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板从厢房的阁楼上拿出一个锦缎镶面的紫檀木盒子,从盒子里拿出一些片状的银虎耳草,就着阳光,蹲在人鱼烛旁边慢慢地擦拭。
  遥远的门外传来伙计的叫声:“老板,我在西湖边买了刚摘下的鲜莲蓬,快来尝尝!”
  老板面无表情地走出门。
  伙计立刻切换成话痨模式:“老板,今天什么日子啊?哑舍这么暗?你在鼓捣些什么啊?哇,这么多银叶子,你在炫富啊!”
  老板一阵默然,对嚼着莲米的伙计说:“听故事么?”
  民国初年,湘西沱江岸。
  “爷爷!你怎么了!醒醒啊,爷爷!”女孩的泪流个不停,老人却没有再睁开眼睛。
  几天后,杨马兵坐在眼眶下依然有泪痕的女子身边,小声地说:“翠翠啊,人死了不能复生,千万想开啊。”
  “知道了,杨爷爷。我要帮爷爷撑船。”
  夜深人静,翠翠回到空荡荡的家中,除了爷爷的灵台,最显眼的不过是一大把搁在灵台边早已枯萎的虎耳草。翠翠走到虎耳草面前,虔诚地抚摸它们,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翠翠除了撑渡船,偶尔也学着爷爷,上山寻几把虎耳草。有时,她会呆呆地望着那些翠茸茸的草。
  爷爷告诉她,虎耳草有石荷叶、狮子耳、耳聋草、金丝荷叶、金丝吊芙蓉、金线吊芙蓉等二十几个别名。它为什么有这么多名字呢?因为它是一种贱草,没有太多人把它当一回事,遇到急时,才想起它的存在,也就凭着它的相貌随口取个名字。可它到底管用,可以清热解毒。熬汤喝了,能治小儿发热,咳嗽气喘;捣烂外敷,能治中耳炎、耳郭溃烂、疗疮、疖肿、湿疹。
  但虎耳草任凭怎么养着,过不了几天,就会枯萎。每次看着枯萎的虎耳草,翠翠就会流泪。怎样让虎耳草不枯萎呢,她想了很久。一天,老磨坊主的女儿回娘家,翠翠给她摆渡,那女子头上插着一株银质的桃花,很是妩媚。翠翠心里一动。
  于是,她不再拒绝好心人丢在渡船上的过渡钱,她将它们放在一个竹筒里,到春节大雪封山,河面上结满冰,再也没有过渡人时,她就来到镇上,将钱换了上等好银,让银匠打成一枚枚虎耳叶子。几年下来,翠翠有了一大盒银虎耳叶。
  公元二〇〇八年五月,邻省的汶川地震,部分灾民尚未待到大规模赈济来到,自发流落到了湘西,翠翠摆渡的任务加重了,也少有人随意扔下摆渡钱。她知道不是灾民吝啬,是他们确实身无分文,而且都在挨饿。
  翠翠不慢怠他们,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开始做一件事,将那些银叶子发给其中一些奄奄一息的灾民,并告诉他们,上岸就是凤凰县城,那儿作兴银饰,可以随时换到吃食,或者被褥什么的。有灾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笑笑,不回答。
  灾民随着大赈灾的到来,渐渐减少了,银叶子也在盒中见了底,后来,只剩下了最后一片了。
  这日,翠翠抵达岸边,一个穿着破旧橙色T恤的中年男子上了船,男子的破草帽拉得很低,盖住了眉心,只看见他歪向一侧的半个下巴。他是个残疾。
  翠翠像往常一样,递出了一片银叶子。她终于开口:
  “你认识一个叫傩送的人吗?”
  “嗯。”
  “他现在怎么样了?”
  翠翠的語速急促。
  男子脸上的悲戚一闪而过:
  “死了。”
  翠翠头脑中一片空白。
  过了许久,翠翠道:
  “怎么死的?”
  男子吐出三个字:
  “淹死的。”
  “沱江吗?”
  “金沙江,都江堰附近。”
  船到岸,男子离开。
  “那个男子就是你。”伙计道,“你为什么选择离开?”
