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故事制造者”试图把手里的非虚构作品转化成影视IP
“非虚构写作”这一概念最初由西方提出,也被称为“叙事新闻”,发源于20世纪前期,20世纪60年代在《时尚先生》《滚石》《纽约客》等杂志上迎来繁盛期。
在中国,这几年非虚构写作成为一个新的文学领域。“非虚构的概念在实践中不断被扩大,从特稿、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星星之火,逐渐扩展为一种写作方式。”“真实故事计划”的创立者雷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走出媒体后,非虚构文学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因此有了和影视、出版的结合。”
随着《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1986,生死漂流》等根据真实事件撰写的特稿先后售出影视改编权,越来越多的“故事制造者”试图把手里的非虚构作品转化成影视IP。
“真实故事计划”是近几年兴起的若干非虚构写作平台之一,正式上线前1个月,就获得来自平安创投和高樟资本的数百万元投资。与之类似的平台还有腾讯的“谷雨故事”、网易的“人间the Livings”、界面的“正午故事”以及“中国三明治”“ONE实验室”等。
平台纷纷涌现的背后,是否意味着非虚构写作将成为当下内容创业的新门类?非虚构文学与影视联姻,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好内容有了出口
北京摩天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项目开发总监周健森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目前国内外大量影视作品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真实事件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来源。
例如,美国的改编电影里,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占据了20%,2016年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大空头》《丹麦女孩》《间谍之桥》《聚焦》都改编自非虚构文学。
根据非虚构文学改编的同名韩国电影《熔炉》,不仅获得了高口碑,更对韩国国会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起了推动作用,被称为“改变韩国国家的影片”。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电影一直没有脱离中国文学的滋养。“不是影视行业开始注重非虚构写作,而是非虚构写作这种创作类型呈现出了蓬勃态势,自然会在影视领域反映出来。”周健森说。
创办至今的1年时间里,“真实故事计划”讲述了近200个故事,最新发表的真实故事是“小旅馆的午夜来客”。
每一个故事都关乎“人”。“我们讲述了医生、警察、刑满释放人员、生活失败者、家庭主妇的故事,事实上讲述什么样的人不重要,核心是要讲述一个人最在乎的东西。”雷磊说。
“真实故事计划”中的故事作者大多数都不是从事专职写作的人,而是故事的亲历者,但他们往往保留着最真实、最不为人知的故事细节。这也是雷磊倡导第一人称叙事、鼓励作者写出自己故事的原因。
豆瓣副总裁、豆瓣阅读总经理戴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豆瓣阅读上的非虚构写作者也来自于各行各业,有飞行员、外交官、支教老师、护士、养蜂人,等等。
非虚构写作平台“地平线”主编三桃认为,目前的非虚构写作外延更大了,不仅可以像新闻特稿一样,关注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也可以关注身边普通人的故事。“这是介于过去的新闻媒体和文学杂志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内容的范围更大,创作的人群更多,对这种内容有兴趣的读者也更多了。”
据雷磊透露,“真实故事计划”中的一个故事《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已经由剧魔影业买下影视改编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在肿瘤医院工作的普通职工,带领着一群身体衰败的人组建起一个临终者联盟,完成对世界的最后进击。
剧魔影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冰涛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目前正在创作剧本,有望于2018年开拍。他透露,目前购买非虚构文学的版权费大约在50万元以内,“对于影视改编来说,这个费用不高也不低。”
事實上,这不是剧魔影业购买的第一个非虚构作品,它之前所购买的《父子情》也是根据个体真实经历所创作的作品。
袁冰涛告诉本刊记者,这几年已经出现了许多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或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电影,如《失恋33天》《亲爱的》《滚蛋吧!肿瘤君》等,其中不少获得了广泛好评。“观众有需求,日常生活有市场,多年积累下来的好内容就有了出口。”
袁冰涛认为,真实故事是实在发生过的,它的细节可能是虚构作品难以构想出来的,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人物也好,情节也好,真实的东西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千篇一律。”
寻找变现的路径
2015年,三桃和其他媒体行业内非虚构写作的实践者一同创办了“地平线”。
“地平线”监测了国内十几家媒体所创作的非虚构内容,通过内部编辑部的评分推荐,制作每月榜单。“榜单荟萃了国内当月产出的优秀非虚构内容,节省了大家筛选作品的时间成本。”
