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认知 对比探究 变式拓展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设计简录
  1.整体认知。
  活动1:概览章头图,整体认知所学内容。
  问题1:章头图一般统领整章内容,是一章的“灵魂”,学好章头图对本章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请同学们结合本章的章头图,谈谈本章将学习哪些知识。
  [活动预设]学生根据章头图中文字和图表的提示,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普查和抽样调查,回顾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统计表,回顾小学时描述数据的方法有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图2中①部分),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统计图的选用(1)。
  [设计意图]章头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把它作为章节起始课的“御用”素材,而应该适时地加以使用。此环节以章头图为回忆线索,帮助学生系统认知统计知识的研究思路: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从整个统计知识的概览中正确定位本课的内容、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对比探究。
  活动2:对比中感悟数据的整理,探究制作统计表。
  多媒体展示: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1~12页中“我国人口总数以及每10万人中具有各类文化程度的人数情况(第2-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问题2:看了这些文字材料,你有何感受?
  问题3:对比已有统计表(表1),请同学们尝试制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各类文化程度人数统计表”。(答案为表2等。)
  问题4:对比统计表和文字表述,统计表有哪些优点?
  问题5(跟进运用1):请用统计表整理以下数据。八年级体锻课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没有拿到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材而无所事事,但有一些运动器材却没有学生选用,闲置在一边。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导处姚主任对八年级两个班学生在体锻课上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在八(1)班中,20人最喜欢打篮球,10人最喜欢打排球, 5人最喜欢打羽毛球,5人最喜欢其他项目;在八(2)班中,4人最喜欢打篮球,20人最喜欢打排球, 12人最喜欢打羽毛球,4人最喜欢其他项目。
  [活动预设]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3,教师适时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图2中②部分);学生独立完成问题4,展示交流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1)通过“文字描述”和“统计表”两种整理方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必要性。(2)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生已经知道统计表,但没有制作统计表的经验和方法。本活动中设置“观察、模仿、完善、巩固”的学习路径,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活动3:在对比中体悟数据的描述,探究统计图的选用和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问题6: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我国人口总数统计表”(表1)的数据比较适合?(预设:折线统计图。追问:为什么?)
  问题7:用什么统计图描述1982年“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各类文化程度人数统计表”(表2)这行数据比较适合?(预设:条形统计图。追问:为什么?)
  过渡句:1982年这一行数据也可以用这种统计图进行描述,你们认识吗?(预设:教师用PPT投影扇形统计图。)
  问题8:整体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问题9:局部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各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预设:各个统计项目。)(2)圆表示什么?(预设:统计项目的总体。)(3)百分比是什么?
  问题10(跟进运用2):(1)选择“跟进运用1”中一个班级,把相关数据绘制成扇形统计图。(2)绘制扇形统计图的大致步骤是什么?
  [活动预设](1)问题6~7的处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和追问。(2)问题8~9的处理: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关键在于问题9中第(3)问的引导,可以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从实际问题看,百分比=[各個项目总体];从图形看,百分比=[S扇形S圆];从圆心角的角度看,百分比=[扇形的圆心角360°],从而得出公式:扇形的圆心角=360°×该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比。(3)问题10的处理:学生独立练习后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并完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图2中③部分。)
  [设计意图](1)问题6~7的设置目的:同一数据源从不同角度(行、列)对比选取,我们所选用的统计图是不同的,让学生感受条形、折线统计图的优缺点。(2)问题8的整体对比,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问题9的局部对比,让学生感悟扇形统计图中各个要素(扇形、圆、百分比等)的多方面意义。(3)问题10练习巩固新知,规范并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活动4:对比中领悟数据的分析、决策,探究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
  观察:对比两个班的两个扇形统计图(如图3、4,这两个图是活动3中学生练习制作的两张图)。
  [活动预设](1)思考:如果你是教导处姚主任,请你对这两个班的体育老师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板书:数据的分析、决策。)(2)引申:单独给你这两个扇形统计图,能不能说“(1)班中喜欢其他的人数”一定大于 “(2)班中喜欢其他的人数”?
  [设计意图]“体锻课”情境贯穿整节课,让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应用于生活”的过程,领悟扇形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同时理解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
  3.变式拓展。
  活动5:变式练习所学知识,拓宽学生思域,放飞思维。
  问题11:图5是2018年某艺术类学校男、女生人数分布的扇形统计图,表示男生项目的扇形的圆心角为                  。   变式1:若该校学生总人数为2000人,那么男生的人数为                  ;变式2:若女生的人数为600人,那么该校学生总人数为                  ;变式3:若女生比男生多400人,那么该校学生总人数为                  ;变式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尝试解决。
  解后反思:通过本题及其变式,你有何收获和感悟?
