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类教学一直以来都以丰富学校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陶冶情操为目的。随着近几年各高校的艺术院系不断扩招,广大喜爱音乐的学生有了进一步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朝着心目中的艺术殿堂一步步努力,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高中生因为文化课学习繁重,同时要兼顾四门专业学科,精力有限,因此用于声乐学习的时间是较少的。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声乐技巧呢?下面谈谈近几年来在高考声乐教学方面的做法,希望能跟同行探讨。
一、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发声器官及原理
声乐教学是抽象的。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发声器官及原理,了解发声时声音的支点和气息的支点。只有这样,老师讲课或者要求进行发声练习时。学生才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且较容易达到要求,进步快,就会增加其自信心。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发声、演唱,进步相对就慢,更有甚者模仿不到位又理解不到位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让学生认识发声器官及原理是极其重要的。
(一)认识发声器官
1 呼吸器官:鼻腔、口腔、肺、横膈膜等。人们平时生活是用鼻子呼吸,唱歌却是口、鼻同时呼吸。为了加深记忆,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这些器官,教师讲解时应尽可能通俗易懂,采用手势、图解相结合。要求学生用鼻子和嘴巴同时吸气,气息通过肺,到达横膈膜后控制保持。强调膈肌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是发声的原动力。这些呼吸器官,老师一面讲一面示范,效果会更好。
2 发声器官:喉头、声带、咽璧等。喉头位于颈前正中,声带位于喉头里,形成两片对称的筋膜。声带的关闭、张弛、厚薄、长短对声音发出的高低、强弱有很大的关系。
3 共鸣器官:胸腔、鼻腔、鼻咽腔、额窦、喋窦等。这部分器官起到美化、扩大声音的作用。
(二)认识发声原理
歌声是怎样得来的?是由于气息冲击声带,产生音波,音波传到各共鸣处,被扩大和美化,从而产生美好的声音。
发声的过程:用鼻子和嘴巴把气吸到横膈膜,通过小腹和腰部的力量压迫,气息往上冲击声带,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到达口腔、鼻腔、额窦、喋窦等,得到进一步扩大、美化,传到听众的耳朵就成为优美动听的歌声了。
学生只有对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十分了解,才能控制自如。按照高中生的年龄特点,这一内容既要讲解清楚又不能太复杂。
二、接触各种歌曲
我们处在一个资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业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各种各样的歌曲,各种各样的唱法让人耳目一新。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封闭自我,要尽量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听各种歌曲,观摩不同层次的比赛,鼓励他们参加一些适合年龄段的比赛。比如:校园晚会、校园歌手大赛等。通过这样的不断学习,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懂得去评论一些作品和评说一些演唱技巧,结合自己的情况取舍,可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我。另外,每个学期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定的歌曲,由浅入深,作品多样化,有中外歌曲,有民歌,有艺术歌,有创作歌等。
三、创造上台的机会
在考试中艺术类考生心理素质至关重要,专业技巧再好,但临场发挥不好,必然会影响考生的成绩。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初学者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好意思唱或唱得不够大方的学生,因为怕唱错,怕老师同学笑话。这种情况,老师除了鼓励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示范演唱去感染和渗透学生,并时常给学生肯定的微笑,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卸下心理包袱。另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上台机会展示自我,锻炼胆量。如何才能创造上台机会呢?
