药学教育,2006,22(5):25-27.
[6] 马剑文,叶正良.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的ind审评之路[J].世界科学技术,2000,2(2):44-47.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 教学效率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67-01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学科,是广义的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1]。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化学实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因而,中药化学实验对中药学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开展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广大从业者比较关心的课题。为了提高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理论、方法和策略上的探索,如邹忠杰等认为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宜从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才能提高《中药化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贾琦等认为提高中药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应把重点放在加强基本技能的复习和巩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方面[3]。余晓晖等则侧重于中药化学实验方法学的系统学习,强化各类实验方法的共性和特性,以提高学生科研设计能力;其认为先让学生按规定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操作,再逐步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和装置,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笔者从事中药化学理论、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围绕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谈谈提高教学效率的感想,以期和广大的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老师共勉。
1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很多同学由于之前开展实施的实验课程较少,进入实验室会产生紧张情绪,或者是受之前做其它实验的影响,按照实验讲义步骤也没能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对实验存在一种担心的情绪;这种情况,带教老师要以轻松自信的肢体语言或仪态感染熏陶大家,中药化学实验原理简单,只要把握实验的关键步骤,就能够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可以列举往届同学的成功案例鼓励大家,明确只要把握重点,用心领悟,就能做成功。如在做芦丁的提取鉴定实验时,除了重点讲授碱溶酸沉的实验原理之外,实验操作中的细节也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实验中“碱溶”的部分是到石灰乳调节pH值8~9,而“酸沉”部分是用浓盐酸调pH值4~5;实验过程中最关键的操作步骤就从酸到碱的调节过程中必须保持提取液的温度,教科书上是称做“趁热过滤”,大部分同学“照方抓药”,不知“趁热过滤”的所以然,忽略保持提取液的温度的重要性,导致芦丁的转化率下降或者转化不出来,导致实验失败,这种情况在实验前就必须强调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可能实现酸和盐的转化,只要控制好这一步,整个实验就很容易做成功。通过这种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实验步骤的“点睛”教学方式,基本可以圆满地完成整个实验。
2 结合生产实际,明确实验用途
中药化学实验目的是为了巩固中药化学理论所讲授的方法、技术和原理。主要内容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中药化学实验与中药开发、生产、加工、质量评价、临床应用等密切相关[5],与其它学科的实验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强。中药化学产业中,很多产业化大规模生产工艺就是在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原理和技术方法一定程度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在讲授这种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具有相似性质实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成功的药物开发案例,指明生产上也都是用我们课堂上学习的原理技术方法,制造和生产临床使用的原料或者药物,明确告知同学验室里学习的内容对以后的实习、工作奠大有裨益,学好了不止增加对理论的巩固,而且更加容易完成从试验到生产工作的过度。这样给大家一种学习的动力和期盼,学好中药化学实验课程,容易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例如,在介绍三七皂苷的提取、富集和鉴定的实验中,以通过美国FDA审评的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研究案例[6],讲述运用现代化提取分离方法和技术把三七皂苷提取、富集、纯化最后开发成药物的案例,这让学生感受到中药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案例极大地鼓舞了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习信心!
3 明确实验原理,化繁为简
放松心态、指明方向之后,对实验原理的阐释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笔者带教中药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来看,对中药化学实验原理的教学适宜用带教老师理解后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才是最容易接受的。譬如,在讲授中药化学提取实验时,可结合日常生活泡药酒的典型例子阐述,“泡酒”就是一种“冷浸”提取的方式,从而引出各种提取方法的学习。
4 强化基本实验操作,纠正实验操作细节
在阐明原理之后,教材上通常都有详细的实验步骤,规范初学者对每种试剂量摄取和操作。但实验过程中还是会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包括仪器的使用不当、溶剂的加入顺序、用量等,带教老师宜在实验室巡视纠正不当行为,指出错误的所在,及对后面实验的影响的不良后果,纠正后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会提高很快。
5 规范实验报告,明确现在的实验训练是为以后的科研奠定基础
做完实验后,很多同学很不情愿写实验报告,往往要老师硬性规定必须要上交后才整理报告。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彻底明白:(1)实验报告是实验系统化的高度概况和总结,仍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没有实验报告的是不完整的。(2)实验报告的写作是为了锻炼大家的总结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写作、整理、分析奠定基础。让同学明白实验报告的功能后,大家基本上做完实验后都会养成自觉撰写实验报告的习惯。
中药化学实验承载了中药化学理论的内涵,是理论联系实践最好的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关键点,采取适宜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把握实验心理-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实验总结的模式,教学效果较好。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匡学海.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1-82.
[2] 邹忠杰.《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08,14(3):104-105.
[3] 贾琦,刘祥兰,王瑞.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9(2):112-114.
[4] 余晓晖,郭玫,赵磊.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考核探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3):107-108.
[5] 刘斌,石任兵,张桂燕.中药专业中药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J].药学教育,2006,22(5):25-27.
[6] 马剑文,叶正良.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的ind审评之路[J].世界科学技术,2000,2(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