  [设计意图]层层递进式变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巩固知识的兴趣度,另一方面揭示问题的本质,打开学生的思考范围。变式4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过程的思考
  1.教学目标定位。
  组织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教学,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1)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条形、折线统计图)等,也初步知道了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研究过统计表的各个要素和制作步骤(确定标题、确定项目栏、填写数据、標注数据来源等),也没有系统研究过扇形统计图的各个要素和制作步骤(制作统计表、算百分比和圆心角、制图、添加标题和数据来源)。所以,本节课的重点目标就是“会运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体会数据对判断、决策的作用”。(2)改变“重细节,轻整体”的“教”与“学”。数学知识结构在客观上纲目是清楚的,主次是分明的,关系是紧密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教给学生。本节课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决策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基本套路,感悟数学的整体、结构和本质,积累数学学习基本活动经验。
  2.教学因素思考。
  为适切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对关键性的三方面教学因素(环节)进行了思考。
  (1)素材选取的思考。选择的素材既关注国家大事,又贴近学生生活。素材“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选取,从“大处”引领学生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素材“体锻课调查结果”的选取,从“小处”引导学生感受统计的生活意义,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者“大”“小”结合,相得益彰。
  (2)师生角色的思考。教师在活动中应着眼于“引”和“变”,在“引”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整体感受数学的“来龙去脉”,在“变”(变式)中层层直抵数学本质,拓宽学生思维。学生在活动中应着眼于“探”和“练”,在对比探究中体悟、感悟、领悟知识的区别、联系和本质,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的目的,并在“练”中夯实“双基”,积累经验。
  (3)板书设计的思考。板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愿景”?本节课板书设计(图2)着力体现了知识的生长性、结构性和整体性。板书在师生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体现了知识的生长性;框架式的板书体现了知识的结构性和整体性。这样的板书设计能让学生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
  3.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多方面思考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3个部分,用5个活动贯穿整节课。在整体认知(活动1)中定位所学内容,在对比探究(活动2-4)中揭示知识本质,在变式练习(活动5)中巩固所学知识,并适切拓展。本节课的主体内容为对比探究:活动2中“文字描述”和“统计表”两种整理方式的对比,让学生感悟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探究制作统计表;活动3中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的3次对比,让学生体悟数据描述的多样性,探究如何选用统计图,制作扇形统计图;活动4中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对比,让学生领悟数据的分析、决策,探究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一环扣一环,层层对比,如同剥笋一样剖析,见其本义。
  总之,宏观视角的整体目标认知定位,宽广多层的对比探究活动,精心设计的变式问题,都会更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编号:E-b/2018/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工作室由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诸定国领衔,成员为来自南京市溧水、高淳两区的12名语文教师,大多数在乡村初中工作。工作室以“为乡村初中语文教师成长奠基”为己任,先后延请魏本亚、黄伟、叶黎明等高校教授,余映潮等一批教学名师来讲学、指导,还定期组织成员到省内各地进行教学观摩,到溧水各乡村学校送教。  工作室先后培养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7名,以
期刊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培育家国情怀 增强文化自信》一课,通过提高文化认同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设想]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先让学生直观感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期刊
主持人语  优秀教师的成长伴随着实践,伴随着学习,更伴随着思考。实践和学习的过程,必须以思考、反思、思想贯穿始终,唯此,才能发现问题,不断优化,从而达到深刻的境界。  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实践,不断积累和探索;需要学习,不断吸收和借鉴;更需要思考,在思想中前行。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有一个周期,但这个周期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在反思中进步肯定比顺其自然地成长要顺畅,带着思想前行更容易到达理想的彼岸。名师之
期刊
当方程遇见实际问题时,就似一个人有了灵魂,像为每个问题都注入了独特个性,把实际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就有了存在的土壤和必要性。而在一堂课中把这些情境化的问题都融入一个完整的故事中,更能凸显整体性。  一、教学片段  笔者在播放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校庆视频后提出问题一:这是“南菁”130周年校庆活动的一个片段,130周年校庆活动安排在2012年的10月份,为期5天,(1)若老师告诉你这5天是月历同一行上
期刊
工作室领衔人赵道夫为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盱眙县教师发展管理中心研训员。  工作室以随笔写作微课程建设为主渠道,致力于推动语文读写教学的有效改革,让学生爱上写作,让教师爱上写作教学,从而促进师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工作室共有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1项。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共做随笔生态写作专题报告25场,范围涵盖省内外各城乡中小学校,为实施随笔生态写作教学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与服务,受
期刊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级中学创建于2012年,是一所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初中,拥有教职工105人,主体由江苏省重点中学斜桥中学初中部教师整体迁入,整合了新港初中、六三初中、大觉初中等6所学校的优秀师资,经过“和谐·竞争”的文化氛围熏陶,凝聚成“机遇中挑战困难谋发展,处劣势志存高遠求辉煌”的港中精神。在这里,有泰州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311”人才,有靖江市三级骨干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共产
期刊
摘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数学思想、教学起点、创设问题等方面进行转变。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同题异构课 思考  一、课例探究  1.立足学情,把握起点。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  此次上课的两位教师来自不同学校,属于借班上课,因此了解学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一、引言  语言和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使思维外显的手段。思维需要借助语言,而语言学习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201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任务。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和特点(张惠敏,2018)。
期刊
摘要  “导入”是历史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历史课堂变得“有意思”,从而吸引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的学情,利用好不同的课程资源,如七年级用文物图片、八年级用统计表、九年级用历史人物的话语,让不同的课程资源发挥它们各自独特的作用,使“导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导入 话语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设疑激趣,把学生从课间闲散的状态中拉回课
期刊
一、随笔写作微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  多年来,中小学作文教学基本以考试夺高分为使命,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学生怕写,教师怕教,造成了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趋于碎片化,唯考是从,唯分是命,训练目标缺失,写作指导失当……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随笔写作教学微课程建设的实践方案,追求不仅要帮助学生考试夺高分,赢得中考高考,而且要让学生爱上写作,赢得人生。概而言之,随笔写作微课程建设的价值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