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随着高考作文审题难度的加大,考生跑题作文出现得越来越多,这主要是思维单一、平时缺乏审题训练造成的,所以作文训练应注重作文审题的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审题训练思维能力培养
2006年以来,《考试大纲》“写作”部分的变动之一是,将“发展等级”中“深刻”的表述调整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将起初的“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整为“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考纲》将“深刻”明晰化,改“问题”为“事物”,改“产生的原因”为“内在的因果关系”,传达出了重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思维展示过程的重要信息。这告诉我们:作文训练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考场作文反馈出来的信息却不容乐观,随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限制性加大,越来越多的考生作文偏离题意。这些考生栽倒在审题立意上,主要原因是思维单一、思路单线,平时缺乏思维训练、功夫不到家。有关作文应忠实于试题设置的题目、材料、要求与限制等方面的话题常见诸报端,在此无须赘言,本文只想就激活学生思维,把好审题第一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指在前人或自己对客观事物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沿着已知的东西顺向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以求得更接近问题实质的思维方式。作文正向思维就是考生在看到作文命题时顺着作文题目或材料告诉的方向,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去审题立意。
如2006年高考辽宁题“肩膀”,顺着题目含义运用已知的东西可作如下思考:①写各种各样的人的肩膀;②由朱自清的《背影》启发,可考虑写一个与“肩膀”有关的亲情(依靠)故事;③由“肩负重任”一词可想到“承担责任”;④由常说的“并肩作战”可想到“团结协作”;⑤由牛顿所言“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谈“基础”……经过思考就会发现,可写的内容相当多,关键在于如何精选的问题。
正向思维属常规思维,虽然在立意上容易与大多数考生“撞车”,但它能紧扣文题材料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可有效地避免“剑走偏锋”、贻笑大方的错误,这种审题训练不可忽视。
二、逆向思维
作文逆向思维是指从作文的命题或提供的事例、现象的反面提出问题,即从命题、事例或现象的相反途径去思考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常可以使知识深化、活化、有创新。如我们常说盖房需要砖、瓦、木材,写字需要纸、笔、墨等,这些都是正向思维。而我们可以问,不用砖瓦木材就盖不了房吗?不用纸笔墨就不能写字吗?这样逆向思考就会得出许多新见解。用逆向思维审题也是如此。
“忙”是2004年上海高考题,很多考生都盛赞人们忙事业、忙工作、忙生活,有考生另辟蹊径,在“忙”的表象下对人的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让人们领悟到:“忙”要忙得有意义,忙得精彩,忙得快乐。再如2006年广东高考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有考生逆向思维,以《用心雕琢自己的天使》为题,指出“别企望把别人雕琢成我们的样子”、“别让自己的个性被他人的思想所修剪”而获得了满分。
当然,逆向思维在立论上是取与常规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握不当,就会“脱轨翻车”,所以一定要注意辩证分析,才不至于走向片面。但逆向思维构思出的文章往往会更有深度,让人耳目一新,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加强这种审题思维方式的训练就显得更有必要。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由一个信息引出多个结果的一种思维类型,或者说是对一件事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搜索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就像一个光源发出的无数光线,每条光线就是一种思维。高考作文十分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多元性、多角度、立体化,所以针对一个话题我们应注意从实与虚、正与反、形象与抽象等方面去审题思考。如2006年江苏考题“人与路”,综合分析话题提供的材料,我们至少可作如下图所示的思考:
从上述思维角度去审题,考生应该会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良好感觉,而考场作文得分的高低,将取决于作者思考问题的深浅与语言的优劣。
四、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类型主要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三种。相信大家对朱自清《绿》一文中有关“绿”的种种联想仍有深刻印象吧?其实联想除了能拓开作文思路外,它还能活跃思维,架起命题与脑中贮存的材料之间的桥梁,快速审明题意。例如2005年江西高考题“脸”,话题虽只有一个字,内涵其实十分丰富,它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相关的各种人不同的脸,与“脸”有关的词如“露脸”、“丢脸”等,还有与“脸”相关的问题,如“笑脸相迎”、“才与貌”等;从相似的角度,可以联想到“学校的脸”、“城市的脸”、“国家的脸”等;而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则可以联想到“打肿脸充胖子”、“讲排场”、“图虚荣”等等。学生平时如果有意识地加强这几种联想方式的思维训练,很快就能找到题目的切入点构思行文,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来。
五、因果思维
因果思维方式主要适合于供料作文。它主要是指从材料提供的现象出发,通过分析现象,深挖根源,寻找原因,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具体步骤是:先尽可能地列出有可能产生结果的各种原因,然后对这些原因集中分析、判定,考察它们与结果关系的远近、亲疏等,从而确定与结果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如2006年全国乙卷考题,事情的结果是乌鸦被抓住,原因是:①乌鸦盲目模仿老鹰的动作;②乌鸦身子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飞不起来;③乌鸦不自量力,好高骛远,盲目从众,违背客观规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因①②是表象,原因③是实质,抓住这点确立题意并深入分析,作文即可从容应对。作文训练中若能充分应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就有可能在高考应试作文中脱颖而出。
以上所谈的这几种审题思维方式,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在实际运用中如果能灵活综合地激活各种思维活动,就能迅速地审准题意,快速行文。