每两个月,“地平线”还会举办一场沙龙,邀请近一两个月国内最优秀的稿件作者来讲解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如《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的作者杜强、《重回细菌战:鼠疫围困的城市》的作者南香红、《时尚先生》专题总监林珊珊、《南方人物周刊》原高级主笔张雷、腾讯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袁凌等。
三桃介绍,目前“地平线”尝试了三条路,一是成为非虚构创作需求方和创作者之间的中介机构,二是定制特定形式和内容的故事,如商业软广告、个人传记和企业史等,三是利用非虚构人才资源开展培训。 三桃认为,做非虚构写作需要不断创新找出路,如果没有创新,就会一直处于缺乏动力的状态。“如果能找到非虚构故事商业变现的有效路径,就可以帮助到很多的写作者,借助机构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雷磊同样肯定了非虚构故事实现商业价值的重要性,“某一个故事能改编成大电影,进行合理的资源搭配后能有很高的票房,短的也可以做成商业广告和商业短片。”
戴钦向本刊记者介绍了豆瓣阅读的商业运作流程:投稿、售卖电子书、出版纸书、拍摄短片、改编影视,“这个过程如今正在越来越多的作者身上发生。比如非虚构作品《白事会》,因故事感人至深,在豆瓣阅读上迅速受到众多读者的好评。不仅由豆瓣阅读代理出版了纸书,而且还成功售出了影视版权。”
尽管这两年非虚构写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雷磊看来,真实故事从生产出来到转换为内容IP,改编成影视作品,形成一套成熟的产业链,并最终实现商业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
如何与影视联姻
在非虚构文学和影视联姻的问题上,周健森提出了自己作为影视专业人士的看法。“平台打造者希望成为影视方的素材供应商,但是影视经验普遍不足,提供的故事是否具备转换成影视剧的可操作性,还存在很大疑问。”
周健森经常在“真实故事计划”“地平线”等非虚构写作平台上寻找适合影视化的故事。“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第二,这个好故事是否符合影视对故事的需求,例如是否有明确的故事主题、能否切实反映当下问题、人物是否具有戏剧性变化等;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具有普适性价值。”
周健森认为,非虚构平台的一大贡献是启发了影视从业者要关注现实题材,但他对于平台的未来走向持观望态度。“非虚构文学平台是一个来源渠道,但是否真的能为影视生产提供持续供给还不好说。要和更专业的影视公司不断磨合和沟通,才能预估转换率、票房成果和观众接受度,才有可能成为一门成功的生意。”
在这一点上,袁冰涛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其实影视行业的创作门槛很高,每一个要介入的人都要虚心学习,掌握行业基本规律和基础要求。但是现在太多人跳过了这个阶段,靠本能写作。”
另外,周健森还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如果写作者抱着影视化的目的進行创作,就违背了非虚构写作的初衷。“非虚构写作者应继续描述现实世界,不要有私心杂念。平台方也不要干涉他们的写作,要在和影视公司的沟通中寻找可以创作的作品,在不伤害写作本身的前提下,提升它的商业价值。”
“非虚构写作”这一概念最初由西方提出,也被称为“叙事新闻”,发源于20世纪前期,20世纪60年代在《时尚先生》《滚石》《纽约客》等杂志上迎来繁盛期。
在中国,这几年非虚构写作成为一个新的文学领域。“非虚构的概念在实践中不断被扩大,从特稿、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星星之火,逐渐扩展为一种写作方式。”“真实故事计划”的创立者雷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走出媒体后,非虚构文学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因此有了和影视、出版的结合。”
随着《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1986,生死漂流》等根据真实事件撰写的特稿先后售出影视改编权,越来越多的“故事制造者”试图把手里的非虚构作品转化成影视IP。
“真实故事计划”是近几年兴起的若干非虚构写作平台之一,正式上线前1个月,就获得来自平安创投和高樟资本的数百万元投资。与之类似的平台还有腾讯的“谷雨故事”、网易的“人间the Livings”、界面的“正午故事”以及“中国三明治”“ONE实验室”等。
平台纷纷涌现的背后,是否意味着非虚构写作将成为当下内容创业的新门类?非虚构文学与影视联姻,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好内容有了出口
北京摩天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项目开发总监周健森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目前国内外大量影视作品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真实事件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来源。
例如,美国的改编电影里,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占据了20%,2016年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大空头》《丹麦女孩》《间谍之桥》《聚焦》都改编自非虚构文学。
根据非虚构文学改编的同名韩国电影《熔炉》,不仅获得了高口碑,更对韩国国会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起了推动作用,被称为“改变韩国国家的影片”。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电影一直没有脱离中国文学的滋养。“不是影视行业开始注重非虚构写作,而是非虚构写作这种创作类型呈现出了蓬勃态势,自然会在影视领域反映出来。”周健森说。
创办至今的1年时间里,“真实故事计划”讲述了近200个故事,最新发表的真实故事是“小旅馆的午夜来客”。
每一个故事都关乎“人”。“我们讲述了医生、警察、刑满释放人员、生活失败者、家庭主妇的故事,事实上讲述什么样的人不重要,核心是要讲述一个人最在乎的东西。”雷磊说。
