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建模过程把握方程本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方程的意义”的教学中,不能只强调方程的外部特征,以学生能辨认方程为主要认知目标,而忽略了方程的本质。方程的教学应该从数学模型的视角出发,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模型,把握方程的本质。
  [关键词]数学建模;经历;方程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67-02
  方程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很多教师只注重传授方程的形式化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强调方程的外部特征,以学生能辨認方程为主要认知目标,而忽略了方程的本质——“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的一种等量关系”。方程也是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建模过程。因此,教师应从模型的视角去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模型,把握方程本质。
  一、理解相等关系,初步勾勒模型
  【教学片段1】
  师(课件出示天平图1):这是什么?
  生1:天平。
  师:天平有什么作用?
  生2:称量物体的质量。
  师:怎样称?
  生3:左盘先放入物体,然后右盘放入砝码,当指针指向中央,也就说明两边的质量一样,砝码的质量是多少,物体的质量也就是多少。
  师:指针指向中央,说明天平是平衡的,天平平衡也就说明左盘里的物体和右盘里的砝码质量是——
  生(齐):相等的。
  师(课件出示天平图2):天平平衡吗?
  生(齐):不平衡。
  师:能说左盘碗和米饭的质量和右盘砝码的质量存在相等关系吗?
  生(齐):不能。
  师(课件出示天平图3):现在能说左盘碗和米饭的质量和右盘砝码的质量存在相等关系吗?
  生(齐):能。
  (板书:碗和米饭的质量和70克相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天平之外,还存在着很多的相等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相等关系来研究问题。
  【思考:正如前面所言,过分强调对于方程外部特征的认识,而忽略方程的本质,将使学生的认知浮于表面。方程思想的首要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这里说的数量关系就是等量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相等关系。相等关系是学习方程以及等式的性质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核心,方程首先是等式,而等式的性质就是通过观察在变化的过程中等式的变与不变而发现的,因此只有在实际问题中找到相等关系才能列出方程。可见,关于方程的知识离不开相等关系。本环节的教学就抓住这一根本点,首先引导学生借助天平认识平衡,而平衡就说明两边的物体存在相等关系,然后让学生观察天平图,在对比中寻找相等关系,寻找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学生也勾勒出相等关系的初步模型。】
  二、研究具体情景,初步建立等量模型
  【教学片段2】
  师(课件出示图4):现在的天平是什么样的?
  生(齐):平衡的。
  师:也就说明什么?
  生1:两个小砝码的质量和一个大砝码的质量是相等的。
  师:也就是说两个小砝码的质量和一个大砝码的质量存在相等关系。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这种相等关系吗?
  生2:50 50=100。
  师:为什么用“=”连接?
  生2:因为两边是相等的关系。
  师(课件出示图5):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出相等关系吗?
  生3:12枚蛋黄派的质量和一盒蛋黄派的质量相等。
  师: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出这种相等关系吗?
  生3:22×12=264。
  师(课件出示图6,标明碗重30克):你能看懂这幅图吗?
  生4:碗和米饭共重70克。
  生5:碗和米饭的质量和两个共重70克的砝码质量一样。
  师: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记录,教师巡视,并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后得出x 30=50 20。)
  师(出示图7):这里存在着相等关系吗?
  生7:7天跑的路程和一个星期跑的一样多。
  师: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出这种相等关系吗?
  生8:把每天跑的路程用未知数表示,列出等式7y=2.8。
  师: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9:都有等号。
  生10:都表示两边是相等的关系。
  师: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生(齐):等式。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都是先找出相等关系,也就是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写出等式。
  【思考:对于等式,学生早有认识,但学生对于等式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运算结果的层面。等式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指表达相等关系的式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先寻找相等关系,然后用一个式子表示出这种相等关系,明了相等关系应该用“=”连接起来,而“=”的两边应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已知的用具体的数,未知的用字母来代替,等量模型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接着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式子,寻找共同点以及所表示的本质意义,学生对于等量模型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引领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知道建立等量模型的步骤。通过这样逐步的深化,等量模型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三、寻找特殊情况,逐渐建立方程模型
  【教学片段3】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不难发现,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都可以用——
  生(齐):等式来表示。
  师:它们虽然都是等式,但有什么不同吗?   生1:有的有字母,有的没有字母。
  师(指着不含未知数的等式50 50=100、23×6=138):这些等式表示的是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师(指着含未知数的等式x 30=50 20、7y=2.8):这些表示的是什么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生2:不知道的和已经知道的之间的关系。
  生3:已经知道的和不知道之间的等量关系。
  师:未知数用什么来表示?
