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3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细则,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扶持力度,本文着重论述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及对市行业发展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解决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利用是解决建筑垃圾处理的最科学和最彻底的途径,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013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细则,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本文着重论述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及对市行业发展的一点建议。
一、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环境
(一)国家政策。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将“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列为第十项重点任务;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要求“推进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建筑废物集中处理、分级利用,生产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建材产品,因地制宜建设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基地”;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意见指出:要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产业聚集,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2013年9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廳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的通知》,研究解决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二)地方政策。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各地也相继出台建筑垃圾排放、运输和资源化等管理办法,以进一步促进、规范地方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
1、政策出台。2013年,北京市,吉林省、山东青岛市、淄博市,河南许昌市、漯河市、濮阳市,安徽安庆市,海南海口市,广西柳州市,宁夏银川市,江苏如皋市,湖南衡阳市,四川成都市、广元市、广安市、江油市,福建福州市、漳州市,广东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江门市,江西南昌市、陕西汉中市等25个地方都已经或相继出台了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政策,对建筑垃圾的排放管理、运输管理、处置管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资源化管理。目前,我国已有深圳、青岛、广州和邯郸市出台了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管理条例。北京市、吉林省、广州市、青岛及许昌市等地的建筑垃圾工作重心已经由“管理”逐步向“资源化”转移,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源头分类、运输和处置补贴、产品推广应用等作了明确规定,北京市也在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加入了建筑垃圾的内容。
3、青岛市发展情况。2013年,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开始正式施行,对我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再生产品生产推广应用做了详细规定,并相继发布了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处置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再生产品推广实施细则和建筑废弃物计量标准,在市区正式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解决了市区建筑垃圾填埋、乱堆乱倒带来的占地、污染环境、土壤和空气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消耗,2013年青岛市已经形成了5大系列14个品种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体系,涵盖了骨料、混凝土、砖、砌块、种植土等方面,并在宝龙广场、锦绣华城小区、燕岛国际公寓、世园会等工程项目中进行了使用,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600万吨,2014年预计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800万吨。
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各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各地因地制宜创造了多种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在处置方式、处置工艺、产品开发及产品应用等方面都出现了新模式。
1、处置方式。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方式方面把原来建筑废弃物送到处置厂用固定式装备处置、在拆除现场利用移动式装备处置发展到目前在现场就地处置和利用的方式。其中在南方科技大学项目就地消耗建筑废弃物100万吨,所生产的再生建材产品全部用于南科大校区建设,实现了项目拆迁现场建筑废弃物的零排放和再生建材产品的零外运。
2、处置工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艺方面,从原来拆除、破碎、筛分、分选到再生产品的模式,创造了拆除、切割、原材直接利用的新模式。陕西元方实业有限公司直接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切割成条板,再加工成各种水磨石及砌块制品应用于建筑和装饰工程,减少了能源和材料的消耗。
3、产品开发及应用。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开发和应用方面向量大、面广和高附加值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在道路工程成功应用于临建工程、路基填筑、特殊地基处理、路面工程及预制构件等部位,大量消耗建筑垃圾;另一方面是建筑废弃物再生微粉成功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
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行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未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核准方案运输建筑废弃物,企业盈利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健全和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要进一步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今后还需通过较多方面的努力。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涉及住建、城管、发改、环保、交通、公安、国土等部门的管辖和配合。任一单个部门管理都会力不从心,还需要引起我市主要领导重视,并安排一定的协调机构落实。
(二)建章立制。从产业链上分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牵扯到拆除、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多个环节,涉及业主、设计、监理、运输、生产、施工等单位的协调和配合。任何一方、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到或考虑不周都会产生问题。建议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分工、职责,构建包含建筑废弃物产生、运输、处理、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体系,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建立责任考核机制。
(三)行业延伸。设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建立拆除、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延伸产业链,参与建筑废弃物的拆除、分类、收集和运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资经营。
(四)政府推动。
1、将符合条件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绿色建材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如医院、学校、政府办公楼等)优先采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
2、为进一步推广建筑再生产品,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将建筑废弃物再生粗骨料与再生细骨料一同列入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废渣目录,对再生产品企业符合政策的办理免税。
3、在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将“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使用数量”列入审查内容,凡是在图纸中没设计建筑废弃物产品使用数量的,规划部门在图纸审核时不予以通过,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各类工程不得进行竣工备案验收。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发展的一定规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总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新兴的朝阳产业,行业也必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家珑.2013年我国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行业发展回顾和对策研究
2、陆凯安.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
3、张志友.沈建军.场道混凝土切割再利用技术