1 随时随地鼓励学生勇于在他人面前演唱,并给予适当的表扬。
2 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各项活动,如学校学生会竞选,各种演讲和歌唱比赛或各项集体活动等,以达到锻炼心理素质的目的。
3 在声乐课中,每隔几周进行一次集体课会演,让学生轮流唱,然后让学生相互点评或让演唱者述说感受,并希望下次演唱中克服上次存在的问题。
4 要经常组织本小组的学生到其他小组观摩,或和其他老师合作,几个小组的同学轮流上台演唱,然后点评总结。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上台锻炼,使得学生的演唱技巧得到了提升,增强了信心,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
四、教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声乐教学当中,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个问题时往往有不同的观点和表达形式。声乐教师应自始至终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并围绕这些观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训练学生。教授知识点时要用肯定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放心地按老师的计划及要求去做。教师的高素质业务能力和广泛的音乐知识及与时俱进的灵通信息,还有教师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是学生认可老师的标准。只要学生认可了老师,教学就肯定会成功。
另外,在教学当中,教师除了认真、灵活地教授知识外,还要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体会这些问题,并能及时地解释和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时一个知识点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才能找到感觉,因此教师的耐心也受到考验,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学声乐才有兴趣、有信心,才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进步。
总之,学习声乐是一个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只有教师的耐心教学与学生的努力学习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收获。
高中生因为文化课学习繁重,同时要兼顾四门专业学科,精力有限,因此用于声乐学习的时间是较少的。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声乐技巧呢?下面谈谈近几年来在高考声乐教学方面的做法,希望能跟同行探讨。
一、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发声器官及原理
声乐教学是抽象的。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发声器官及原理,了解发声时声音的支点和气息的支点。只有这样,老师讲课或者要求进行发声练习时。学生才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且较容易达到要求,进步快,就会增加其自信心。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发声、演唱,进步相对就慢,更有甚者模仿不到位又理解不到位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让学生认识发声器官及原理是极其重要的。
(一)认识发声器官
1 呼吸器官:鼻腔、口腔、肺、横膈膜等。人们平时生活是用鼻子呼吸,唱歌却是口、鼻同时呼吸。为了加深记忆,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这些器官,教师讲解时应尽可能通俗易懂,采用手势、图解相结合。要求学生用鼻子和嘴巴同时吸气,气息通过肺,到达横膈膜后控制保持。强调膈肌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是发声的原动力。这些呼吸器官,老师一面讲一面示范,效果会更好。
2 发声器官:喉头、声带、咽璧等。喉头位于颈前正中,声带位于喉头里,形成两片对称的筋膜。声带的关闭、张弛、厚薄、长短对声音发出的高低、强弱有很大的关系。
3 共鸣器官:胸腔、鼻腔、鼻咽腔、额窦、喋窦等。这部分器官起到美化、扩大声音的作用。
(二)认识发声原理
歌声是怎样得来的?是由于气息冲击声带,产生音波,音波传到各共鸣处,被扩大和美化,从而产生美好的声音。
发声的过程:用鼻子和嘴巴把气吸到横膈膜,通过小腹和腰部的力量压迫,气息往上冲击声带,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到达口腔、鼻腔、额窦、喋窦等,得到进一步扩大、美化,传到听众的耳朵就成为优美动听的歌声了。
学生只有对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十分了解,才能控制自如。按照高中生的年龄特点,这一内容既要讲解清楚又不能太复杂。
二、接触各种歌曲
我们处在一个资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业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各种各样的歌曲,各种各样的唱法让人耳目一新。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封闭自我,要尽量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听各种歌曲,观摩不同层次的比赛,鼓励他们参加一些适合年龄段的比赛。比如:校园晚会、校园歌手大赛等。通过这样的不断学习,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懂得去评论一些作品和评说一些演唱技巧,结合自己的情况取舍,可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我。另外,每个学期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定的歌曲,由浅入深,作品多样化,有中外歌曲,有民歌,有艺术歌,有创作歌等。
三、创造上台的机会
在考试中艺术类考生心理素质至关重要,专业技巧再好,但临场发挥不好,必然会影响考生的成绩。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初学者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好意思唱或唱得不够大方的学生,因为怕唱错,怕老师同学笑话。这种情况,老师除了鼓励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示范演唱去感染和渗透学生,并时常给学生肯定的微笑,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卸下心理包袱。另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上台机会展示自我,锻炼胆量。如何才能创造上台机会呢?
1 随时随地鼓励学生勇于在他人面前演唱,并给予适当的表扬。
2 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各项活动,如学校学生会竞选,各种演讲和歌唱比赛或各项集体活动等,以达到锻炼心理素质的目的。
3 在声乐课中,每隔几周进行一次集体课会演,让学生轮流唱,然后让学生相互点评或让演唱者述说感受,并希望下次演唱中克服上次存在的问题。
4 要经常组织本小组的学生到其他小组观摩,或和其他老师合作,几个小组的同学轮流上台演唱,然后点评总结。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上台锻炼,使得学生的演唱技巧得到了提升,增强了信心,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
四、教师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声乐教学当中,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个问题时往往有不同的观点和表达形式。声乐教师应自始至终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并围绕这些观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训练学生。教授知识点时要用肯定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放心地按老师的计划及要求去做。教师的高素质业务能力和广泛的音乐知识及与时俱进的灵通信息,还有教师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是学生认可老师的标准。只要学生认可了老师,教学就肯定会成功。
另外,在教学当中,教师除了认真、灵活地教授知识外,还要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体会这些问题,并能及时地解释和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时一个知识点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才能找到感觉,因此教师的耐心也受到考验,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学声乐才有兴趣、有信心,才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进步。
总之,学习声乐是一个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只有教师的耐心教学与学生的努力学习共同配合,才会有理想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