  “你看我的脸,为撬开一块预制板救一个女童,房子第二次垮塌,眼睛砸掉了一只,下巴只剩半边了。”老板说,然后摇摇头,“从此后,我开始去各地回收她散出去的虎耳草,以银行两倍的价钱……”
  老板将装满虎耳草的盒子盖上,藏人厢房阁楼。
  伙计嘀咕:“没想到《边城》里竟是真故事。”
  哑舍今天真的很暗,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沉淀了许多年,至今无人倾听,但是它们还是存在。
  选自《百花园》
其他文献
风月是相思镇剧团里的台柱子,扮相俊美,嗓音稍稍带些鼻音儿,听起来反而格外有韵味。剧团有三四十人,旦角演员也不少,却只有风月是科班出身。省戏校毕业后分到团里,一来就挑大梁。  风月扮演过许多角色,《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断桥》中的白娘子,《龙风呈祥》里的孙尚香。最拿手的两出戏是《秦雪梅》和《鐵弓缘》。  风月考入戏校时年龄还小,选什么行当自己做不了主。  不过这也没关系,注定吃这碗饭了,只要不演媒婆
期刊
孙大娘是小镇上的一个裁缝,女儿小梅在外面上大学。这天接到小梅电话,说:“妈,我衣服破了,鞋子也破了,连被子也绽开线了,难看死了,可我又不会缝补,妈,要是你在身边就好了。”  孙大娘昕了女儿的话,灵机一动,不如关了半死不活的裁缝店,到女儿上大学的城市去打点零工,做点缝缝补补的活,还能和女儿厮守在一起。说走就走,孙大娘简单收拾一下,坐上了长途汽车。  孙大娘正摇摇晃晃昏昏欲睡,忽然有人大叫:“抢劫、抢
期刊
下班后,我帮助父亲扫大街。秋天来了,落叶越来越多,环卫工人的工作越来越辛苦。父亲其实是一个农民,他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起早贪黑,地位卑微,他对这份工作却非常知足,对待遇也很满意。  把父亲从乡下接到小城,源于母亲去世后,他一个人在家,孤苦伶仃,整日借酒浇愁,后来染上酗酒的毛病。邻居告诉我,把你爹弄走吧,再这样下去,撑不了多久。  帮助父亲干活,起初我有些犹豫,感觉低人一等。我不知道父亲第一次
期刊
玉器李的“琦妙斋”开在百泉老镇。老镇的人但凡提到“琦妙斋”,都会点头啧啧赞叹。  近来,玉器李揪心啊!他揪心的事,伙计张成清楚。  张成十一岁那年来的“琦妙斋”,十多年来,看李掌柜鉴玉、收玉、品玉、卖玉,他耳濡目染,也长了本事,对玉器行也就越发上心了。浑身是劲儿的他,开始做起了梦,不可说的梦。他知道玉器李不愁吃喝,不愁去富春院抛银子,可眼瞅着年过花甲,膝下还是无儿无女。  风清月朗的小院,玉器李躺
期刊
黄昏时,她潜进了一个村子。  她在村边一户人家的柴草垛与院墙之间的空隙中蹲伏下来。其实她已筋疲力尽,肚子咕咕响着,胳膊上的伤口灼灼地痛着。但她深吸了一口气,用以支撑自己,眼睛警惕地盯着四周。  这户人家的院门吱呀一响,一个大闺女迈出门槛,向柴草垛走来。这闺女,一根乌黑的大辫子垂到腚下,留着长长的辫梢,红头绳系了有三指宽。她屏住呼吸,看着这根长辫子。她也曾有这样一根长辫子,绸缎一样亮光光油滑滑的,村
期刊
女人刚把菜放进锅里,男人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媳妇,睡没?”  “没,正要热菜呢。”  “不热了,咱出去吃。”  “都半夜了呀。”  “穿好外衣下楼吧,我等你。”男人的语气执拗中又充满期待,女人不忍拒绝了,轻声答:“好。”  女人见到男人后,张嘴就说:“这大半夜的去吃什么饭呀?孩子快上小学了,要多攒些钱,妈身体不好,也要存些钱,还有……”  “不怕,咱就吃碗面。对了,不是说让你先睡,我自己热菜就行吗
期刊
办公桌上,摞着十几本刚刚交接来的案件卷宗,刘保泰拿起上面一本仔细翻阅。  有人从门外进来了。  保泰,听说你来这里当庭长,我撵你屁股后边来了,立个离婚案。卫山西嬉皮笑脸地说,这是韩广德第三次起诉离婚,案子挺简单,开庭直接判离就行。  卫山西是众生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与刘保泰经常打交道,彼此都熟悉。  到书记员那里办立案手续吧!  刘保泰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卫山西有些尴尬。  一会儿,书记员把离婚
期刊
黄庭坚有在画卷上题诗的癖好。譬如,李公麟刚画了一幅《胡儿马挽弓图》,恰巧黄庭坚就在一边站着,看着画上的那片空白,手痒痒了。他捉起一管紫羊毫,沙、沙、沙,就题了一首七绝。黄庭坚题诗,多是四言或者七言的绝句,再长一点儿的诗。就不常见了。  崇宁三年五月,黄庭坚由黔州再次被贬宜州。刚到宜州的那些日子,他就住在城西郊外龙溪畔的“黎秀才宅子”里。这是一处早已荒芜的宅子。院子里的影壁墙已经塌去了一角;天井里落
期刊
结婚快六年了,小朵还从没跟老公生过这么大的气。  说起来还真不是多大的事儿。早晨起来,老公忙着要去田间锄草,因为饭晚了就说了她几句。其实饭做得不及时,这也怪不得小朵,由于昨晚下了场雨,柴禾潮了,填进灶膛干冒烟不起火。小朵被烟呛得像个红眼耗子,不住地咳嗽,心里正不耐烦呢,就忍不住说道,嫌慢呢,你找做饭快的去,我还不伺候你了呢!  老公也来了脾气,没有你,我照样儿有饭吃!说完这句话,把锄头往肩上一扛就
期刊
林员外家贴出一张告示,要招一个会泥瓦活的长工。  告示前倒是挤满了人,可想去的却没有。村里不少人都吃过林员外的亏,干了一年的活儿却被无故辞退,工钱分文不给。  第七天,终于有人登门了。那是一个上了年纪的泥瓦匠,姓陈,带着一个叫“二狗子”的徒弟。  安顿下来后,第二天,陈师傅就带着二狗子开工了。  照例,早餐和午餐可随便点,但到了晚上,主人家就得准备点饭菜,犒劳工匠。晚上,林员外派人送来饭菜,炒肉全
期刊