总之,学会好的审题思维方法非常重要,它是攻克作文偏题顽症的灵丹妙药。愿你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慧眼识题,稳守语文的“半壁江山”。
[关键词]作文审题训练思维能力培养
2006年以来,《考试大纲》“写作”部分的变动之一是,将“发展等级”中“深刻”的表述调整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将起初的“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整为“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考纲》将“深刻”明晰化,改“问题”为“事物”,改“产生的原因”为“内在的因果关系”,传达出了重视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思维展示过程的重要信息。这告诉我们:作文训练应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但考场作文反馈出来的信息却不容乐观,随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限制性加大,越来越多的考生作文偏离题意。这些考生栽倒在审题立意上,主要原因是思维单一、思路单线,平时缺乏思维训练、功夫不到家。有关作文应忠实于试题设置的题目、材料、要求与限制等方面的话题常见诸报端,在此无须赘言,本文只想就激活学生思维,把好审题第一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指在前人或自己对客观事物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沿着已知的东西顺向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以求得更接近问题实质的思维方式。作文正向思维就是考生在看到作文命题时顺着作文题目或材料告诉的方向,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去审题立意。
如2006年高考辽宁题“肩膀”,顺着题目含义运用已知的东西可作如下思考:①写各种各样的人的肩膀;②由朱自清的《背影》启发,可考虑写一个与“肩膀”有关的亲情(依靠)故事;③由“肩负重任”一词可想到“承担责任”;④由常说的“并肩作战”可想到“团结协作”;⑤由牛顿所言“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谈“基础”……经过思考就会发现,可写的内容相当多,关键在于如何精选的问题。
正向思维属常规思维,虽然在立意上容易与大多数考生“撞车”,但它能紧扣文题材料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可有效地避免“剑走偏锋”、贻笑大方的错误,这种审题训练不可忽视。
二、逆向思维
作文逆向思维是指从作文的命题或提供的事例、现象的反面提出问题,即从命题、事例或现象的相反途径去思考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常可以使知识深化、活化、有创新。如我们常说盖房需要砖、瓦、木材,写字需要纸、笔、墨等,这些都是正向思维。而我们可以问,不用砖瓦木材就盖不了房吗?不用纸笔墨就不能写字吗?这样逆向思考就会得出许多新见解。用逆向思维审题也是如此。
“忙”是2004年上海高考题,很多考生都盛赞人们忙事业、忙工作、忙生活,有考生另辟蹊径,在“忙”的表象下对人的成长所需的精神食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让人们领悟到:“忙”要忙得有意义,忙得精彩,忙得快乐。再如2006年广东高考题“雕琢心中的天使”,有考生逆向思维,以《用心雕琢自己的天使》为题,指出“别企望把别人雕琢成我们的样子”、“别让自己的个性被他人的思想所修剪”而获得了满分。
当然,逆向思维在立论上是取与常规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握不当,就会“脱轨翻车”,所以一定要注意辩证分析,才不至于走向片面。但逆向思维构思出的文章往往会更有深度,让人耳目一新,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加强这种审题思维方式的训练就显得更有必要。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由一个信息引出多个结果的一种思维类型,或者说是对一件事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搜索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就像一个光源发出的无数光线,每条光线就是一种思维。高考作文十分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多元性、多角度、立体化,所以针对一个话题我们应注意从实与虚、正与反、形象与抽象等方面去审题思考。如2006年江苏考题“人与路”,综合分析话题提供的材料,我们至少可作如下图所示的思考:
从上述思维角度去审题,考生应该会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良好感觉,而考场作文得分的高低,将取决于作者思考问题的深浅与语言的优劣。
四、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类型主要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三种。相信大家对朱自清《绿》一文中有关“绿”的种种联想仍有深刻印象吧?其实联想除了能拓开作文思路外,它还能活跃思维,架起命题与脑中贮存的材料之间的桥梁,快速审明题意。例如2005年江西高考题“脸”,话题虽只有一个字,内涵其实十分丰富,它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相关的各种人不同的脸,与“脸”有关的词如“露脸”、“丢脸”等,还有与“脸”相关的问题,如“笑脸相迎”、“才与貌”等;从相似的角度,可以联想到“学校的脸”、“城市的脸”、“国家的脸”等;而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则可以联想到“打肿脸充胖子”、“讲排场”、“图虚荣”等等。学生平时如果有意识地加强这几种联想方式的思维训练,很快就能找到题目的切入点构思行文,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来。
五、因果思维
因果思维方式主要适合于供料作文。它主要是指从材料提供的现象出发,通过分析现象,深挖根源,寻找原因,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具体步骤是:先尽可能地列出有可能产生结果的各种原因,然后对这些原因集中分析、判定,考察它们与结果关系的远近、亲疏等,从而确定与结果关系最密切的原因,如2006年全国乙卷考题,事情的结果是乌鸦被抓住,原因是:①乌鸦盲目模仿老鹰的动作;②乌鸦身子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飞不起来;③乌鸦不自量力,好高骛远,盲目从众,违背客观规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因①②是表象,原因③是实质,抓住这点确立题意并深入分析,作文即可从容应对。作文训练中若能充分应用这种方法分析问题,就有可能在高考应试作文中脱颖而出。
以上所谈的这几种审题思维方式,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在实际运用中如果能灵活综合地激活各种思维活动,就能迅速地审准题意,快速行文。
总之,学会好的审题思维方法非常重要,它是攻克作文偏题顽症的灵丹妙药。愿你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慧眼识题,稳守语文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