“真实故事计划”中的故事作者大多数都不是从事专职写作的人,而是故事的亲历者,但他们往往保留着最真实、最不为人知的故事细节。这也是雷磊倡导第一人称叙事、鼓励作者写出自己故事的原因。
豆瓣副总裁、豆瓣阅读总经理戴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豆瓣阅读上的非虚构写作者也来自于各行各业,有飞行员、外交官、支教老师、护士、养蜂人,等等。
非虚构写作平台“地平线”主编三桃认为,目前的非虚构写作外延更大了,不仅可以像新闻特稿一样,关注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也可以关注身边普通人的故事。“这是介于过去的新闻媒体和文学杂志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内容的范围更大,创作的人群更多,对这种内容有兴趣的读者也更多了。”
据雷磊透露,“真实故事计划”中的一个故事《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已经由剧魔影业买下影视改编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在肿瘤医院工作的普通职工,带领着一群身体衰败的人组建起一个临终者联盟,完成对世界的最后进击。
剧魔影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冰涛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临终者联盟里的布道人》目前正在创作剧本,有望于2018年开拍。他透露,目前购买非虚构文学的版权费大约在50万元以内,“对于影视改编来说,这个费用不高也不低。”
事實上,这不是剧魔影业购买的第一个非虚构作品,它之前所购买的《父子情》也是根据个体真实经历所创作的作品。
袁冰涛告诉本刊记者,这几年已经出现了许多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或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电影,如《失恋33天》《亲爱的》《滚蛋吧!肿瘤君》等,其中不少获得了广泛好评。“观众有需求,日常生活有市场,多年积累下来的好内容就有了出口。”
袁冰涛认为,真实故事是实在发生过的,它的细节可能是虚构作品难以构想出来的,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人物也好,情节也好,真实的东西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千篇一律。”
寻找变现的路径
2015年,三桃和其他媒体行业内非虚构写作的实践者一同创办了“地平线”。
“地平线”监测了国内十几家媒体所创作的非虚构内容,通过内部编辑部的评分推荐,制作每月榜单。“榜单荟萃了国内当月产出的优秀非虚构内容,节省了大家筛选作品的时间成本。”
每两个月,“地平线”还会举办一场沙龙,邀请近一两个月国内最优秀的稿件作者来讲解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如《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的作者杜强、《重回细菌战:鼠疫围困的城市》的作者南香红、《时尚先生》专题总监林珊珊、《南方人物周刊》原高级主笔张雷、腾讯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袁凌等。
三桃介绍,目前“地平线”尝试了三条路,一是成为非虚构创作需求方和创作者之间的中介机构,二是定制特定形式和内容的故事,如商业软广告、个人传记和企业史等,三是利用非虚构人才资源开展培训。 三桃认为,做非虚构写作需要不断创新找出路,如果没有创新,就会一直处于缺乏动力的状态。“如果能找到非虚构故事商业变现的有效路径,就可以帮助到很多的写作者,借助机构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雷磊同样肯定了非虚构故事实现商业价值的重要性,“某一个故事能改编成大电影,进行合理的资源搭配后能有很高的票房,短的也可以做成商业广告和商业短片。”
戴钦向本刊记者介绍了豆瓣阅读的商业运作流程:投稿、售卖电子书、出版纸书、拍摄短片、改编影视,“这个过程如今正在越来越多的作者身上发生。比如非虚构作品《白事会》,因故事感人至深,在豆瓣阅读上迅速受到众多读者的好评。不仅由豆瓣阅读代理出版了纸书,而且还成功售出了影视版权。”
尽管这两年非虚构写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雷磊看来,真实故事从生产出来到转换为内容IP,改编成影视作品,形成一套成熟的产业链,并最终实现商业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
如何与影视联姻
在非虚构文学和影视联姻的问题上,周健森提出了自己作为影视专业人士的看法。“平台打造者希望成为影视方的素材供应商,但是影视经验普遍不足,提供的故事是否具备转换成影视剧的可操作性,还存在很大疑问。”
周健森经常在“真实故事计划”“地平线”等非虚构写作平台上寻找适合影视化的故事。“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第二,这个好故事是否符合影视对故事的需求,例如是否有明确的故事主题、能否切实反映当下问题、人物是否具有戏剧性变化等;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具有普适性价值。”
周健森认为,非虚构平台的一大贡献是启发了影视从业者要关注现实题材,但他对于平台的未来走向持观望态度。“非虚构文学平台是一个来源渠道,但是否真的能为影视生产提供持续供给还不好说。要和更专业的影视公司不断磨合和沟通,才能预估转换率、票房成果和观众接受度,才有可能成为一门成功的生意。”
在这一点上,袁冰涛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其实影视行业的创作门槛很高,每一个要介入的人都要虚心学习,掌握行业基本规律和基础要求。但是现在太多人跳过了这个阶段,靠本能写作。”
另外,周健森还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如果写作者抱着影视化的目的進行创作,就违背了非虚构写作的初衷。“非虚构写作者应继续描述现实世界,不要有私心杂念。平台方也不要干涉他们的写作,要在和影视公司的沟通中寻找可以创作的作品,在不伤害写作本身的前提下,提升它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