  生4:字母。
  师:这种表示已知数和未知数等量关系的式子就是方程。
  师:方程是依据什么写出来的?
  生5:等量关系。
  师:像这样,依据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起来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
  师:请回顾得出方程的过程。
  生6:首先要找出等量关系,然后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再写出等式,也就是方程。
  师:回答得真精辟!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聯系和区别?
  生7:方程是等式,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生8: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师:如果用一个圈表示所有的等式,方程用另一个圈表示,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韦恩图吗?想一想,应该怎么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韦恩图)
  【思考:陈重穆教授认为:“有些名词的定义作用并不大,要紧的是对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定义方程容易流于表面,而忽略其本质。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些等式,发现其不同,虽然都是等式,都表示等量关系,但是方程是依据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起来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也是方程特殊之处,然后让学生回顾得出方程概念的全过程,思考方程和等式的关系。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回顾和反思,方程的模型逐渐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来。学生对于方程的本质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史宁中教授提出:“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数学模型,特别是了解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节课中,让学生从认识相等关系开始,再接着建立等量模型,继而建立方程模型,理解其本质,就把逐层抽象、逐步建立模型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学生对于扇形有着较多的生活经验,“扇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教学难度不大,但教师对其的教学处理容易浅表化。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顺势而为,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深入理解扇形的本质特点,并关照核心素养,把简单的课上得有内涵、有意义。  [关键词]顺势而为;问题引领;关照素养;扇形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65-
[摘要]数学课堂要“引生入胜”,就要灵动和富有活力,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更开放、更有趣、更多元。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中,课堂的“源头活水”可以是学生的已有经验,也可以是学生对问题多角度的解读,或是来自学生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当学生与学习“相遇、对话”,方能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思维。  [关键词]假设;反思;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教学应该是一种慢艺术!因为学生是幼小的,他们是需要教师耐心等待的,这样他们才会在教师的耐心呵护下走向数学神圣的殿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把教学节奏放慢,以照顾到更多的学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有独立思索的时空、合作探究的机会等,让顺利学习成为必然,让个性飞扬成为必然。慢下来,静待花开,教学必定会更加精彩!  [关键词]慢下来;等待;平面图形  [中图分类号]G623.5
[摘要]只有教师适时地退,学生才能适时地进。为了提升“让学”课堂的品质,开展了基于实证的教学研究,通过学前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后测,不断探索着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努力实现有效的“让学”。  [关键词]实证研究;学前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后测;分数的基本性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54-02  “分数的基本性质”属于探索规律类的
[摘 要]“生活与百分数”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一个综合实践内容。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活动时调查相关的金融信息,课内主要对“2万元普通储蓄怎么存,才能收益最大”进行深入探讨,课后尝试真实地去银行存款,就能做到“课外积累实践经验,体验金融理财;课内反馈综合信息,探討优化方案”。  [关键词]百分数;生活;体验;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对于低学段的学生,估算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进行估算的需求,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与优越性。在教学中,尽管教师设置了生活场景,但学生屡屡出现“与其估算,毋宁精算”的现象,这是值得广大教师警惕和反思的。  [关键词]购买;估算;情境;有效;实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33-0
[摘 要]日常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题获得经验,但教师往往只注意到结果正确与否,忽视了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追本溯源,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真正发挥每道思考题的育人价值,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保障。  [关键词]思考题;经验;改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推理、验证与交流等活动。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依据这一要求,采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旋转;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74-02  一直以来,数学学习给人的印象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过程已然不再只是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查阅文献、走访学者等方法,绘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流程图,并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章节内容蕴含的核心素养素材,从学生实况和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出具有班级学生特色的教学过程,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实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过程;平行四边形面积;流程图  [中
[摘 要]小学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符号意识的认知比较模糊。在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经历具体过程,积累符号经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关键词]低段学生;符号意识;培养;加法;乘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62-02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