4、吴英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岳风玲:(1970年4月12日),女,建筑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青岛建工学院。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解决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利用是解决建筑垃圾处理的最科学和最彻底的途径,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013年,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细则,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本文着重论述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及对市行业发展的一点建议。
一、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环境
(一)国家政策。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将“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列为第十项重点任务;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要求“推进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建筑废物集中处理、分级利用,生产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建材产品,因地制宜建设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基地”;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意见指出:要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产业聚集,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2013年9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廳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的通知》,研究解决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二)地方政策。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各地也相继出台建筑垃圾排放、运输和资源化等管理办法,以进一步促进、规范地方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
1、政策出台。2013年,北京市,吉林省、山东青岛市、淄博市,河南许昌市、漯河市、濮阳市,安徽安庆市,海南海口市,广西柳州市,宁夏银川市,江苏如皋市,湖南衡阳市,四川成都市、广元市、广安市、江油市,福建福州市、漳州市,广东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江门市,江西南昌市、陕西汉中市等25个地方都已经或相继出台了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政策,对建筑垃圾的排放管理、运输管理、处置管理、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资源化管理。目前,我国已有深圳、青岛、广州和邯郸市出台了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管理条例。北京市、吉林省、广州市、青岛及许昌市等地的建筑垃圾工作重心已经由“管理”逐步向“资源化”转移,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源头分类、运输和处置补贴、产品推广应用等作了明确规定,北京市也在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加入了建筑垃圾的内容。
3、青岛市发展情况。2013年,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开始正式施行,对我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再生产品生产推广应用做了详细规定,并相继发布了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处置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再生产品推广实施细则和建筑废弃物计量标准,在市区正式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解决了市区建筑垃圾填埋、乱堆乱倒带来的占地、污染环境、土壤和空气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对天然资源的消耗,2013年青岛市已经形成了5大系列14个品种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体系,涵盖了骨料、混凝土、砖、砌块、种植土等方面,并在宝龙广场、锦绣华城小区、燕岛国际公寓、世园会等工程项目中进行了使用,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600万吨,2014年预计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800万吨。
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各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各地因地制宜创造了多种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在处置方式、处置工艺、产品开发及产品应用等方面都出现了新模式。
1、处置方式。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方式方面把原来建筑废弃物送到处置厂用固定式装备处置、在拆除现场利用移动式装备处置发展到目前在现场就地处置和利用的方式。其中在南方科技大学项目就地消耗建筑废弃物100万吨,所生产的再生建材产品全部用于南科大校区建设,实现了项目拆迁现场建筑废弃物的零排放和再生建材产品的零外运。
2、处置工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艺方面,从原来拆除、破碎、筛分、分选到再生产品的模式,创造了拆除、切割、原材直接利用的新模式。陕西元方实业有限公司直接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切割成条板,再加工成各种水磨石及砌块制品应用于建筑和装饰工程,减少了能源和材料的消耗。
3、产品开发及应用。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开发和应用方面向量大、面广和高附加值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在道路工程成功应用于临建工程、路基填筑、特殊地基处理、路面工程及预制构件等部位,大量消耗建筑垃圾;另一方面是建筑废弃物再生微粉成功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
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行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未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核准方案运输建筑废弃物,企业盈利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健全和再生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要进一步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今后还需通过较多方面的努力。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涉及住建、城管、发改、环保、交通、公安、国土等部门的管辖和配合。任一单个部门管理都会力不从心,还需要引起我市主要领导重视,并安排一定的协调机构落实。
(二)建章立制。从产业链上分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牵扯到拆除、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多个环节,涉及业主、设计、监理、运输、生产、施工等单位的协调和配合。任何一方、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到或考虑不周都会产生问题。建议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分工、职责,构建包含建筑废弃物产生、运输、处理、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体系,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节能减排考核目标,建立责任考核机制。
(三)行业延伸。设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建立拆除、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延伸产业链,参与建筑废弃物的拆除、分类、收集和运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资经营。
(四)政府推动。
1、将符合条件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绿色建材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如医院、学校、政府办公楼等)优先采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
2、为进一步推广建筑再生产品,加大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将建筑废弃物再生粗骨料与再生细骨料一同列入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废渣目录,对再生产品企业符合政策的办理免税。
3、在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将“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使用数量”列入审查内容,凡是在图纸中没设计建筑废弃物产品使用数量的,规划部门在图纸审核时不予以通过,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各类工程不得进行竣工备案验收。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发展的一定规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总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新兴的朝阳产业,行业也必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家珑.2013年我国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行业发展回顾和对策研究
2、陆凯安.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与综合利用
3、张志友.沈建军.场道混凝土切割再利用技术
4、吴英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岳风玲:(1970年4月12日),女,建筑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青岛建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